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第二章 英语语言文化相关背景常识> 第三节 美国
  第三节 美 国
 

四、其他主要城市

   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市(the New York City),面积945平方千米,人口735万。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也是世界重要的金融、商业、文化中心之一。1664年英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的弟弟约克公爵(Duck of York)派兵与荷兰占领者作战获胜,遂将此地命名为“新约克”(New York),音译为纽约。

   纽约市属纽约州,共有5个行政区,曼哈顿(Manhattan)是市中心。城区内南北路称大道(Avenue),东西路称为街(Street)。街道多按数字顺序编排,如豪华商店和高级公寓集中的第五大道、时装中心的第七大道等。此外,美国戏剧娱乐中心百老汇(Broadway)、金融中心华尔街(Wall Street)也在这里。这个市的著名建筑还有110层高的世贸中心(World Trade Center)(已在9·1l事件中被毁)、联合国总部(United Nations Buildings)、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林肯表演艺术中心(Lincol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等。

   纽约市东南有华人聚居的中国城。近郊的哈莱姆(Harlem)街区是40万黑人的居住区。纽约市还有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和世界著名的肯尼迪国际机场。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屹立在纽约赫德逊河口的自由岛上,她头戴冠冕、高擎火炬,注视着前方。

   洛杉矶(Los Angeles)是美国第二大城市,人口340万,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商业城市和重要港口。工业以飞机制造、石油、化工、机械为主。位于市郊的好莱坞(Hollywood),是世界闻名的电影、电视制作中心,著名的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也在这里。

   芝加哥(Chicago)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人口300万。钢铁、煤炭、石油工业发达,是美国最大的谷物、牲畜市场,新闻出版业也十分发达,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

   休斯敦(Houston),是美国第四大城市。人口170万,石油资源丰富。钢铁、造船、机器制造业发达,美国载人宇宙飞船中心(Manned Space Craft Center)也在这里。

   费城(Philadelphia),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特拉华河畔,是美国第五大城市,人口160万,是历史名城。最初的大陆会议在此举行并通过了《独立宣言》,迁都华盛顿之前曾为美国临时首都,海运仅次于纽约,为第二大港,是重要的铁路枢纽,造船和石油工业发达。

   底特律(Detroit),位于美加边界的底特律河畔,人口104万,是大潮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它是美国汽车制造中心,素有“汽车城”之称。

   旧金山(San Francisco),曾译“三番市”,亦称“圣弗朗西斯科”。人口73万,美国西海岸最大海港和海军基地,是华侨、华人聚居地。工业以造船业最为发达。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就在这里。

   波士顿(Boston),美国东北海岸大城市和海港,人口58万,是美国历史悠久的城市。军事、纺织、五金、食品加工工业发达,也是飞机和宇宙飞船制造中心。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和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市西郊的剑桥(Cambridge)。

五、美国的来历

   北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Indian)。1492年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来到美洲时,误认为自己到了东方的印度,故把当地人称为“印度人”。当时居住在北美的印第安人约有百万之众,主要从事玉米、马铃薯的种植,也有的以狩猎、捕鱼为生。继哥伦布之后,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主义者远渡大西洋,陆续来到北美。1607年,英国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詹姆斯城(Jamestown)。1620年,一批在英国受到宗教迫害的清教徒(Puritans),乘一艘叫作“五月花”(May Flower)的船来到普利茅斯港(Plymouth)。以后,英国向北美的移民迅速增加,在大西洋沿岸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1775年,殖民地人民发动了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这13个殖民地联合发表《独立宣言》,组成了美国最早的13个州。这13个州是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新罕布什尔(New Hampshire)、罗得岛(Rhod Island)、康涅狄格(Connecticut)、新泽西(New Jersey)、特拉华(Delaware)、纽约(New York)、宾夕法尼亚(Pennsylvania)、马里兰(Maryland)、弗吉尼亚(Virginia)、北卡罗来纳(North Carolina)、南卡罗来纳(South Carolina)和佐治亚(Georgia)。

   1783年,美国获得独立战争的胜利,英国承认13个州的独立,并承认密西西比河以东为美国领土。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成立。

   1803年,美国用1600万美元购买了面积达215万平方千米的法属殖民地路易斯安那(Louisiana),使其成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衣阿华州(Iowa)、密苏里州(Missouri)、阿肯色州(Arkansas)、内布拉斯加州(Nebraska)、南达科他州(South Dakota)以及其他几个州的一部分,使美国领土扩大了一倍。

   1819年,早已入侵佛罗里达(Florida)的美国用500万美元从西班牙买下整个佛罗里达半岛,此地于1845年成为美国的第27个州。

   1845年,美国吞并了墨西哥的得克萨斯(Texas),使其成为得克萨斯州和其他几个州的一部分。

   1846年,美国以战争相威胁,迫使英国放弃北纬49。以南的俄勒冈地区,使之成为俄勒冈州(Oregon)、华盛顿州(Washington)、爱达荷州(Idaho)以及蒙大拿州(Montana)和怀俄明州(Wyoming)的一部分。

   1946年,美国通过对墨西哥的侵略战争,又夺取了格兰德河以北的大片领土,使其成为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内华达州(Nevada)、犹他州(Utah)、亚利桑那州(Arizona)以及科罗拉多(Colorado)和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的一部分。

   1867年,美国乘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削弱和俄英关系紧张之机,用720万美元从沙皇俄国手中买到了阿拉斯加(Alaska)和阿留申群岛(Aleutian Islands),并占领了中途岛(Midway Island)。

   1878年,占领南太平洋的萨摩亚,宣布其为美国的保护国。1898年美国发动对西班牙的战争,从其手中夺得波多黎各(Puerto Rico)和关岛(Guam Island),同年吞并夏威夷群岛(Hawaiian Islands),并占领太平洋上小岛威克岛(Wake Island)。

   1959年,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成为美国的第49州和第50州。

六、独立战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殖民者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日益加强。这一统治极大地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这种矛盾的日益尖锐终于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the War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早在1774年9月,北美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the 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Declaration of Right),要求废除强制法令,取消对工商业的限制法令,实行殖民地内部自治,英王拒绝了这一要求,武装冲突一触即发。

   1775年4月18日夜,英军从波士顿前往列克星敦(Lexington)和康科德(Concord)搜查军火库和袭击革命者,埋伏好的民兵奋勇抗击,使英军损失惨重,狼狈而逃。列克星顿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的人民,反抗斗争的烽火燃遍了整个北美大陆。在这种形势下,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陆会议(the 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在费城召开。会议决定对英宣战,成立2万人的大陆军,并任命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为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等(Thomas Jefferson)人起草的《独立宣言》(Declaration 0f Independence),正式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从此,7月4日这天被定为美国的国庆日。

   战争的头两年,美国革命军处于劣势,美军包围了波士顿,占领了美国政治中心纽约和费城(Philadelphia)。1777年10月,革命军向纽约州的萨拉托加地区的英军发动攻势,新英格兰广大地区的民兵蜂拥而至,协同革命军对英军展开猛烈进攻。最后,被围困在萨拉托加(Saratoga)的英军将领伯戈因(Burgoyne)率手下5000余名残兵败将投降。这次战斗的胜利进一步鼓舞了美国人民必胜的信心。与此同时,美国积极展开外交活动,首先取得了法国的承认并加盟向英宣战,接着西班牙与荷兰也相继加盟同英作战。

   1781年9月至10月间,在弗吉尼亚的约克镇战役中,华盛顿军队联合法、西军队以重炮猛轰英军。法国海军又在海上截断了英军的退路,终于迫使英军于10月19日放下武器投降。战争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1783年11月30日,英国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承认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殖民地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打碎了英国统治的枷锁,获得了自由。

   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在国际上,它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英国的民主改革,也给当时整个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以巨大的鼓舞,

七、第一位总统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著名领导人、美国诞生后的第一任总统。

   1732年2月22日,华盛顿出生于弗吉尼亚东部书斯特摩兰县的一个大种植园主家庭。他自幼丧父,当过土地测量员,后来成为弗吉尼亚最大的种植园主。在英法七年战争中,他曾服役英军,获上校军衔。1759年,他任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议员。

   1774年,北美殖民地为争取独立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华盛顿作为会议代表,主张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对英国采取武装斗争。1776年召开的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采用武力”争取独立的宣言。在这次会议,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受命后,立即从费城赶往前线,领导这支武器装备很差的军队,对由未经训练的农民组成的队伍进行整编和训练,然后发兵一举攻下英军总部波士顿。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7月4日,后来被定为美国的独立日。

   不甘失败的英军很快卷土重来。在占优势兵力的英军不断进攻下,大陆军接连失利,但由于北美人民的支持,华盛顿始终忠于独立事业,他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坚持作战,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大陆军的队伍不断壮大,终于彻底打败了英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1787年5月,华盛顿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参加了费城会议,并当选为制宪会议主席。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3年,他再次当选。1797年,他宣布不参加第三届总统选举,确立了美国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先例。同年,他发表《告别辞》,退隐弗吉尼亚维尔农山庄。l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因病去世,终年67岁。为了纪念这位美国的奠基者,人们以他的姓命名美国首都,并在那里建立了雄伟的华盛顿纪念塔。

八、南北战争和林肯

   1861年至1865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the War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也称美国内战(American Civil War)。这是美国历史上同独立战争一样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奴隶主的联合专政,经济上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并存。一方面,美国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美国南部各州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却占统治地位。19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和奴隶制的矛盾日益尖锐,政治上反映在废除黑人的奴隶制上,经济上则集中在原料、劳动力和市场上。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主张废除落后的奴隶制,而南方要巩固庄园经济,主张保存奴隶制。在这场矛盾斗争中,美国工人、农民和具有进步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界展开了广泛的废奴运动。1860年,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引起南方奴隶主的很大骚动。他们发动叛乱,先后有11个州宣布,脱离联邦政府并组成“南方邦联”(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推选大奴隶主杰斐逊·戴维斯(Jefferson Davis)为“总统”,“定都”弗吉尼亚的里士满(Richmond),还制定了“宪法”,美国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1861年4月12日拂晓,南部反动武装开炮轰击联邦政府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港外的萨姆特要塞(Fort Sumter),从此南部和北部进入交战状态。1861年4月15日,南部各州阴谋叛乱政府,公开进行分裂活动,林肯号召人民为恢复联邦的统一而斗争。林肯同时发布征召75000名志愿兵入伍的命令。各地工人积极响应,应召而来的人超过30万人。

   战争初期,南部在军事上占了优势,而北部军队却屡屡失利,连首都华盛顿都几乎失守,1862年5月,林肯政府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即颁布《宅地法》(Homestead Act)和发表《解放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宅地法》的颁布调动了广大自由农民的积极性,而《解放宣言》规定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凡曾参加过叛乱的种植园主,其奴隶自1863年1月起成为自由人,并可应召参加联邦军队。这一宣言沉重地打击了南部的反动势力,大批黑人奴隶加入北方军,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北方的变化。

   1863年7月1日至3日,北方军取得了葛底斯堡(Battle of Gettysburg)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从此,北方军节节胜利,1865年4月3日,北方军攻陷南方邦联的“首都”里士满,迫使南方军司令李将军(General Robert E.Lee)于9日率残部28000人投降,历时4年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

   美国南北战争粉碎了奴隶主势力,使北方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统治地位。它废除了奴隶制,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并超过了英、法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但斗争并没有结束。就在南部投降的第五天,即4月14日,林肯被受南方奴隶主指使的反动分子约翰·布思(John Booth)开枪刺杀身亡。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革命领袖,他主张废除奴隶制,坚决维护联邦统一,最终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南北战争的伟大胜利。

   1809年2月1 2日,亚伯拉罕·林肯诞生于肯塔基州(Kentucky)哈丁县的一个小种植场。他7岁时,全家迁居到印第安纳州(Indiana)一片丛林地带垦荒。他9岁时母亲去世。虽然他因家庭贫困没有上满一年学,先后做过雇农、船夫、店员,但他依靠自己勤奋刻苦的自学,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并当上了律师。艰苦的生活磨炼出他的顽强的意志,培养出他正直廉洁的品质。长期生活在劳动人民中间,使他同情黑人的悲惨处境,了解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于1847年当选美国国会议员。他主张废除奴隶制,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拥护,1860年,他作为共和党的候选人当选为美国总统。

   当时,美国南北两部分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北方以工业为主,资本主义发达。南方以农业为主,种植场里都用黑人作为劳动力。这样,资本主义和奴隶制的矛盾日趋尖锐。1861年,南部奴隶主发动叛乱,先后有11个州宣布脱离联邦政府,组成了“南方邦联”。林肯于4月15日宣布南方各州阴谋叛乱政府,号召人民为恢复联邦的统一而战斗,他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断然采取措施,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宣言》,使大批黑人和工人投入了北方军队,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北方的变化。1863年7月,北方军取得了葛底斯堡战役的决定性胜利。1865年4月3日,北方军攻陷了南方邦联的“首都”里士满。南方军司令李将军于9日率部投降,南北战争结束。

   内战结束后的第五天,4月14日,林肯在剧院被一个受南方奴隶主指使的人开枪击中头部,于次日清晨逝世。他的遇刺震惊了美国和整个世界。他的逝世,使美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为了纪念这位为了民主自由献身的人,美国首都华盛顿建起了雄伟庄严的林肯纪念堂。

九、开朗直率的美国人

   美国人热情开朗,诚实直爽。当你初次结识一位美国人,他会无拘无束地和你交谈,使你们很快熟识起来。你在大街上迷了路,有人会热心给你指路;你的车在路上出了故障,会有过路的车或人帮你排除。美国人更以不拘小节著称,初次见面,他们常常直呼对方的名字,不一定跟人握手。同样,在社交场合或会议结束时,也不一定跟别人握手道别。他们往往挥挥手,说声再见就走了。有时在办公室,职员办公并不打领带,而在接电话时,甚至斜靠椅背,把脚随意地伸到写字台上。

   其实,美国人非常看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他们崇拜受人喜爱、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人,他们总是希望交更多的新朋友,但他们交朋友的特点却是交情冷淡。他们可能与你一见如故,迅速博得你的好感,甚至慷慨许诺,但几天之后,也许早已将你忘得干干净净。美国人独立性强,不喜欢服从于别人的意志,也不喜欢别人过分客气地恭维自己。他们尽可能地和大家融洽相处,希望彼此留下好的印象。

   美国人不喜欢依赖别人,也不喜欢别人依赖自己。他们将自立进取当作一生的宗旨,从小就培养独立奋斗的习惯。孩子求学靠自己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靠课余和假期打工去挣学费和旅游费用。成年后纷纷离开父母,自立门户,靠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争得一席之地。无论总统的子女还是平民的后代,概莫能外。婚后生儿育女不靠自己的长辈来照料,孩子长大,要分担一定的家务。这种独立生活的精神往往造成老年人的孤独寂寞,因此有的人将美国社会描绘成“儿童的天堂,成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老年人在失去生活能力后,往往在沉寂中郁郁辞世。

   美国人讲求实际,在逆境中也不气馁。只要看准目标,就会坚定不移地奋斗下去。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大小事情都自己解决。他们看不起华而不实的人,佩服那些精明务实的人。他们不愿意无故占别人的便宜,也不愿欠人家的情,这一点在经济上体现得十分清楚,求助他人便当以惠相报,付了钱就当得到报酬。搭朋友的车长途旅行要分担汽油费,使用亲友的电话要交电话费,孩子帮父亲修整家中草坪要按时间得到报酬,父母到子女家小住要交饭钱,朋友们一起吃饭,各付各的饭钱也是天经地义。

   美国人不讲究出身门第,他们看重的是个人的价值。在美国人眼里重要的不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统和家庭背景,而是他本人的能力与才华。他们崇尚个人奋斗,敬佩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成功的人。

   美国人的性格中还有一个显著特点,他们直爽,很少说那些不着边际的废话。在宴会上,他们不会频频让客。在请客时,你让他吃某样莱,他若不喜欢会直接说出来,到美国人家里作客,当他问你喝些什么饮料时,你若像在中国那样客气说不喝,他会深信不疑并不再送上饮料。同样,当他问你是否来杯茶,你也可以直说你更喜欢喝咖啡,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信奉诚实为上,如果发现你不诚实他会非常生气。

   美国人好动不好静,他们总是追求新奇的事物,不断更换环境,在冒险中追求刺激。他们不断变换职业,喜欢迁居和旅行,求新和冒险精神是整个民族的特征。

十、美国著名大学

  据1995年《世界日报》资料显示,美国最佳大学榜上名列前三名的大学依次是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哈佛大学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的剑桥,建于1636年,是一所私立大学。其主要学院为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哈佛学院是一所本科高等学院,每年招收15000名学生。除哈佛学院外,有名的还有兰得克里夫学院和哈佛—燕京学院等。此外,大学还有95座图书馆、50多个实验站、9个自然博物馆、7个植物学基地、2个天文台。哈佛大学开设文、理、法、医、工程、商贸、教育等学科。

  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是约翰·哈佛(John Harvard)牧师,他立下遗嘱将自己的图书捐赠给了学校,故该校以他的名字命名。哈佛曾培养出6位美国总统,一批领袖、内阁成员和法官,还有爱德生等一批著名文学家,共有24名哈佛毕业生获得诺贝尔奖。

  普林斯顿大学是1746年创建的私立大学,当时曾叫新泽西学院。其中的威尔逊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学院一直以其培养政府官员的传统而著称。历史上有两位美国总统、80多名参议员曾在此就读。大学开设有哲学、历史、文学、数学、物理等科目,物理系曾有三名教授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耶鲁大学是建于1701年的一所私立大学,因一位英国富商多次捐赠而以其名命名。耶鲁大学的主体是耶鲁学院(Yale College)。此外还有文学、法律、医学、建筑、戏剧、林业、音乐、护士等职业学院。耶鲁大学招生选拔严格,著名科学家西得曼创建于1861年的设菲尔德理学院是美国主要理工科教育机构之一。耶鲁大学图书馆藏6000万册图书,是美国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建于1823年的大学美术馆也有十分广泛的收藏。第五节美国的文化巨人

 

十一、著名人物

一、 政治家富兰克林 :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作家、外交家、科学家和发明家。他对美国的独立和科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正如人们赞颂他的那样,富兰克林从天空抓到了雷电,从专制统治者手中夺回了权力。

   1706年1月17日,富兰克林生于马萨诺塞州波士顿城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他8岁进入文法学校,只读了两年书就因家境贫困而退学。他先是帮父亲干活,后来又到印刷厂当学徒工。在此期间,他勤奋自学,刻苦用功。1730年,他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报》,亲自撰写文章。1736年,他当选为参议会秘书,一年后被聘为费城邮政局长。

   1748年前后,他参加组织自卫民兵,1757年参加了向英王的请愿活动。1776年他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1787年参与制定美国宪法。独立战争期间,他以特使身份赴巴黎争取到法国的财政和军事援助,1778年缔结法美同盟。1783年作为美国代表之一与英国政府签订《巴黎和约》,使英国正式承认北美的独立。在科学方面,他是电气研究的先驱者。他首先提出了电荷守恒概念,并用数学上的正负概念来表示两种电荷的性质。他还通过风筝试验得出云中带电的结论并据此发明了避雷针。此外,他还发明了富兰克林火炉、远近两用眼镜等。他在力学原理、光学、化学、热学、植物学等方面有不少成就。这使他先后获得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硕士学位,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的博士学位;荣任法国科学院院士并4次担任英国皇家学会理事。

   富兰克林性格单纯,品质高尚,他的幽默感令人愉快,深受人们的爱戴。他喜欢音乐,能够熟练演奏竖琴、吉他和小提琴。他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学术团体美国哲学协会,创建了美国第一支专业警察队伍、第一个志愿消防队,组建了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创办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和举世闻名的宾夕法尼亚医院。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曾在信中盛赞他“因爱国受到尊敬,因仁慈受到崇拜,因才智受到颂扬,因善行受到爱戴”。但富兰克林是个谦虚的人,在1790年4月7日病逝后,他只在自己的墓碑上留下这样几个字:印刷工人富兰克林。

二、 发明家爱迪生 :  

   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是美国著名发明家。在他的一生中,他以罕见的热情和精力完成了2000多项发明创造,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他的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迈兰镇。7岁时因父亲经营木材亏损,全家搬到密执安州的休伦镇。他小学只上了三个月就因家中贫困退学。以后靠母亲的教育使他对物理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0岁他在铁路当报童,因做实验引起火灾被行李员打聋了左耳。1864年,一位因感谢他救了自己儿子的火车站长教给他收发电报技术。1860年他在纽约一家电报公司工作时发明了一台自动收报机。1876年,爱迪生在纽约附近的曼罗公园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实验室。在这里,他完成了一系列的发明。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这个“会说话的机器”轰动了世界,法国政府授予他爵士头衔,他还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

   1879年,爱迪生还发明了电灯和配电系统。他改进的电动机逐步取代了蒸汽机,引起了社会生产的重大变革。他还发明了碳晶电话送话器、电影机、镍铁蓄电池、印刷电机、长途电话,调速器、电压表等。他提出并采用的直流三相系统,制成了当时容量最大的发电机,并于1882年利用它建成了世界第一座大型发电厂。在军事上,他发明了水底巡灯、战舰稳定器、水雷检查器、吸声器等30多种军事器材。他还在矿业、建筑、铁路等方面有不少重要发明。他发明的热电效应导致了电子工业的创立。他还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研究室,从而开辟了科学研究的新时代。

   爱迪生曾经说:“人生太短暂了,事情是这样多,能不兼程而进吗?我的生活哲学是工怍,我要揭开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谋幸福。”他还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于1931年10月18日凌晨病逝,终年84岁。他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使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他发展了量子理论,导出了解释布朗运动的方程,创立了狭义相对论,改变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他还发现了质能等价关系,提出了质能公式,为原子能的释放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于1916年创立的广义相对论,把时空、引力场和物质运动联系起来,建立了崭新的引力理论。他被世界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科学家之一。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生于德国乌尔姆镇。童年时因学话较慢而被父母认为是迟钝的人,但从14岁起,他通过自学掌握了高等数学微积分知识。后来他到慕尼黑学习。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理工学院。1905年,他获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1914年他到普鲁士科学院任职。1916年他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基础”。1933年,身为犹太人的爱因斯坦受到纳粹政权的迫害,被迫离开德国,他辗转法国、比利时和英国,最后接受了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的邀请,担任终身教授。1940年,他入了美国国籍。

   爱因斯坦一生孜孜不倦地从事科学研究。他仅凭自己的独立钻研就取得了“除牛顿以外再也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科学成果,被认为是人类科学史上的奇迹。在他的相对论得到世界承认后,他的名望越来越高。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在科学上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时,爱因斯坦讲了他取得成功的一个公式,即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方向,Y代表勤奋,Z代表不说空话。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与世长辞,终年76岁。

四、 作家马克·吐温 :  

  马克·吐温(Mark Twain)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于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小村镇。4岁时,他随家迁到密西西比河畔的山汉尼巴镇。由于父亲去世,他12岁就到报社学徒,当了排字工人。后来,马克·吐温在轮船当领航员。他的原名叫塞缪尔·朗荷恩·克莱门斯(Samuel Longhorne Clemens),Mark Twain是“水深”的意思,是船可以顺利通行的深度。由于这段生活经历,他就以此作为他的笔名。

   马克·吐温一生中写过很多中篇、长篇、短篇小说,也写了大量的政论、杂文和游记等。马克·吐温以幽默见长,但他一生中却遭遇过很多不幸:早年家境贫困,继而父亲早逝、失去女儿和公司破产等,这一切帮助他更全面地认识这个世界,并用辛辣的笔调揭露社会的黑暗。

   1876年,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出版;1884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问世。作者通过少年汤姆和哈克的生活经历及早年冒险故事,以乐观的笔调描绘了密西西比河畔的风光和生活在河畔小镇上人们的习俗,同时也对美国社会庸俗的一面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对少年哈克和黑奴吉姆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所追求的没有种族歧视、人人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竞选州长》是他的早期优秀作品之一。在这篇小说里,他用辛辣的笔调嘲讽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民主选举”和“言论自由”的

   1910年,马克·吐温因病逝世。

五、 作家欧·亨利 :  

   欧·亨利(O.Hemy)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1862年,他出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位医生。亨利从15岁时起在叔父的房当学徒,以后又当过会计员、办事员、出纳员等。在担任出纳员时因钱款误差曾避难拉丁美洲。1897年,他因妻子病危归国被捕并判刑5年。在监狱里,他开始写小说,出狱后到纽约继续从事写作。他一生中写了300多篇小说,作品大多反映美国社会下层小人物的生活。他很善于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凡人小事。文笔幽默,往往触及普通百姓生活的辛酸苦辣。阅读中常常使人在笑中体味人生的痛苦,情不自禁地流下同情的眼泪。他的很多名篇如《安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警察和赞美诗》等,都在文章末尾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使人觉得“出乎预料之外”,可仔细回味,又觉“确在情理之中”。他的文章生动活泼、语言丰富,细节描写准确,被人们推崇为现代美国短篇小说的佳作。

   欧·亨利晚年多病,生活困窘,于1910年6月5日去世。

六、 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 :  

  美国著名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是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1899年,他生于美国芝加哥附近的农村。父亲是喜好渔猎的医生,母亲爱好音乐和绘画。海明威中学毕业后曾当过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担任过红十字会司机。他于1923年开始练习写作,后以通讯记者身份侨居巴黎。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海明威再次去西班牙。

   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长钟为谁敲》表达了作者反对法西斯战争的强烈感情。1950年,他发表了《老人与海》,用形象的手法说明人应当勇敢地面对现实,并和无情的世界进行殊死的抗争。这篇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充满哲理的中篇小说使海明威获得了1952年普利策奖。

   海明威的艺术风格是语言简洁、凝炼、含蓄、情景交融、行文流畅,被称为“海明威风格”,在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他晚年因身患多种疾病,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