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程目标的确立

1课程目标要体现时代特点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急骤增长。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呈现出高度融合的趋势。知识相互融合,技术相互支持,已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显著特点。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与社会发生强相 互作用。科技高度社会化,社会高度科技化。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人们把21世纪称为知识经济时代。在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问题就是人类自身在善良动机下滥用技术的“副产品”,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转移、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所依赖的主要资源不是有形的物质资源,而是无形的智力资源——知识劳动者。知识劳动者主要是指从事知识、信息、收集、处理、加工和传递工作的劳动者。“文盲”已不再单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同时也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所以,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学习经济”。显然,具有高度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有着关键的意义。近些年来,世界许多国家为了培养本国造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都在研究和开发本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了体现时代要求的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生物课程目标的确立应以此为出发点。

    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以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既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民族创新意识不强,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冲突和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这些都是制约我国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民族的创新精神,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沉重的人口负担才会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由此可见,新世纪生物课程的教育目标,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学概念,以及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显而易见,这指的是一般公民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生物学家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