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第七章 > 第二节 高考化学实验复习
  第二节 高考化学实验复习
 
 

  3、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的时间大致是四个周的时间,也是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此时复习方式转变为大量模拟训练,并辅以教师的精要点拨。化学实验和其它化学知识交织在一块,再加上化学和物理、生物三科试题的“拼盘”,使得化学实验的复习转化为以查漏补缺为主要方式的复习。针对个别同学实验薄弱的环节,做好个别辅导。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统一要求,重点强化,给学生鼓劲加油。
  以上所谈的化学实验的“三段式”复习是基于化学学科复习的基础上提出的,实质上,化学实验的复习和其它化学知识的复习是不能简单分开,化学的各知识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复习效果也是相辅相承的,这一点广大教师都是非常明白的。

  三、总结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原则

  解题的总体原则是:

  ① 看——(要仔细);② 想——(要严密);③ 写——(要全面)。
  看得仔细就是要求考生不要错看、漏看,对看不懂的题应该反复看几遍,整体地来审视题目,并且找出题中给予的关键信息。想得严密就是要求考生思维严密,例如:集气瓶加一根插入底部的直角导管组成的实验装置,一般考生都认为该装置用于气体的收集,至于什么样的气体可以用该装置收集,回答都是不全面的,多数考生说只要所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就可以了。其实应该有以下三个条件:①不与空气(氧气)反应的气体可以收集;②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以收集;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气体可以收集。写得全就是

浴加热等,这些加点的字在实验填空题中考生很容易遗漏,或不重视这些关键字的书写,结果造成答案的不完整。

  解题的具体原则是:

  1、完整性原则

    该原则主要用于考生书写实验答案。解答化学实验题时,对化学实验现象及实验操作过程的描述必须完整。例如将一小块铁放入装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实验的现象是什么?一般考生就只会答有大量气泡生成,其实在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应该全面考虑反应前与后物质的状态和颜色的变化。上述反应的实验现象:①铁块沉入试管底部;②铁块表面产生无色气体;③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④铁块逐渐溶解。( 归纳为固体、液体、气体的变化)。
  再例如,如何证明CO2中混有少量的SO2?一般考生在回答上述问题时常用简单的两个字“品红”或“品红溶液”,实际上该题从完整性角度解的一般原则是要有三个环节:选一种试剂;讲一种操作;得一个结论。在回答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少量”这关键字。完整的回答是:将待检验的气体过量地导入少量的品红溶液,如红色的品红溶液变为无色,则说明CO2中混有少量的SO2

  2、顺序性原则

  该原则主要用于考生分析实验操作。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所谓的顺序性原则就是装置接的顺序性和操作步骤的顺序性(近几年考查频率下降了)。只有正确的连接顺序和操作顺序,才能够科学地进行化学实验。例如,①气体的制取:一般装置的连接有以下顺序: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反应) 装置→尾气处理装置;②气体流经净化装置的两个导管应长进短出;③水流经冷凝管中时应下进上出;④流经干燥管中的气体应 大头进小头出;⑤量气时用到量气装置,气体经过装置中洗气瓶的两个导管,应该是短进长出;⑥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先加稀盐酸后加可溶性钡盐;⑦实验结束将导管先撤出液面再熄灭酒精灯防倒吸;⑧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顺序;⑨食盐精制实验的操作顺序;⑩检验水煤气中含有COH2实验的操作顺序等等。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