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Language="C#" AutoEventWireup="true" CodeFile="1203.aspx.cs" Inherits="_Default" %> 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和怎样发展我国的生产力?
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和怎样发展我国的生产力?
上一页 下一页
【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第四课一节二框的中心内容。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的主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坚持发展的思想,都坚持以发展为中心,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更快更好的发展。
【问题解析】

    一、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唯物史观认为:其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发展开始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等,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其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这一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其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一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产生、发展、变化与消失,都是由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所引起的。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经历的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形式的依次更替,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都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阶段,无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实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还是从当代世界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特点来看,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和我们面临的种种问题与矛盾就要不断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整个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具有特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我国的社会主义不是产生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而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产生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于同一个世界之中,这种并存的局面,使社会主义一开始就处于与资本主义竞争的不利位置。因此,社会主义只有以更快的速度来发展生产力,才能在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中展示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质,体现出社会主义无比的优越性。

    (2)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要求我国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这场新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各国都渴望在这次新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迎来新的发展。但是,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可能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这是对每个国家能否把握这一机遇的严峻考验。从我国实际情况看,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只有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完成既推进产业革命,又追赶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任务。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矛盾: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地方和地方、部门和部门、地方和部门内部各个企业和单位之间,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以及他们各自内部之间,不同经济成分和社会集团之间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和社会集团的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都存在着极为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重大的社会差别。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使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和取得收入方面还存在着不平等现象,在促进效率提高和体现社会公平之间还存在着不平等现象和较大的矛盾。这些矛盾、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从根本上说都是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分不开的。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财富不断涌现出来,使社会摆脱不发达状态,才能有效地协调社会矛盾和实现社会公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4)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台湾问题的解决、祖国统一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生产力的发展,正如小平同志所说,我们在政治上和经济制度上比台湾优越,经济发展上也要比台湾有一定程度的优越,经济发展了,我们实现统一的力量就不同了。从国际局势来看,任何时代的国际竞争,都是以实力为基础的。落后就要挨打,财大才能气粗。中国能不能顶住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增强我们的物质基础。

    (5)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思想文化的不断进步,生活方式的更加合理等等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都要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适应社会主义需要的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还不可能很快地建立起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很不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不够发达。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在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6)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首先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保证。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会具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我们党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代表的性质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3.大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意义。

    第一,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先进物质基础上,使之得到巩固和发展。任何一种社会生产关系,都有其赖以存在的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应该是以机器大工业为开端的社会现代化生产力。就现阶段而言,它至少应该是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高度发达、高度社会化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然而,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相当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状况的改变,必须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奠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二,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人类社会最终要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这一切都必须以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为前提。

    第三,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标志着过渡时期主要矛盾的解决。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决落后的生产力问题。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得以解决。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便构成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四,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是否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以及优越性的大小,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看它是否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能在多大范围内和多大程度上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前景,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国民收入。列宁曾经说过,资本主义所以能够战胜封建主义,是因为资本主义能够创造出高于封建主义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能够战胜资本主义,是因为社会主义一定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因此,考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社会主义是否先进和优越,最根本地要看它能不能比资本主义更迅速地把生产力推向前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有创造出比当代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时,才能证实自己是真正优越于资本主义的。

    第五,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诚然,任何一种社会制度要存在下去都需要发展生产力,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却不同。社会主义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逐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怎样发展我国的生产力?

    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从总体上说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新的思路谋求更好的发展。教材的这部分内容讲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另一个是坚持改革,促进发展。

    首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既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要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还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也就是要根据中国现实的国情和世界发展的潮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核心,从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结构调整、科技和教育创新等方面,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其次,坚持和深化改革,不断地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打开广阔通途。必须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使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

    第三,发展还要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以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我国来说,21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有主动精神和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固循守旧。
【问题拓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领导中国建设发展的实践中,发展的思想不断深化和创新。邓小平讲“发展是硬道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三代领导集体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可见:第一,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始终一贯的坚持发展的思想,其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第二,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发展问题的认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我们建议教师在讲发展思路时应体现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思想与发展理念,使学生对改革开发以来,我们党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阐述在本课中还另有专门分析,这里仅做简单概括。

    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会后,胡锦涛总书记把这样的发展观称为“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