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Language="C#" AutoEventWireup="true" CodeFile="4103.aspx.cs" Inherits="_Default" %> 3、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误区的几点分析。
3、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误区的几点分析。
上一页 下一页
【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

    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分析中,必然会合乎逻辑地推论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斗争,这两大基本派别作为哲学发展的内在矛盾,推动着哲学史的发展。唯物主义是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唯心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我们又不能把这一观点绝对化,应该辩证地分析这两大基本派别的斗争,对这两大基本派别的斗争有一个辩证的理解。

    在教材中,如何正确理解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是一个难点,讲不好就容易绝对化、教条化,使人们对哲学的理解走向庸俗化的道路。过去,在哲学教学中就出现过绝对化、教条化倾向,讲辩证法结果却用形而上学方法去分析问题,我们应该克服这种倾向。在谈这一问题时,我们可以先讲清楚唯物论和唯心论这两个概念,并明确指出并阐明唯物论为什么正确,唯心论为什么错误。然后,还要进一步分析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出现的认识误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辩证全面地理解这一问题。
【问题解析】

    一、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一)对“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正确理解和区分,在经典作家中是从恩格斯开始的。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他把“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称之为“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并认为,“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恩格斯所说的两大阵营,就是唯物主义阵营和唯心主义阵营。“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能在别的意义上被使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可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只能在“物质和意识”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范围内运用,即在如何理解和处理世界的本原问题上运用,唯物主义正确地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而唯心主义则错误地认为“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意识决定物质”。说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只能就其哲学根本出发点和基本立场上才能成立。超越这一范围,认为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是没有意义的。

    (二)正确与错误都只是相对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有其错误的一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样,无论什么哲学也都有其正确的一面,否则它就很难产生出来并被一些人所接受。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就其哲学出发点和根本观点来说是正确的,它从客观世界出发去寻找万事万物产生的原因;但是,它把具体的物质元素或某些物质粒子当成世界的本质,而且许多观点缺乏严密的科学论证甚至具有猜测性,这些又都是错误错误的。再如,近代的唯物主义哲学也是正确地从物质世界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基本上是正确的世界观,而且比古代唯物主义有了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它具有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等等,这些又都是错误的。相反,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如黑格尔哲学,虽然世界观是错误的,它从神秘的“绝对精神”出发去解释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但是,其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又是正确的,直接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所以,抽象地认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是靠不住的。

    二、凡是唯物主义都是革命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反动的

    (一)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也和实际不相符合。例如,近代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打着加尔文教的旗号进行的,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在当时起到了革命的作用,而近代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则是在贵族内部秘密传播的思想。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也是打着“拜上帝会”的旗号进行的,在当时也起到了革命的作用。

    (二)其实,我们说“唯物主义正确”或“唯心主义错误”是有条件的,这是就基本方向和哲学出发点而言的,至于“革命”或“反动”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种理论的革命性或反动性不能完全由理论本身来说明,而是要看它为哪个阶级所利用并在实践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所以,经典作家对待唯心主义哲学基本上都采取了“扬弃”的态度,一方面批判其哲学基础和出发点,另一方面又吸取其合理思想、合理内核,列宁就把唯心主义视为不结果实的“花朵”。有一种观点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为出发点,就有正确和错误、革命和反动之分,至于“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是另一回事。这种观点完全抹煞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之间、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之间的联系,夸大了其中的区别,犯了”白马非马“的错误,没有解决好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所以,唯心主义哲学从其世界观的意义上来说是错误的,但如果从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这一问题,唯心主义哲学则较它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新的发展阶段,对这种历史发展过程来讲,唯心主义哲学往往表现得更精致,对问题的认识也较深刻一些,同时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黑格尔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大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就是其来源之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从来都是在相互斗争中而发展的,绝不能否定唯心主义哲学在一定条件下的革命性和历史意义。

     三、犯主观主义错误的人,其世界观一定是唯心主义

    主观主义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使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相脱离,于是在实践中受到挫折或遭到碰壁。一个人犯不犯主观主义错误,与世界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必然性,但犯主观主义错误的人其世界观并非都是唯心主义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人也可能犯主观主义错误。因为犯不犯主观主义错误,除世界观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的素质,人对于客观情况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客观条件的限制等等。 所以,不能笼统地说犯主观主义错误的人,其世界观一定是唯心主义。
【问题拓展】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延伸的问题有:1.“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对其他问题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二者的斗争具有根本性,决定着哲学基本路线的形成。2.“唯物论和唯心论”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二者的关系不是并列的,有主次之分,可以进一步考察哲学史中这二者的关系是如何表现的。3.了解中间派别及表现。哲学上除了唯物论和唯心论以外,还有其他一些中间派别或观点,如怀疑论、二元论、不可知论等等,应该了解他们的基本观点及最终走向,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4.澄清“唯物论”和“唯心论”认识误区的重要意义。应该说其意义是巨大的,它可以使我们对这两个概念及其斗争有一个辩证的理解和把握,可以使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哲学史的发展,5.进一步挖掘“唯物论”和“唯心论”认识上的误区。除了上面提出的误区以外,还有哪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这种探讨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