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Language="C#" AutoEventWireup="true" CodeFile="1112.aspx.cs" Inherits="_Default" %>
这是与“价格的影响因素”紧密相连的同一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同时,这也是教材第二课的另一个重难点内容。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格既是重要的市场机制,又是政府调控重要的经济杠杆。价格的变化牵涉方方面面,尤其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价格的变化是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的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教材分别从生活和生产两个方面分析了价格的影响作用。从理论上讲,价格波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就是价格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价格机制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竞争、供求等市场机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来调节着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社会生产的。这里,我们将从价格机制的作用原理、价格对社会需求的影响、价格对社会生产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展开价格影响作用的分析。
一、价格机制的作用原理——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交互作用 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是三大市场机制,它们互为因果、相互制约,各自发挥作用,又共同发挥功能,构成统一的市场机制,共同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在市场竞争中,通常供求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波动,而价格的波动又会导致供求新的变化;供求的变化还会反过来影响价格,价格也会进一步影响供求关系发生新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都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的,并且这些变化的本身就是竞争的表现。正是由于三大市场机制的这种相互作用,使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着社会资源的配置,调节着生产和需求,推动着经济发展。 价格机制对供求机制的作用表现在:在一般情况下,价格提高会引起供给增加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会引起供给减少和需求增长。这里的供给就是社会生产,需求包括生产性需求和生活性需求。 价格机制对竞争的作用表现在:当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不变而价格提高时,由于生产该商品的利润会相应增长,就会吸引更多的厂商生产该商品;反之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由于利润减少,就会促使一些厂商向其他生产领域转移,或者压缩该商品的产量。这就是价格引起的部门之间的竞争。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当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不变而价格下降时,由于厂商的利润会相应减少,同时又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不能很容易的向部门外转移,这时就会刺激厂商纷纷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加强企业管理来降低生产消耗,抵消价格下降对利润的影响。 二、价格波动对社会消费需求的影响 如教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中所述,“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需求会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而且需求变化的方向与商品价格变化的方向相反。这是由于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通常会促使消费者放弃该商品而选择替代商品;相反,某商品落价又会刺激消费者选择该商品而放弃价格相对较高的替代商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下面两种情况。 一是,无论价格怎样变化,社会对该商品的需求量总是比较稳定的。也就是说,当价格变化后,需求量不变,或者变化很小。比如,食盐的价格涨落对需求的影响就很小。从理论上说,这是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问题,需求弹性是一种用来衡量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系数,它是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的。其公式为:
例如,某种物品价格上升20%,而需求量减少了40%,该物品的需求弹性为2(按公式计算需求弹性应是负数,为了方便起见一般用绝对值)。各种物品的需求弹性是不一样的,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需求富有弹性的物品,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或者说需求弹性大于l。例如,某种化妆品降价10%时,需求量增加20%,需求弹性为2,就是需求富有弹性的物品。另一种是需求缺乏弹性的物品,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或者说需求弹性小于1。例如,如果食盐降价10%,需求量仅增加1%,需求弹性为0.1,就是需求缺乏弹性的物品。 决定某种物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很多。一般来说,奢侈品、替代产品越多、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越大的物品,需求弹性越大。反之,生活必需品、替代产品越少,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越少的物品,需求越缺乏弹性。例如,化妆品属于奢侈品且替代品多,需求富有弹性,而食盐属于必需品且几乎无替代品,需求缺乏弹性。此外,一种物品的需求弹性与时间相关,当价格刚变动时一般需求弹性小,随着时间流逝,需求弹性会变大。例如,当70年代石油危机引起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时,需求缺乏弹性,但随着时间推移,需求弹性变大。在现实中我们可以根据公式与实际资料计算各种物品的需求弹性。例如,美国家具的需求弹性为1.26,汽车为1.14,食物为0.58,书报为0.34等等。 二是,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不变或下降;反之当价格上涨时,需求上升。比如,股市中股票的买卖大多是如此。买涨不买落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种消费需求现象。商品价格稳定或下降时,人们往往不急于购买;相反,价格回升时人们却争相抢购。这是由于人们对未来物价的心理预期作用的结果。价格下降时,人们的心理预期是价格会继续下降,所以不买;价格上涨时,人们的心理预期是价格还会继续上涨,于是抢先购买。 概括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点:价格的变化影响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方向;价格的变化对不同商品需求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对商品需求变化的影响还与人们的心理因素相关;价格的涨落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们的需求变化。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价格的变化可以分为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商品比价的变化和差价的变化等。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和下降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力,调节着市场的消费需求规模。在人们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导致人们实际收入的下降,社会购买力和消费规模随之下降;反之,价格水平下降会导致人们实际收入的提高,社会购买力和消费规模随之上升。商品比价(不同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或某一商品价格的变化会调节市场的消费需求方向和需求结构的变化。比如,某商品价格上涨,通常会促使消费者放弃该商品而选择替代商品;相反,某商品落价则会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商品差价(季节差价、地区差价等)的变化可以起到调节消费需求和平衡供求关系的作用。 三、价格对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 教材和参资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价格对生产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析了价格对生产的影响和调节作用。这三个方面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为了拓宽思路,我们换一个角度,将教材的三个方面作用概括为下面的两种调节,即:对不同生产部门的调节和同一生产部门的调节。 1.价格对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首先表现在对社会不同部门生产之间的调节上,也可以说是对整个社会生产的调节。这种调节的过程是:假定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下,某种商品因供不应求而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生产该商品的获利增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生产者会纷纷向该生产部门投入更多的生产要素来增加该产品的生产,这就使社会资源从其他部门流入该生产部门;该产品供给的增长改善了供求矛盾,随着该产品生产的进一步增长会使供求关系出现新的不平衡,当该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开始下跌,利润随之下降,当利润降到社会平均水平以下时,就会促使一些生产者或者缩小生产规模,或者向其他部门转移,社会资源就会从该生产部门向外流出;该产品供给的减少缓解了供求之间的矛盾,价格不再下降,当该产品重新出现供不应求和价格上涨时,又会吸引生产者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社会资源又会重新流入。在这个过程中,价格的涨落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自发调节着社会生产,使社会资源在各部门的投放比例不断地得到有效调整。一般情况下,资源从供过于求的部门流出和向供不应求的部门流入,是合理配置的表现,通常会产生较高的微观和宏观效率与效益。因此,这种调节的结果是:通过价格的涨落自发地实现着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配置的优化在市场上的具体表现,是提供了充足的符合市场需要的高质量的产品,用教材中的话说就是“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2.价格对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还表现在对同一部门内部生产的调节上。价格对同一部门内部生产调节的结果有两个具体的方面。一方面是在客观上刺激着各个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着社会生产力更快的发展。这种调节的过程是: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时,生产者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不能向有利可图的部门转移,就必须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劳动时间(或个别价值和个别生产成本)降到部门平均水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下;或者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来扩大市场占有率,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或者研制开发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等等。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减少或抵消价格下降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甚至还会使企业获取高额的利润。另一方面,价格涨落引起的部门内竞争会导致生产者的优胜劣汰。那些技术先进、产品质优并适销对路、劳动生产率高、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企业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优势;相反,那些技术设备落后、产品过剩、劳动生产率低、个别劳动时间长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市场竞争的法则必将选择前者而淘汰后者。优胜劣汰的结果实际上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价格为什么能够对经济发挥调节作用呢?这是因为价格波动不仅能够向生产者和消费者传递与反馈经济信息,而且价格的涨落直接关系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比如,价格的上涨会给厂商带来更多的利润,相反则会减少利润;对消费者来说,价格上涨会使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反之则使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密切关注市场价格的变化,并根据价格的变化进行选择和调整行为,生产者和消费者选择就是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对价格变化的回应,或者说就是价格的调节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条件的,这就是价格要能够灵活的变动,要能够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如果价格失真,就不能反馈真实的市场信息,也就不能有效的调节经济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