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在线学习-> 第八章-> 第一节 -> 第二个问题
二、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青少年面临着社会身份的转化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们要摆脱父母的约束,与同伴形成良好关系并走向独立。因此,他们必须改变一些原有的行为方式来适应这一阶段的学习与生活要求,在人际交往中实现其社会性发展。
(一)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青少年社会性的发展主要包括社会认知发展和社会行为方式的发展。社会认知发展主要是指青少年对友谊和权威有了新的认识及对性别角色的理解更加深刻;而社会行为方式发展是指青少年与同伴、父母、教师之间关系上的变化。  
    近十几年来有关青少年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研究很多,大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我系统方面的发展,它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二是社会系统方面的发展,它包括亲子关系、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以及其它社会交往方面的内容;三是社会规则系统方面的发展,包括性别角色、社会角色等的建构与发展。这些方面也是衡量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
(二)影响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1. 社会文化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社会文化中的行为规范和习俗,为社会中的全体成员提供了一整套的行为标准和态度。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这种标准和态度的影响,处于发展中的青少年也不例外。例如,受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影响,各国的青少年就表现了不同的社会行为。东方文化倡导集体主义、合作,不强调自我,这使得我国青少年更强调合作,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国家利益;而西方文化倡导的个人主义、竞争,强调表现自我,这使得西方国家的青少年学生强调个人进取精神,更富有竞争力。再如,关于竞争与合作的研究也表明,农村的儿童比城市的儿童易于合作,工业化程度很低的社会里的儿童比高度工业化社会的儿童易于合作。这都是由于不同区域的亚文化不同而造成的。 所以,一个人的社会行为倾向往往受其社会团体对该行为的态度影响。如果社会文化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规范体系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影响到每一个发展中的青少年。
2. 认知发展水平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具有了可逆性,因而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待问题,能用别人的一些观点和态度来对照检查自己的观点,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而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则不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他们能够以假设为基础对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进行可逆化的认知处理。再如,对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由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不同认知水平,也表现出差异:儿童对规范更多的是服从,而青少年对规范的遵从更多的是受自身判断所左右。也就是,这时青少年社会性行为摆脱了完全服从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认知和判断决定。
3. 家庭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体成长的摇篮。青少年由于处在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时期,因此,家庭仍是他们主要接触和生活的社会环境。而父母作为社会环境中的主要角色,其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工资收入以及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水平的高低和特点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所谓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育教养子女时所采用的一整套手段和方法。不同的父母在抚育教养子女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主要有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与溺爱型。民主型父母,有助于青少年发展与他人积极而恰当的人际关系,他们容易有好人缘,且富于合作。而专制型父母,会导致青少年与同伴、成人的不良社会关系。这种对子女的过多限制的教养方式,还会抹杀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好奇心、创造性及灵活性。溺爱型父母,由于对青少年子女的要求、主张、意见都无条件接受,以子女为中心。这容易使青少年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社会方面能力幼稚,缺乏忍耐力,不负责任,经常期待他人的帮助。而放任型父母,对青少年子女的事情不管不问,这种放任的养育方式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任性,社会退缩等问题。一般来讲,专制、溺爱、放任这些消极的教养方式会使青少年人际关系敏感,不利于社会性发展。所以,建议父母应多给青少年一些关爱,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温暖、民主、接受性的家庭气氛。
4. 学校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学校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化环境,其基本职能是教育。而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健全发展、适应良好的社会成员。也就是,教育的重要归属是社会性发展,这就决定了学校在青少年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一方面,学校向青少年传授知识技能,培养青少年的情感,教给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接受更高的教育和从事未来的职业,这为学生以后能适应社会、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扮演好各种角色作了充分准备。例如,在语文课上,学生在学习关于“母爱”的课文时,不仅是学会了几个字词,而且还培养了尊敬父母、理解父母的情感,这为减少亲子冲突,更成功的扮演好一个女儿或儿子的角色作了充分准备。
    另一方面,学校里可以结识更多伙伴、同学,他们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例如,通过与同伴交往,青少年不仅可以学习对方的长处,而且可以向同学学习一些交往技巧。这在青少年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教师作为学校中的特殊一员,不仅向青少年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态度。例如,学校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深刻说明了学校、教师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阅读栏)
5. 同伴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青少年的同伴关系与儿童期的同伴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这种改变对其社会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青少年的同伴关系,更像成人的同伴关系。他们所选择朋友不在仅仅是儿时游戏的伙伴,而是可信任的、忠诚的,能对他们给予更多的自信和理解的同伴。他们与这些同伴共同分享着失望与喜悦的感觉,共同面对着青春期的情感波动,共同探讨着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新思想或新问题。通过与同伴交往,他们可以使自身的思想发生改变,使自身逐渐成长起来。
    同伴对社会性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与父母影响比,这种影响较为表面化,范围小,时间短,主要集中在赶时髦、音乐、服装等方面。可见,父母与同伴在不同方面满足了青少年的不同需要,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都有影响。
6. 生物因素
    一谈到社会性,人们通常只会注意到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而比较容易忽视生物因素的作用。事实上,生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青少年社会性的发展。这里的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遗传,即父母的生理、心理特征经过受精作用传递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的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某些生理特征,例如身高、体型、肤色等,同时也决定了个体的某些心理特点,例如个人的智力、知觉等行为特征。而这些生理、心理特点正是人社会性发展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所以,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正是由于有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才为人的社会性发展、社会化奠定了生物学上的基础。当然,注意到生物因素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意味着可以夸大这种影响。确切地讲,社会性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取决于一个复杂的生物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 章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