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个性化教育

【作者】:刘明琼 毛明勇

 

【来源】: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5

    个性化教育的实质是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以个性充分发展,人格健全为目标的教育。个性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紧密联系之处在于:

    第一,它们都重视教育的发展功能,旨在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它们都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针对个性差异施教。第三,它们都强调个体自身的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反之,任何发展都不可想像。第四,它们都注重教育的民主化,将学生视为完整、独立的人,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施行教育,更恰当地说是让学生参与而非被动地接受教育。第五,它们都认为活动是教育的主要手段。第六,它们都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但个性化教育比素质教育更深入人的本性,更切入教育的内核。因为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均是个性发展的主体素质。它们既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又是个性发展的结果。个性化教育充分实现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独特性,真正把个体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对象加以充分地体现和尊重,因而在摈弃了"群体""模糊"之后,凸现出"个体""清晰"。而教育的的每一个"个体对象"都是有其独特价值的,都是不容忽视的。个性化教育即强调了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及对之采取教育手段的"独特性"。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此基础上群体的素质也就自然得到了提高。因此,说到底,素质教育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

    要作到对每一个个体实施教育就必须做到:

    其一:弄清楚这一个体的性格、气质、能力;他的动机、兴趣、理想、信息、世界观;他的家庭背景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他的身体状况等等,也就是说对实施教育的对象应该有充分的、全面的了解。

    其二,在实施教育的角度上也需要有一个对传统的变革,即是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施与受的关系为心灵的相互沟通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总是固执地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受这些知识。我们应该转变这种观念。

    其三,在能量交换的过程中应设法扫清阻塞的障碍。这就需要对每一个个体进行特别的了解与沟通,教师要了解学生同时也应让学生了解自己,这样才能让互相之间的交流变得容易畅通。总的来说,由于年龄、阅历、经验、受教育的年限与层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教师是具有较强的精神能量的一方。但也不排除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能量,甚至整体能量超过教师的情况。

    其四,精神能量的沟通与交换是在某个场的范畴内进行的,学校就是一个特定的场。应该让这个特定的场进行合谐的共振,让整体的能量向着更高、更好、更纯的层次转变。因此,个性化教育也是一个使个体各方面更为健康合谐以使整体更为健康合谐的教育。

    其五,个性化教育也是对目前仍十分盛行的、根深蒂固的重智力、轻情商的教育的一种反传统教育。数不清的事例表明学业成绩优秀并不保证一个人在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会作出适当的反应;高智商并不与幸福快乐和成功划等号。个性化教育即是重视人的性格特质,培养人的情商(EQ)的教育。它将弥补传统教育一贯忽视的一个重大方面,即让人在与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方面受到指导,从而将学校教育扩大为生活的教育。

 

 


 

相关链接:

  个性

  论个性与创造力

  论个性心理学的地位

  论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

  活动,意识,个性

  个性矫正法

艾森克人格(个性)问卷(E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