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二章 >> 第二节 《内篇-齐物论》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tíng草本植物的茎)与楹,厉(丑女)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xù栎实,栗子),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解读]路是人走过才形成的,万物是人们称呼才如此的。为什么说是,是有是的道理,为什么说不是,不是有不是的道理。庄子认为,万物本来就有是的道理,就有可的道理,无一物不是,无一物不可。可有可的道理,不可有不可的道理,它们都有存在的必要。这与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像树枝与屋梁,丑人与西施,以及各种夸大、反常、诡异、奇特的现象,从道看来都是相通为一的。

有所分解,就有所生成;有所生成,就有所毁灭。万物无论是生成还是毁灭,最终是会相通为一的。只有明理的人知道万物相通为一。从一般的角度讲,无论什么事物,无论它多么大或小,也无论它多么难看或者美丽,都是道的不同存在形式,从道的角度看,是无所谓美与丑或大与小的。

美与丑只是人的一种判断,既然它是一种判断,那么西施在不喜欢她的人看来就是丑的,而丑女厉在喜欢她的人眼中就是美的。从变化的角度看,西施不会永远美丽,她也会变成一个破牙漏风的老太太,而丑女由于年轻时就很丑,所以到年老时也不会变得更丑,因而相对于老太太西施或许厉更好看一些。而且西施原本是由并不美丽的东西变化来的,在她成为人之前只是一些普通的物质而已,那时候它与厉并无分别。再者,厉与西施都不可能永远存在,她们必定会死去,谁能够说厉死之后不会转变成西施呢?如果是这样,谁又能够说西施不是构成以前的厉的那些物质所转变而成的呢?

事情本身本没有什么永恒而普遍的美丑、善恶,这都是人赋予事物的价值观念。既然如此,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状况下其意义或价值就会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人渴的时候,水可以解渴,对人是有益的;但当人落入水中的时候,水却会致人于死命。爱情是美丽的,但若以爱情作为赚钱的工具,就成为丑恶的了。偷盗是恶的,但若是偷走了坏人用来做坏事的工具,那么就是善的了。因此,善恶、美丑因人、因事、因地、因时而异。因此,如果用一种抽象的标准去剪裁善恶与美丑,则必然会给人们带来痛苦。

人们之间的冲突都是由于他们之间的分歧所导致的。这些分歧有时会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悲剧。但正像庄子所说的那样,其实这些分歧并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大多是表面上的差异,甚至只是一些说法上的分歧而已,而本质上却相同。庄子以“朝三暮四”的寓言来说明这个问题:有一个老头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三个,晚上四个。”猴子听了都很生气,于是他改口说“那么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吧!”猴子便转怒为喜了。

凡是听了这个故事的人没有不嘲笑猴子的。可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就常常是一只这样的猴子。在人类的行为中甚至存在着比这还要愚蠢的事情,只是形式不同。由于人类是一种语言动物,他们越来越陷入自己所制造的种种概念之中,因而有时会由于语言的运用不当或一个语言错误而引起人们之间的争斗,有时为一句话就大打出手,甚至捅刀子,其实这一句话能对你有多大伤害呢?连一句话的肚量都没有,后果便不难预料。明白了这个道理,在现实中应该多看事实,而不要斤斤计较那些空洞的名词、话语。这样,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少一些悲剧,少一些烦恼。

  上一页   第9页  下一页    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