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网络课程

 

(第十四章)第二节  学校群体心理的效能

      四、群体极化

       ()什么叫群体极化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两种选择:或赞同或反对。在这种情况下群体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有研究表明群体成员一起进行决策时,会使群体决策更具有倾向性,也就是说做出的决策会比个人自己做出的决定更加极端。这种群体的思维方式叫做群体极化。如果个体在群体讨论之前,对某个决定已经具有了赞同的倾向那么在讨论后,这种赞同的倾向会更加明显;相反,如果在讨论前,个体对某个决定已经具有了反对的倾向,那么在讨论后这种反对的倾向也会得到加强。

   (二)群体极化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群体做出的决定会更加趋于极端呢?一些解释如下:

       1.责任分散

    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有时会比他们单独时有更小的个人责任感。因为决定是整个群体做出的,所以责任也相应地由大家来分担,每个人的责任都被削弱或感到没有责任,那么即使由于极端造成了失败性消极后果,人们对失败的恐惧也降低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做出了更冒险的选择。

    在这种解释中,群体意识是群体极化的必要条件。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是在群体之中,这种群体感以及相伴的责任感的扩散是产生群体极化的关键要素。

    2.信息的影响

    群体成员在自己做出决定时,并不能想到自己做出的决定的所有理由,但在群体讨论中,每个成员的意见综合在了一起,占优势的观点就会获得更多的观点的支持,这样有些群体成员就容易被说服,从而使他们改变观点。转向这种有说服力的观点。所以在群体讨论中,群体就更倾向于支持在群体讨论之前略占优势的那些观点。

    3.文化价值观

    罗杰.布朗(1965年)提供了解释群体极化的另外一种假设。这种解释认为,采取冒险行动和保守决定都有文化价值。换句话说,在某些文化中,人们称赞冒险,而在其他文化中,谨慎保守则受到肯定。

    在群体讨论的情况下,通过讨论评价某种特定的文化价值会进一步得到强化。比如,在鼓励冒险、赞扬冒险的文化中,当人们在一起讨论时,有人提出大胆的冒险的想法会更多地受到肯定,得到赞赏,这样一来,那些持保守落后想法的人发现自己并不受欢迎,因此也会朝着更冒险的方向改变自己的态度。结果导致最后的决定更具有冒险性。

    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社会他们的文化崇尚冒险精神,在电影戏剧中经常把男主人公描绘成富于冒险精神的、胆大无比的英雄,他们行为常常是拯救了一个时代,赢得了漂亮的女主人公,还有巨额财富。在这些文化中的许多西方人通常对冒险给予更高的评价。许多研究发现,在许多产生了冒险迁移的情境中,人们说他们欣赏高度的冒险选择〔利文格尔(G. Leverger)等人,1969;皮尔克尼斯(P. A. Pilkonis)等人1969〕;对冒险者的估价比谨慎者要高些〔马丹拉斯(G. R. Madaras)等,1968〕;觉得自己比其同伴更具有冒险精神(巴德等,1970)。因而,正象假设的期望的那样,当人们高度评价冒险时,冒险迁移就会发生;相反,当人们高度评价谨慎时,保守迁移就会发生。

    比如,普鲁衣特(D. Pruitt,1971)以并不崇尚冒险精神的乌干达人为被试,以两难问题选择为实验材料,结果表明,乌干达人在经群体讨论后做出的决策,就如同个人单独做出的决策一样,都很小心谨慎。

    再比如,我国的滕桂荣(1989)以男大学生为被试所做的研究表明:对中国大学生来说,群体决策并不比个体决策更冒险或更保守。而是群体成员意见的平均。这种结果与中国文化倡导中庸之道不无关系。

    总之,群体极化的产生与鼓励冒险精神的文化价值有密切关系。群体也并非总是增强个人的冒险倾向,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在高度评价谨慎的文化中,会出现所谓“保守迁移”,这些都是群体极化的表现。

 主    页  教师简介  课程简介  在线学习  案例实验  教学大纲  学习资源  影音资源  思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