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Language="C#" AutoEventWireup="true" CodeFile="1101.aspx.cs" Inherits="_Default" %> 1、怎样理解商品和商品的基本属性?
1、怎样理解商品和商品的基本属性?
下一页
【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

    商品是一切社会化商品生产条件下的社会的经济细胞。马克思的科学巨著《资本论》就是从分析商品和商品关系入手,阐明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进而揭示了资本、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和地租等资本主义经济范畴的,马克思通过由抽象到具体的分析过程,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我国也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经济,商品依然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和最简单、最抽象的经济范畴。

    从教材来看,第一课的重点是讲货币,商品的内容分量不大。但是,从商品与货币的关系看,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是货币的起点与重要基础。因此,分析货币就要从商品开始。这里阐述的内容主要是为教师更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商品范畴而设计。

    认识商品范畴的关键是要抓住商品的定义,从商品定义中引申出商品的二因素。概括起来就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问题解析】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对商品的高度概括。这里包含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首先要有用;第二,是劳动产品;第三,通过市场进行等价交换。三个方面实际上就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体现。第一和第三是讲商品的使用价值,这个使用价值不是对某人的,而是对社会的使用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而实现的使用价值;第二是讲商品的价值,即由人类的一般劳动耗费的凝结而形成的价值。下面依据马克思《资本论》的相关内容对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进行归纳和阐释。
 
    一、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物的有用性,也就是物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面包可以充饥,衣服可以保暖,书报可以供人们阅览,相机可以用来拍照。任何商品都具有某种(或多种)满足人们需要的有用性。

    理解使用价值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首要因素。一个物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人要,也就不能用于交换,不可能成为商品。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物的有用性是通过它的物理或化学性质来体现的,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性质能够满足不用的需要。例如,水可以喝、粮食可以充饥、衣服可以保暖等等都是由这些物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等决定的。因此,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3、使用价值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商品往往也有多种不同的使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物的认识会逐步深化,可以从一个物上发现多种使用价值。

    4、使用价值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是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商品的首要因素,但不是特有的和本质的要素。一切有用物都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在任何社会,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使用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生产,使用价值是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一个社会,生产出来的有用物品或使用价值越多,这个社会就越富有。因而,使用价值本身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状况。

    5、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用于交换。也就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首先是因为商品能够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商品的交换首先表现为不同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商品的交换价值也首先表现为不同使用价值之间交换的量关系或比例。

    二、关于商品的价值——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一个抽象的并掩藏在商品和商品交换现象背后的范畴。人们在商品交换中,首先看到的是商品的有用性和商品交换的比例或商品价格,而很难发现商品生产中耗费的劳动量以及劳动量与商品交换比例或价格之间的联系。交换的比例或商品价格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而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决定基础和实际内容。认识价值,还需要从交换价值开始。

    (一)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

    从现象上看,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比如,1只羊与2把石斧相交换。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来表示:1只羊=2把石斧。1比2就是羊与石斧的交换价值。但是,商品交换的比例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而是由商品的价值大小即劳动量的耗费决定的。

    在“1只羊=2把石斧”的交换公式中,作为自然数,1≠2,而且从使用价值来看,羊和石斧具有不同的质,二者没有可比性,不可能相等。羊和石斧之所以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交换,表明在羊和石斧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在量上可以作比较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它们作为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凝结着一定量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就是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中凝结的这种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在商品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的东西。1只羊和2把石斧之所以能够交换成功,正是因为二者都具有价值,在质上具有可比性;而且二者的价值量是相等的。可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而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因此,价值的表现形式才是交换价值的本质所在。

    (二)价值的内容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体现的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劳动者之间等量劳动相交换的经济关系。

    1、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一般人类劳动是指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总和。一般人类劳动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价值就是在商品生产中耗费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物化形式。由于形成价值的劳动是无差别的,因而价值在本质上也是相同的。正是由于价值的同质性才使不同的商品之间可以相互比较和交换。所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体现着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商品与一般的劳动产品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具有使用价值,而在于是否具有价值。劳动产品只有用于交换才成为商品,也只有商品中凝结的人类劳动才表现为价值。如果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就只是劳动,就不表现为价值和价值量。因为计算生产中耗费的价值量只是由于确定商品交换比例关系的需要。所以,价值不是一个永恒的范畴,而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等量劳动相交换的经济关系。

    3、价值是一种凝结状态的劳动。这种凝结状态的劳动是一种完成了的,过去的或物化的、对象化的劳动,而不是正在进行中的、流动状态的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载体或物质承担者。

    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它们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中,两者之间相互依赖,互为条件。也就是说,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首先,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生产出来的废品,虽然花费了劳动,但形不成价值,其产品也就不能成为商品。反过来说,仅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比如不是由劳动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空气),就没有价值,也就不是商品。有的物品虽然是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但不用于交换(农民自己生产且自己食用的粮食),其劳动也就不表现为价值,也就不成为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排斥的。这主要表现在:对于同一个所有者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对于商品的生产者来说,他生产使用价值只是为了得到价值,为了能够占有价值,生产者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对于商品的消费者来说,要得到的是使用价值,为此需要让渡价值。

    为了解决商品二因素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使商品参加交换,通过交换实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转手。交换一旦成立,生产者和消费者各得其所,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就实现了分离,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也就得以解决。可见,交换是解决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
【问题拓展】

    为什么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呢?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以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就提出了商品二因素的理论,但是他们把商品二因素归纳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作为商品二因素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请思考二者有什么不同?

    提示: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交换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因为,商品的基本属性是对商品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基本方面的概括。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的是交换价值和价值两个范畴。交换价值和价值究竟哪一个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就需要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了。

    1.交换价值和价值都是商品社会关系的反映,都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从商品交换的现象上看,似乎是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比如是1只羊和2把石斧之间的交换),但是,决定物的交换比例的则是它们背后的价值或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之间的交换实际上是生产者之间劳动的交换,交换价值和价值都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交换价值和价值又是不同层次的商品社会属性的体现。交换价值是现象层次,价值是本质层次。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和价值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价值决定着交换价值。商品价值的大小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而交换的比例又必然反映着商品价值的大小。因此,作为商品基本属性的只能是商品的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如果把交换价值看成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就是只看到了商品交换的现象而没有透过现象看到交换的本质。实际上,在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就是由于只看到了商品交换的现象,而没有认识到交换价值背后的价值,才把商品二因素归纳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