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学业成绩与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

【作者】:辛涛 李茵 王雨晴

 

【来源】: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0441-44

    一、引言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学生的学习策略问题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Schmeck,1988;Christensennetal.1991;Albaili,1995)。但是,国际心理学界对学习策略有着不同的看法,大致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将学习策略视为学习的规则系统,如“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1983)。第二类是把学习策略看作为学习过程或步骤,如“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Nisbet & Shucksmisth 1987);“学习策略是能够促进知识的获得与储存,以及信息利用的一系列步骤和过程。”(Dansreau,1985)。第三类则是将学习策略等同于学习活动,如“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地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活动。”(Mayer,1984);“学习策略是被用于编码、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动……”(Jones,1986)。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征,但显然都是以认知理论做为其阐释概念的出发点。如果我们将学习这种认知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那么,学习策略则指那些能促进信息加工的任何行为和想法,既包括外显的,也包括内隐的,它是主动的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运用学习方法与学习调控过程的有机统一。换言之,学习策略有助于知识的整合和经验的激活,更重要的是,它使学习行为具有高度的指向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获得学业上的成功。正因如此,学习策略在教育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DerryMurphy(1986)指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掌握和调控各种学习及认知策略已经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年级、不同成绩组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特征,以及有效区分不同成绩组学生的学习策略维度。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为了使研究具有普遍性,我们在北京一所普通中学选取了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398名学生作为被试。其中初一男生60名,女生49名;初二男生52名,女生53名;高一男生50名,女生52名;高二男生35名,女生47名。

   收集被试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在各年级内部将其转化为标准分数,并以此为依据划分高、中、低成绩组。其中,分数大于1的归为高分组,分数小于-1的归为低分组,分数在-1到+1之间的为中等成绩组。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该量表共52道题,涉及四个维度:元认知策略(监控、调节、计划性措施)、认知策略(具体的学习方法)、动机策略(态度和动机)、社会策略(他人的帮助、广泛的社会学习)。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低,表示策略发展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α同质系数为0.95。

   3.数据管理本研究数据管理与分析处理分别采用FOXBASE+2.0和

SPSS 6.0软件。

    三、研究结果

    1.年级、成绩分组对学生策略选择的影响

    首先,我们以年级、成绩分组(高、中、低)为自变量,以学习策略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ANOVA)。

    可以看出,除动机策略以外,在其它三项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上,年级与成绩组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这表明不同年级的高中低成绩组,其学习策略的水平是有差异的。

    2.年级与成绩分组学生学习策略选择的交互作用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随学习成绩分组变化的模

式,我们进行了事后分析。

    (1)初中一年级经事后分析可知,初一不同成绩组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有显著差异(F=10.180,P<.001)。由表2可以看到,就总体而言,高中低成绩组的学习策略水平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并且中等成绩组与低分组之间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它与高分组之间的变化幅度。

    (2)初中二年级

    在该年级中,不同成绩组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也有显著差异(F=9.214,P<.001)。由表3可知,学习策略水平随成绩组变化的趋势与初中一年级较为相似,也表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并且中等成绩组与低分组学习策略水平的差异大于中等成绩组与高分组的差异。

    (3)高中阶段

    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策略水平的变化则表现出与初中阶段不同的特点。

    3.学生学习策略选择与其学习成绩优劣之间关系的判别分析

    由于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学习策略量表的所有维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所以我们试图通过判别分析,以找出能区分高分组和低分组的最好维度。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动机策略可以较好地从学生群体中区分出优差生[F(2,342)=17.60,P<.0001]。

    四、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年级、不同成绩组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结果表明,就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来看,初中和高中阶段,不同成绩组的学习策略水平表现出不同特点。初中阶段,高中低成绩组的策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低分组在学习策略各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中等成绩组和高分组。而在高中阶段,不同成绩组的学习策略水平则不存在这种差异。其中,初中阶段不同成绩组学习策略水平的特点和Haynes等人(1987、1988)的研究结果较为类似。学习策略是主动的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有效运用学习方法与学习调控过程的有机统一,它不但有助于知识的整合和经验的激活,而且更重要是,它使学习行为具有高度的指向性和坚持性。因而,有的研究者(Mohaned,1997)认为,较多采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更容易取得以学习成绩为评判标准的学业成就。为什么不同成绩组的学习策略水平差异显著,高分组的学习策略水平显著高于低分组?我们认为,这可能与高分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人格特征有关。具体体现为:高分组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较高,已掌握了有效的认知策略,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丰富的知识背景,能主动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与此同时,在本研究中,初中、高中学生学习策略水平上的显著差异很可能说明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性问题。有研究者(何进军、刘华山,1987)发现,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二年级的认知策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论与Mayer的认知策略发展阶段理论是一致的。林崇德(1986)曾指出,个体思维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和成熟期,初中二年级是思维发展的一个飞跃期,高中一、二年级(16、17岁)则是思维和智力活动的初步成熟期。这一论述为我们考察初、高中阶段学习策略水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基于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推测,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策略迅速发展,在高中阶段达到成熟水平并保持相对的稳定。由此,我们还认为,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关键阶段。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在随后的判别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学习策略的四个维度中,动机策略是有效区分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维度。较之低分组,高分组的学生更有责任心,更愿意将学业成就归因于个人的努力。这一结果与当前有关学生动机及其学业成就的研究是一致的,动机是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重要因素(Palmer & Goetz,1988)。正如McCombsWhisler(1989)所言,学生如何学习和学得怎么样,实际上是动机及有效组织信息加工活动的能力使然。因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激发和加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特别是对差生来说,学习动机是提高其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因而,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加强和保护差生的学习动机。其次,在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时要抓住时机,在适当的年龄阶段加大力度,重点训练和培养。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就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来看,年级与成绩组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     (2)初中和高中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策略水平。初中阶段,不同成绩组的学习策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低成绩组在所有维度上的得分都低于高分组。而高中阶段,则不存在这种差异。(3)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动机策略是较好区分高、低分组的学习策略维度。

 

 


 

相关链接:

学习策略

元认知的结构

学习策略的成分与层次

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

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的学习

关于学习策略的思考

学习策略与程序性知识迁移关系的研究

对学习策略概念的不同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