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一章 >> 第一节 生物入侵的概念和理解

     大多数的物种入侵都会失败,只有少数会成功。入侵容易成功的植物物种具有的特征为:既可以进行有性生殖也可以进行无性生殖;从种子发育到性成熟的时间短;对不良环境具有很强的耐受力;昆虫个体小、成熟快,生活史短的容易入侵成功,脊椎动物大个体容易入侵成功。从理论上研究清楚入侵机理有助于从根本上预防、抵制生物入侵。

     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生物入侵也称为生态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一旦这种外来物种在当地形成自己繁殖,形成对当地生态或者经济的破坏,这种物种可以称为外来入侵种,这是以生态系统来界定。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外来生物,它指的是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过去或现在)和分布位置以外(即在原分布范围以外自然定植的、或没有直接或间接引进、或没有人类活动就不能定植)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而外来入侵种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 外来入侵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定义入侵物种的标准:
     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
     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4)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生物入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地质学时间尺度上,它深远地影响着地球的生物分布。随着地球上第一次生物传播,自然入侵的历史也开始了,但近代的大部分生物入侵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水、土、森林、动植物、空气等组成的综合体,就是生态环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支持"。维系一定地区或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稳定环境',就是生态环境安全,一旦该"稳定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环境安全就会遭到威胁。然而,过去长期被忽略的严峻现实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生物入侵,正在考验中国生态安全。外来有害生物侵入新区后,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适宜的生态位,种群迅速增殖、扩大,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这是一个生态学过程。生物入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危害和生态安全的破坏。

     生物入侵的特点就是它们在原产地都跟其他物种相安无事,构成和谐的关系,一旦离开原产地,脱离了它的天敌和制约系统,这些物种就疯狂肆虐起来,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不论是城市绿化,还是乡村荒山育林,或是退耕还林、还草,都要选择本地适合物种,避免单一物种种植和养殖。需要从外地引进树木花草等物种时,不仅要考虑它的经济价值,更要考虑它的生态危害。生物人侵研究和生物防治外来有害物种,在我国还是一个急待发展的领域。

     美国是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由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高达1230亿美元。由于薇甘菊排挤本地植物,广东内伶仃岛上的猕猴缺少适宜的食料,目前只能借助于人工饲喂。桉树引自澳大利亚,在海南岛和雷洲半岛的很多林场都有种植,由于它大量吸收水分,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造成土壤干燥,在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使得土壤肥力愈来愈低,甚至形成荒芜之地,使整个林场的生产发展陷入困境生物入侵同时带来了生态安全的问题,生态安全是指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其生态功能是否受到损害。外来物种的进入使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失衡和功能退化,改变了长期形成的稳定生态系统。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大量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灾民而冲击周边社会的稳定。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将是生态保护的首要任务。生态安全的显著特性是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状态,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态系统的自身是否安全;二是生态系统对人类是否安全,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外来物种的入侵,往往会导致本土物种的生存范围日益缩小,栖息地受到破坏,逼迫迁移或竞争中被淘汰甚至灭绝。

     外来物种入侵后,就会扎根繁殖,不断扩张,甚至对本地土著物种构成致命的威胁。入侵物种的生存竞争,还威胁着当地即土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一个物种的灭绝或者大量繁殖,都会危机与他相关的物种的生存,进而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域,彼此制约,相互平衡,维系着一定范围内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就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总称。它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任何生物在生物圈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与周围其他生物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生物和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寄生、共生等关系。生物除了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外,直接和周围环境和人类社会存在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生态安全的关键.然而,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遗传多样性急剧贫乏,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这些都加剧了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明朝末期引入的美洲产仙人掌属(Opuntia)4个种,分别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形成优势群落。在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已很难见到。有的入侵种,特别是藤本植物,可以完全破坏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的森林。禾草或灌木入侵种占据空间后,使得其他的乔木无法生长。许多外来入侵种使植被破坏,变成层次单一的低矮植被类型。入侵物种可能威胁当地动植物的生存,导致庄稼减产、使海水和淡水生态系统退化。

     因此,生物入侵引发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的思考,作为生态安全领域的一项崭新课题,外来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国际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研究的热点。

    上一页   第2页 下一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