培训提纲

    模块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意义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途径
四、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求和类型
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一、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虽然现在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说法很多,但是对它涵义的理解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我个人认为,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一般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它指的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是相对应、相互补的,主要的特点是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运用。比如有的老师非常注重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解决的学习;有的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对书本的内容、教师讲授的内容、同学发言的内容进行质疑、问难;有的老师经常组织学生针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或其它多种形式的合作探讨……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老师对于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早已存在于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只不过还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它指的是一种主要是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它就具有了课程的形态,就可以纳入到课程改革的方案中,甚至于可以排入我们的课程表。研究性学习活动,它主要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采取专题探究的方式

    研究性学习活动通常都是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的,所以研究性学习在其它地方就有了不同的名称,比如有的国家就称它为项目学习或项目探究。在我们国家的香港地区,称之为专题研习。上海有些比较早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校,当时还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提法,他们就称之为小课题研究。这些名称其实都是根据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的这一特点提出的。

    2、探究的专题来自学生的周边生活

    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不是来自于教科书上根据某一个知识点所设计出的练习题,而是来自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活和日常的生活中。

    3、要求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

    现在各学科的教学都强调一定的开放性,但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它的开放程度是最高的,无论是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手段等等,都有非常充分的开放性,特别重视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4、要求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有这个特点,研究性学习又有了不同的叫法。比如美国在 1998年曾经出台一套包括四个课程领域的能力标准,这四个领域是语言、数学、科学和应用学习,其中前三个领域我们都非常熟悉,但我们国家的课程中没有应用学习这个说法。实际上,应用学习它的内涵和我们所说的研究性学习非常相似。在日本,现在正在推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革方案里就有“综合学习”这个课程领域,他们称为“综合学习时间”,在“综合学习时间”里学生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进行大量的类似于我们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我们国家前几年,有部分学校教师自发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他们起的名称叫做“跨学科研究活动”,强调的就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特点。

    以上四个特点使得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比较相似,但是严格地说,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是真正的科学探究活动,而是一种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在讲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常常提到四个“重”: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既然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就有了下面的第五个特点。

    5、需要教师的指导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一种探究实践,对老师的指导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相关资料】 学校的午餐

 
 

    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意义

    关于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意义,我们可以从非常宏观的角度加以理解,比如可以把它同从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全新要求联系起来,可以把它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联系起来。具体地看,在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中设置了研究性学习这样一个课程领域,它的主要意义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重视学习过程中书本知识学习与行为实践活动的平衡和结合,着眼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

    实际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都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学生的学习结果都是在一定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学习行为获得的,而学生的学习行为又是按照一定的学习方式展开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怎样的学习方式就有怎样的学习结果,就会有学生怎样的发展水平。在长期的农业社会中,社会的发展速度比较慢,对人才的要求不高,学生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机械的接受式学习。能够把老师传授的书本知识,记忆、背诵下来就合格了。但是到了工业社会中,社会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机械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受到挑战。这时,老师常常告戒自己的学生:“上课时不但要记住老师传授给你们的知识,更要好好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要通过认真的消化,把老师传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样将来踏上社会后就能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社会了。”这时老师强调的实际上是一种“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应该说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现在很重要,而且将来也永远有其重要性。但是,光有这种学习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当今的社会又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有许多新的概念,新的提法,比如说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全球化等等,实质上意味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强调研究性学习,就是着眼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重视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二)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走向实践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沟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打破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学习的隔绝,为学生提供更多开放的学习空间。

    上海有一所小学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其中一项活动是研究学校所在社区的老年人问题。这些小学生平常都一直在自己父母和祖父母的爱护下成长,从来也没有想到去关心一下自己的祖父母和其他老人。开展研究后,他们通过多种方式去了解老人的情况,他们向街道和里委干部调查,走访一些孤老,在社区活动场所接触了一些正在锻炼和娱乐的老年人,获得了大量的关于社区老年人生活的信息资料。他们发现,原来老年人也有他们许多特殊的需要、困难和困惑等等,对于老年人,不能光要他们来关心、照顾自己,自己也需要对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关心、帮助。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但使学生学习了一些探究的方法,更使他们接触了社会,了解了别人,教育了自己。

    (三)发现和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以相信,没有老师会反对开发学生的潜能,但是在目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做得并不理想。这里有观念的问题,也有原来课程结构的局限问题。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为我们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潜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的空间。

    有一所中学前几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老师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课题组。几天以后同学们陆续把名单交了上去。但老师发现有四、五个学生没有在任何小组的名单中出现。这时老师很着急,因为研究性学习要求全员参与,不能遗漏一个学生。

    后来,这几个同学自己也联络起来,也成立了一个课题组,把名单交给了老师。老师又着急了:要知道这几位同学成绩很差,连语数外都学不好,还能搞研究性学习呢?于是,老师就一面劝说他们分散到其他课题组中去,一面动员其他课题组的同学接受他们。但老师的工作没有做成,只好同意这份名单。

    过了二个星期,他们交给老师一份课题研究计划,研究的课题《城市大楼玻璃幕墙光污染的研究》。

    课题开题后,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其中包括上网查询资料。老师发现,和学科成绩好的同学相比,成绩差的同学上网查询、搜集资料的能力并不一定差。

    这个小组的同学还走出校门,到玻璃幕墙大楼比较集中的市中心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到了徐家汇商业区、新虹桥开发区、浦东陆家嘴金融区,进行实地观察、询问路人,一切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显示了他们社会交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老师也对他们刮目相看了。

    有一次,这个小组走访专家,向专家请教一个问题,结果把专家也难倒了。专家夸奖他们说,你们的水平很高,比专家还要专家了。同学们听了非常高兴,自信心大增。

    最后在结题时,他们被评为全年级八十几个课题组中做得最好的课题组之一,获得了向全年级汇报、展示的机会。校长听了他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展示、汇报,深有感触地说:“对于学生的潜能,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能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已经被大量的实践所证明,因此学生普遍比较欢迎。但教师的情况恰恰相反,欢迎不多。原因有这样几方面,一是不了解研究性学习是怎么回事,二是不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第三是不知道怎么做。这一切都还比较容易解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传统的培训方法帮助老师初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可能更加关键,就是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转变、在教育中角色地位的转变,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和资源人,要建立起一种新颖的师生关系。而教师要实现这个转变,就不是听一两个报告所能解决的,这就需要一边在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引领下,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实施的探索性实践,一边还要不断地反思总结、交流分享。所以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本身也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程在中小学的开设,其意义不仅仅是增设一门新的课程,而首先是教育观念、教与学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相关资料】 校园周边环境调查
    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途径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非常多,它的实施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单独设置的研究性学习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类型,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单独设置,列入课程计划中。单独设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上海又称为研究型或探究型课程。其中高中称为研究型课程,初中和小学称为探究性课程。

    上面我所举的一些例子,都是单独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的实例。

    (二)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领域相结合加以实施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两者相互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有了一个实施点,综合实践活动其它领域的实施有了一个很好的提升点,可以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

    1、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与劳动与技术教育相结合

    例如上海市普陀区有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劳技教育比较有特色。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花卉栽培技术,种出的各种花参加展览,可以得到好评,竞赛也常常得奖。但是,学校领导觉得光是手把手地教学生一种劳动技能,不能充分发挥劳技教育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于是从2000年9月开始,他们的劳动技术教育采取了新的措施,把它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结合起来,对整个教学的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菊花的栽培”这一单元学习中,在具体传授劳动技能之前设置了一个环节: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菊花问题的资料,播放一段录象,引起学生对菊花问题探究的兴趣,再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学生按小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搜集有关菊花的资料。于是,同学们有的从植物学的角度,有的从生态学的角度,有的从地理学的角度,也有的从文学的角度,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菊花的资料。接着,由各个小组在小黑板上把他们搜集的资料经整理后布置上去,在教室里加以展示。这时候,各个小组所展示的小黑板,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在文献资料搜集方面的小小的探究的成果,又是一次小组间相互交流、分享的机会。

    然后,老师才开始指导他们种菊花。种菊花的过程与以前手把手地教技术也有了变化,老师要求学在学种菊花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菊花的生长情况,比较不同品种菊花的生长的特点、不同生长时期的状况等等,实际上是又将种菊花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观察、研究的过程。最后,菊花长成了,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

    2、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这方面,研究性学习是有相当大的活动天地的。

    上海市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六年级,要组织一次法制宣传活动。按照以前的惯例,由老师事先准备好一些材料,并且联系好宣传的地点,到时候老师带领学生唱几首歌,喊几句口号,读几篇宣传材料就结束了。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自身的收获并不大。

    研究性学习展开后,他们发觉可以把法制宣传活动变成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于是老师向学生布置了任务,学生按照小队的形式开展活动,每个小队自行确定自己的法制宣传的主题,自己搜集有关材料,自己设计宣传活动的形式,加以实施。有的小组选择了宣传“青少年保护条例”,有的选择“消费者保护法”,有的选择“食品保护法”等,然后自己确立宣传活动的方式。其中有的小组决定找街道广播站,准备在广播站进行宣讲。同学们在与街道干部联系时碰到了障碍,于是又对街道干部进行了法制宣传,结果街道干部很快同意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完成了法制宣传的活动。

    事实上,孩子们通过街道广播站宣讲的效果,与电视台法制宣传节目的效果是无法相比的,研究性学习所重视的,恰恰就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3、和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

    国际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教育、与学生的各项活动融合起来,使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和技术手段。

    广东珠海市有所学校,电脑课教学的内容是网页制作技术的学习,假如按照老师一步步传授,学生机械地跟着训练的方式,很生动的电脑学习也会变得枯燥乏味,老师决定搞成一次项目学习的活动。项目的主题是“迎接澳门回归一周年网页制作”。为了做好这个项目,学生小组广泛地搜集有关资料,并且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同时主动学习运用网页制作技术,对网页的形式、内容进行了设计处理。最后,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一个很精美的网页制作的任务。

    事后电脑老师觉得,原来电脑课上要教的网页制作技术,现在学生学得非常好,而且学生还学会了运用这项技术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同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的意识也加强了。

【相关资料】 空气流动产生的现象研究

    4、和校、班、团、队活动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相结合,比如春游、秋游、少先队队日活动、班队会等等,把这些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活动的意义会大大地提升,学生的收获也会更大。

    上海有一所小学的同学们发现,每当放学时校门口的空气非常浑浊。原来有许多家长开了助动车、摩托车接学生回家,造成了这个区域的空气污染,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少先队组织在老师的支持下,组织了一次有关的课题研究活动。各个小队每天放学时,轮流到校门口去观察、记录有关情况,然后加以汇总、统计,最后将它写成了一篇小小的调查研究报告。这篇报告由小朋友寄给了当时的上海市市长,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重视。

    所以,少先队的活动与学生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使队活动变得更加充实,队员们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在学科教学中实施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可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专题学习的方式加以实施。其中在单科性学科课程中,可以通过穿插研究性学习专题加以实施;在综合性学科课程中,可以通过主题模块的设置加以实施。

    比如厦门市有一所小学,在低年级综合课程实施时设计了一个题为“认识校园的树木”的主题模块。开展探究活动时,老师要求每个小组通过独立的探究、自主学习,来认识学校的一棵树木,要能说出名字,说出特性,并说出与之有关的小故事。学生接受了任务后,以各种方式开始了探究活动。他们请教父母,请教园林工人,请附近的老人讲故事,有的还查阅资料。虽然他们认字不多,但有的小组利用了《少年百科图谱》,将书上画的树木与学校的树木对照起来看。最后所有的小组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在一次介绍校园树木的主题班会上,十一个小组都介绍了自己所认识的一棵树,介绍了有关这棵树的知识,以及与此树有关的传说。小同学们在大人的帮助下,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一个小小的实际问题,学到了相关的知识,培养了能力。


 
 

    四、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各学科教学的目标有一致的地方,也有相区别的地方。研究性学习特别关注学生亲身参加探究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做的能力。从小就养成喜欢观察、喜欢探究的习惯。具体地说,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有以下六个方面:

    (1)激发观察、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

    (3)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4)养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5)培养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6)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有一篇文章说,某小学指导学生依托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写论文的速度大大加快,几分钟就能写一篇论文。我想,这里肯定有很多问题。首先,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写论文、出成果,而是为了培养探究兴趣、获得通过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其次,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要放在动手做上,而不是写文章上;再者,几分钟就写成一篇论文,那一定是抄袭的,这就完全违背了研究性学习关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的宗旨。

【相关资料】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构建的基本特征是学习与课程的交互推进。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不是由专家预先设定、编写好,再由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课并记忆、理解的。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是在师生共同探究过程中构建起来的,因此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小组,乃至于同一个小组的不同个人,探究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具体地说,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有一些特点:

     第一,它是开放的,从天文地理,到身边的生活琐事,都可以成为学生探究的内容;

     第二,是在探究过程中构建的,而不是完全由老师指定或预先设定的;

     第三,是综合的,往往是跨学科的;

     第四,是强调实践的,把动手做也看作重要内容;

     第五,是注重开发利用当地社区资源的,而不能脱离当地实际条件、照抄照搬别人提供的材料;

     第六,是适应差异的,即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注意不同学段、年段的差异,注意儿童学习可能性的差异。

【相关资料】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2、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的选择特别要尊重兴趣爱好;关注生活实际;鼓励动手实践。不能用大人的兴趣爱好来代替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用评价科学家选题的标准来评价学生选题的价值。

    上海一所小学有几个男同学喜欢玩昆虫,开展研究性学习后,他们决定要研究一下蚂蚁,因为他们觉得蚂蚁辨别方向的能力相当高,离开家里很远距离也能顺利地找回家。据书上说,蚂蚁是靠触角来辨别方向找回家的,于是他们捉了四只蚂蚁做实验。第一只蚂蚁保留它的完整触角,放在很远的地方也能顺利地找回家;第二只蚂蚁剪掉三分一触角,放在远的地方就找不到家了,放到较近的地方,仍然能找回家;第三只蚂蚁剪掉一半触角,无论放得远近都找不到家;第四个蚂蚁剪掉全部触角,结果它只会在原地打转,失去了调控自己行为的能力。于是他们得出结果,蚂蚁确实靠触角辨别方向,而且主要是靠触角的前端。

    对于动物学家来说,这样的研究肯定是极其幼稚的,靠四个小蚂蚁的实验,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完全不足以获得科学的结论,但是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究,大大提高了他的想问题的意识,通过主动学习,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他的收获是非常大的。可见,研究内容的选择主要是看对学生激发兴趣,开展探究活动是否有积极的意义。

【相关资料】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求和类型

    (一)实施的基本要求

    1、全员参与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要强调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有的老师认为,成绩好的同学学有余力,当然应该让他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成绩差的同学主要任务是打基础,要好好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不是搞什么探究。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其实,某些学科课程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他们的探究欲望,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一定差。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他们身上原先未被发现和开发的许多潜能,有了被发现和表现的机会。对于这些同学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的极好机会。再说时代不同了,我们需要建立起新的基础观,学好语、数、外是打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态度,提高他们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意识等,也是打基础的重要内容。

    2、任务驱动

    要向学生提出有明确具体要求的任务,发挥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作用。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一般可包括开展一项什么活动,这项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需要用多长时间,具体要完成哪些工作,最后要形成怎样的结果,怎样发表和交流、展示探究的结果等。可以通过范例介绍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也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老师提出的要求,并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3、多种形式

    研究性学习具有充分的开放性,活动的开展也没有规定的、固定的模式,允许并需要学校、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特别要注意从学生、学校和区域的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注意适应学生的差异和地区的差异。提倡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领域,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或校、班、团、队活动相结合加以实施。

    4、课内外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利用一部分课内时间,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或由学生进行交流研讨等;也需要利用较多的课外时间,包括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由学生进行集体的或个人的研究活动。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需要家庭的关心和支持,家长可以利用自己在专业知识、技能和办事经验、人际关系等等方面的优势,协助孩子对一个问题做深入的探究。学生和家长一起学习、探究,也有助于形成家庭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型家庭的发展。

【相关资料】 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

     研究性学习活动强调充分的开放性,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并不是不需要教师进行组织和管理。小学生兴趣广泛、探究欲望强烈,但他们的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与外界交往的经验缺乏,进行开放性活动时,特别需要成人的关心、指导,以保证活动的有效展开,防止意外发生。因此,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应该注意以下要求。

    第一、中低年级学生的活动范围应以校内、家庭为主,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活动的范围可以逐渐扩大到所在社区和邻近社区。

    比如一所小学指导学生开展《家庭环保小能手》活动,内容包括统计家中一周废报纸和废纸的产出量、家中生活垃圾的分类实验等,取得研究结果以后,再在小队、中队里开展交流、讨论。此项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究能力,也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第二、活动应在教师、家长带领下进行,或在教师、家长能有效控制的范围内由学生自主进行。这时师长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学生的安全,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以及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而不是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是包办代替。

    上海一所小学组织低年级小朋友到孙桥高科技农业园区体验“无土栽培”。教师设计了“种豆豆”的实验。教师为队员提供实验所需的材料,却不告诉孩子怎么用这些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小朋友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实验。虽然实验的结果不同,但是小朋友能各显神通,从不同的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来完成任务,感到了发现的乐趣。

    第三、探究活动有多种组织形式,可以是全班的集体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或个别活动,主要应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这样既为能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又容易有比较多的人际互动、交流分享,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同时有助于安全管理。

【相关资料】 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组织形式

    (三)实施的操作程序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尊重和鼓励师生创造性的活动,它的实施并没有固定的程式,操作的程序应依活动的不同途径和类型而异。一般可以包括四个阶段:

    1、提出问题阶段

    本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这时,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进行信息交流活动、介绍已有的研究性学习案例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

    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处处留心皆学问;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课题就在我身边。还要指导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学生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探究问题的状态。

    2、解决问题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动手动脑、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学生要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探究,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认真态度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凝聚了自己劳动创造的“作品”。教师则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一些方法指导和思路点拨,不失时机地发现和发扬学生的创意和其它闪光点。

    3、表达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探究结果和真实体会,重在通过交流、研讨,别人分享学习的成果,千万不要把写论文作为对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

    4、拓展延伸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表达交流,大体构成了一个探究项目的操作过程。由于知识、能力的局限,小学生的探究往往是非常初步的。同时,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热情,在项目结束时常常会产生继续探究的愿望和要求。教师需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延伸到新的领域或更高的水平层次。

    下面是上海一所小学“‘学校的午餐’探究活动”的步骤:

    (1)启发与引导 ①教师根据学生对学校午餐的议论,启发学生观察食堂用餐及剩余饭菜情况;②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2)探索与展开 ①学习调查问卷和统计图表的设计;②分组实施调查,整理交流信息;③学习有关营养与健康的知识。

     (3)应用与深化 ①再一次分组,展开第二次调查;②提出对学校午餐改进建议。

    5、反思与拓展

    一次题为“我学会了研究”的主题活动;②思考的任务——寻找身边的课题。

【相关资料】 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流程

 
 

    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潜在特质是课程与学习的交互推进。如果说经典的课程模式是目标—达成—评价的话,研究性学习则更注重从课程内容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行为、思想逐步成长和成熟,并由此获得一种学习的经验,这是评价与学习融为一体的过程,属于学习---发展---评价的模式。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区分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也不是关注学生的能或不能,而是重在评价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所获得的经验,体会和能力,目的在于导向、激励和调控。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遵循以下原则:

    1、正面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新的想法和创意,激励和维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重视通过评价,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点,从而调适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水平。

    2、重视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心学生探究结果的质量,如研究的科学性、可行性、新颖性,更关注学生实际参与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和辛苦等;考查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和积累研究过程动态的、真实的和完整的记录,作为研究性学习评价的重要素材。

    3、强调应用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心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更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把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对学科课程学习意义、价值的理解;也注意评价学生对学习方法和探究方法,如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运用工具等方面的技能、方法的了解、掌握情况。

    4、关注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亲自参与探索性活动、开展人际交往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真实体验,而不是要求一般地观摩、了解别人的探究过程、接受别人所传授的经验。

    有几位同学想要研究“环境对遗传病的影响”,老师认为这个课题难度太大,非同学们力所能及,劝他们换一个题目。在学生们的坚持下,这个课题被确立了。课题组经过广泛搜集资料,走访大学和医院的专家,了解到这个问题在科学界也尚未攻破。几个月下来,课题结束时,他们自己确定的课题研究目标未能达到。按以前的评价标准,他们的成绩应被评为“不及格”,但研究性学习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这个小组的同学们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这份“履历”表明他们显然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过程,也关心结果

    研究性学习评价时关心学生的探究结果,并不是要求学生的探究在科学上有什么突破,或者要以能否在某些大奖赛中获奖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求学生能有始有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学会实事求是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结果,并鼓励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结果进行形式多样化、个性化的表达。

    研究性学习结果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它可以是一篇小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探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等。

    2、重视全面评价,也关心个别差异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既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各项目标的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要使认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少数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3、重视集体的工作,也注意个人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既要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考察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有效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又要注意到个人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在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具体作用、作出的贡献及进步的幅度。

    4、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

    研究性学习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可以成为评价者,学生也应该成为评价者。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应该成为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要方式。教师的重要作用不在于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写一个评语、打一个分数,而是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相关资料】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