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引导学员以教师(培训者)的身份,亲自实习设计一项适用于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并组织交流实施,以进一步巩固强化他们对小学综合实践的理解和认识。
(一)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选题
1.主体活动——“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合作”模拟活动的选题意图
根据本次教师培训活动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本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时间和活动场地的限制,学员的年龄和职业特点、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我国加入WTO这一特殊的社会背景等综合因素,我们确定了“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合作”这一主体活动的内容与活动形式,模拟活动,力图在短时间内让学员以学生的身份在活动中探究大家共同关心的全人类发展与国际合作的问题,在自主的、积极的、活动的探究过程中,深切领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与特性。
2.设计活动的选题要求
日常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开发与实施,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实践。学生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从“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等不同角度发现和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本次实习设计活动,可以就学员们的学习环境——培训学校校园及周围地区,发现和选择自己的选题,也可以就人们近几天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来确定选题。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常用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践是多种多样的。从纵向上来看,一般可分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总结这三个主要阶段。从横向上来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步骤都包含着许多具体的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形式主要包括:
1.解决社区问题的行动研究策略
人们解决问题的行动策略如图所示,一般都是从调查入手通过收集资料和研究过程的实施达到问题解决。
图:行动研究策略图解
2.社会调查学习策略
动机——我们为何要研究这个题目?
探索——与该题目有关的知识、态度、价值观
框架的结构与确定——我们想要发现什么?怎样做才好?
收集信息——如何收集足够的信息?
分析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分析信息间的联系与趋势。
结论与回顾——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它?
采取行动——采用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发现
反思——自我评估
确定/讨论新的题目
3.调查环境问题的学习策略
(1)选择问题——师生共同选择与学生生活或与社区有紧密联系,又能清楚地反映不同观点的问题。
(2)澄清问题性质——该问题的影响范围有多大,是否两难问题,是否在继续蔓延,是否引起人们的不满,是否有更大的问题背景,是否可将该问题分解成更小的组成部分。
(3)研究和分析不同的观点——所提出的或强调的或被忽略的观点有哪些?这些观点所反映的价值观是什么?哪些观点是相一致的?支持某一观点的理由和事实依据。
(4)评价其他观点及其含义——通过分析、评价各种观点。
(5)调查可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分析所提议的各种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选择、决策。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常用教学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对观察对象进行直接感知来认识和掌握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观察,要求对观察对象不要人为的加以干扰和改变。
具体要求:
(1)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必须亲自做好准确、具体、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触,还可以考虑利用现代化的视听工具,如望远镜、录音机、照相机、录像机等)。
(2)观察活动大多在野外进行,因此,必须自始至终注意安全。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为:
(1)制定观察计划:事先对预备观察的对象作一般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对象的特点,准备好观察记录用的表格、仪器设备等,并认真考虑好如何保证观察效果、安全等事宜。
(2)进行实地观察,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在观察中要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既要严格执行观察计划,又要根据情况随机应变,并注意随时记录和保存数据。
(3)及时整理好观察资料。对于面广量大的分散材料可以采用现代统计技术进行加工汇总。所有观察过程中的典型材料都必须认真加以分析、研究。
自然状态下的直接观察可以让学生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增强直接学习的强烈意识,并运用具体的事实材料,做出准确的判断。
2.考察法
考察法是学生对自然环境、经济建设、社会现象、风土人情等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并借助各种相关资料,在大量繁杂琐碎的具体现象中发现带有整体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而获取或验证某一方面的知识和理论的一种方法。学校、家庭、社区是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考察区域。
各种各样的考察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直接接触自然和社会,获得正确、鲜明、真实的印象和鲜活、具体、有效的感性知识,并从中感受到真善美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真正意义,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和价值观。
考察的类型主要包括准备性考察、并行性考察和总结性考察这三大类型。组织考察活动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考察前
为了确保考察活动安全有效,教师必须事先亲临现场踏勘,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好相关情况,以便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拟订考察计划。计划确定后,还要对学生进行具体考察方法的指导,强调注意事项,使学生提前做好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准备。
(2)考察中
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次考察都要严格按考察计划有序进行。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在考察中抓住主要事物和普遍现象,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和记录好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3)考察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做好资料、数据的分析、整理、总结工作,以求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在考察中所学到的知识。总结可以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也可以进行集体交流,或组织考察成果展览、撰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等。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教师都要及时做出“升华”性的评价。
3.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问题或现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通过调查活动,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监测、分析、推理、交流、合作等各种能力。
调查法一般包括谈话、文献检索、问卷、观察和监测等。谈话就是让学生通过与有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来搜集材料,谈话后要注意及时记录好谈话要点。文献检索就是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料和文献来了解和掌握所要研究的一般情况。问卷是指针对某一问题设计好专门的问答式书面材料,请有关人员填写,借以广泛了解有关人员对某一问题的情感、观念、态度、行为等情况。观察和监测是指通过亲身接触、实地观察、实时监测等方式尽可能广泛地了解有关问题的实际情况,获取最接近实际的第一手资料。
调查法的基本实施步骤包括:
(1)准备
根据要调查的项目和内容,确定好调查范围。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可以让学生事先对需要调查的人和事进行一些侧面的了解和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准备好调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相关的表格、问卷样本、谈话提纲等。
(2)实施
在调查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来搜集材料,并及时归纳整理好材料。尤其要提醒学生围绕自己的调查任务来搜集资料,而不是盲目地、杂乱无章地罗列资料。
(3)总结
包括整理调查资料、分类、统计、综合、比较以及撰写调查报告等。
4.实验法
实验法也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取真实信息的常用方法。实验法包括学生在实验室用仪器测定和分析在活动中所提取的样品,如水样、土样、植物、昆虫等,也包括制造某种“小环境”,观察动植物在此环境中的生存状态或自然条件的变化情况。还包括改变原有的自然环境(如设计人造小环境),所进行的针对性的实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验一般是定性实验、对照实验和模拟实验。定性实验只研究对象的性质,不涉及量的关系。对照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实验,如“动、植物生活需要一定环境条件”的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则需设计与研究对象(原型)相似的“模型”,通过模型来间接地研究原型的规律性,如“水土保持”的模拟实验等。
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是:
(1)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对整体实验步骤“心中有数”,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懂得为什么这样做。
(2)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细心、严格、勤于思考,培养自己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考,试图改变原定实验步骤或建立新的实验步骤、方法时,必须和教师商量,以免发生意外事故。教师应鼓励、支持、促进学生的创新思考。如果学生的建议不妥当、不完善或有安全隐患的,教师要认真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之所在,务求科学而又有创造性地开展实验。
实验结束时,学生应写出实验报告、简明小结或小论文,并在全班交流、讨论。
通过实验活动,既能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还能验证许多较为复杂的理性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活动,能使学生懂得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对于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法常常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探究阶段。
5.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地就某个问题交流意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实现态度与价值观转变的一种方法。从互动式教学的观点来看,讨论法的实质是学生间面对面的助长式互动。
小学生天真活泼,爱发表意见,爱争论,对参与讨论很感兴趣。讨论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社会问题各种认识的机会,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想,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从小训练学生参与讨论,对于他们将来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讨论法的成功取决于全体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要求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讨论中,参与者要尽可能准确地相互沟通,并且互相鼓励,互为对方提供材料、信息,互相提供反馈,互相接纳和支持,以促进对问题的理解,并改善学习方法。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自己主持讨论,也可以请同学主持讨论,教师予以帮助,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运用讨论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选择具有启发性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讨论时,通过思考,有言可发,有论可争。
(2)低年级的讨论,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低,一般可在教师掌握下分组讨论,或同桌之间交换意见。讨论的问题要小,时间要短,一般几分钟即可。中、高年级则可以更多地采用同桌之间交换意见的形式,时间也可以适当长一些,还可以组织专题讨论。
(3)讨论开始时,教师要对讨论题作必要的解释,提出讨论要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点拨、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讨论顺利进行。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讨论。发言要有事实、讲道理、有的放矢。精彩的发言,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不妥当的发言,要及时指出,以免讨论误入歧途。要教育学生在讨论中既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
(4)讨论结束前,要及时做好讨论小结。中、高年级的小结也可以由学生来做。讨论小结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评,尽量给讨论的问题做出结论,但并非所有的讨论题都要当时做出结论,为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创造性,有些问题可暂不做任何结论,留给学生日后继续探讨。
6、辩论法
辩论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技能进行论辩,双方在周密阐述自己思想观点的同时,以敏捷的思维来审视、分析、辩驳对方的思想观点,通过各抒已见、唇枪舌剑的辩论,澄清认识,提高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以及培养思维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互相协作的能力等。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常用的辩论法有主题型辩论和角色型辩论两种形式。
(1)主题型辩论
针对某一两个热点问题,如珍稀野生动物是“就地保护好”还是“迁地保护好”,全班同学按各自的意愿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组,正、反双方相互挑战对方所提供的事实、推理和结论,以促进对相关问题实质的理解,并且锻炼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和实际能力。具体组织形式是:双方各设主辩手1~3名,负责阐述该方观点和论据,自由辩论期间,双方其他成员均可参与,最后双方各由一人总结自己一方的观点。主持人可以由老师担任,也可以指定一名学生担任。
实施辩论法时,选定的辩论主题应有明确的焦点,两方面都能得到较充足的论点和论据,通过针锋相对的争辩,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参加辩论的双方事先都应有充分的准备,辩论要有说服力,既要能相互挑战,也要能相互接纳。辩论结束时,可能未达到全体一致的共识,应允许结论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保留意见和继续研究。辩论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对辩论内容、双方的观点及其表现,进行开放式、多元化的总结与评价。
(2)角色型辩论
布置一个角色辩论的模拟场景,围绕辩论题如“面对烦人的噪声”,全班同学分为若干角色小组,分别扮演卡拉OK厅老板、附近居民、附近学校学生、校长、街道干部、环保局干部、律师等。每个角色组3~5人,他们就各自的利益或遭遇,阐述自己的观点,开展辩论,终使各方达成共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辩论活动中,必须要求学生尽可能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背景和本质,设身处地地理解社会各种人群的价值观,重新审视问题的双重或多重性。辩论活动要求在大量收集信息、获得论据的基础上进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常常用于“得出结论”这一环节。
7.快速联想法
快速联想法是指学生通过快速思考和分析,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的本质,并鉴别或比较它们的重要性。联想法也被称之为分枝发散,更确切地讲,就是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通过这一过程,既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使学生学会处理所持信息,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快速联想的内容可以通过关联树、概念图、二歧图等形式表示。
(1)关联树
以所要分析的问题为树基,所有与其关联的问题为分枝,绘制成一棵“大树”,这种联想方法称为关联树法。如在分析“现代社区的功能”、“森林的作用”等问题时,就可用这种方法。
(2)概念图
为澄清某一概念或观点的理论结构,可以采用概念图的方法。这一方法也被用于分析推导某一事件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其实,这种方法与关联树方法一样,也是用图来表达概念或事件之间的关联与区别。只不过它是不用“树”的图形来表示而是用太阳图、水文图等各种新颖别致的图像来表示。
(3)二歧图
指某一项目是否能够实施而进行的联想和推理。如果实施会产生什么结果?如果不实施又会怎样?对推断出的结果再进行“是”或“否”的推理。依次逐级推下去,会发现与该项目有关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性质,并且需要通过协调的而不是武断的方法来解决。
8.游戏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游戏是指让学生在假设的情境中扮演特定的人物,动植物或非生物环境因素(如空气、水、阳光等),在一定的规则下运用资料或者技能进行模拟竞争的一种活动。
游戏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意念,因此能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游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对游戏含蓄的内容会有较深印象。通过游戏,可以学习较抽象的概念以及人际沟通技巧,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及对生活的关心等。
为了使游戏活动有效进行,在游戏前,必须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明白所做的游戏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清楚各角色之间的关系及游戏规则。
不宜过分强调游戏的胜负结果。游戏最好分组进行,以鼓励小组决策、互动和团体活动。游戏结束后,可组织学生结合体验巩固对游戏所包含的主题的了解。
9.模拟体验
模拟体验法又叫角色扮演法。许多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都会牵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如何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不同人在某一问题中不同的角色地位,以便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更为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方面,模拟体验具有独特的作用。模拟体验就是让学生扮演另一个在实际生活情况中并非自己的角色,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所扮角色的心理目标、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例如,“面对被污染的河流”就是一个关于水污染问题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分别扮演渔民、农民、造纸厂厂长、环保干部等各种不同的角色,分别体验他们各自不同的处境、价值观,用他们各自不同的视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实地调查、测量、访问等活动收集到有关问题的素材,并经过整理和分析之后,他们可以就某个具体问题,分别扮演相关的角色。角色扮演为学生提供了运用听力技能和讨论技能进行人际交往和做出行动决策的演练机会。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情境,提示各个角色可能持有的观点,也可以由学生们在查阅材料、探究问题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有关问题的情境与模拟诸角色间的相互作用,并容许学生试验自己所选择的信念和价值观并由此检验和证实各自的态度和价值观。
角色扮演要求学生转变角色,真正从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采取行动。因此,它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站在非本人立场上思考问题,想人所想,急人所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他人、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尊重、关心和爱护的情感,学习从多视角、多方位来思考问题,更为深入地分析问题,进而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的能力。
角色扮演活动一般步骤如下:
(1)热身引题
介绍某一问题的内容,解释角色扮演的意义等。
(2)分配及分析角色
分配角色并分析所选择角色的观点利益,设计并编写角色台词,也可以现场发挥。
(3)准备演出
安排扮演流程,重新陈述角色的特质,让扮演者投入故事情景。
(4)进行表演
依据角色立场和观点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进行表演。
(5)讨论和评价
评价角色扮演的情况(如情节、不同角色的立场),讨论焦点问题及进行下一步扮演应注意的事项。
(6)再扮演,再讨论与评价
可针对演出内容再安排角色扮演或进行角色互换,使学生对角色行为有更深入的认识。
(7)分享经验和类化
由教师进行总结,把扮演问题与真实经验和现存问题相联系,探索行为的普遍化原理。
10.竞赛活动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出结论”和“采取行动”阶段,常常运用竞赛的方法达到交流信息、巩固知识、推广成果的目的。常用的竞赛形式主要有知识竞赛,如以必答、抢答、选答、风险题、附加题等为主体的分组对抗、累积记分赛;文艺竞赛,如以演讲、诗歌、绘画、小品等文艺形式出现的竞赛活动等。
11.宣传活动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不仅能增强学生们的成就感,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行动的正确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宣传活动可以分为对内宣传型(面向校内学生)和对外宣传型(面向社会,主要是所在社区)两类,主要包括:标语宣传、板报宣传、手抄报宣传、书法绘画展览、宣传画(海报)、主题队会、主题文艺演出、散发宣传资料、学校和社区的广播宣传、游行、签名活动、和网络宣传等。
12.参与管理
所谓管理,一般表述为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形式来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使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对管理产生直接的体验,产生参与的胜任感和责任感,更清楚更全面地看到和理解许多社会问题,进而形成分担责任和培养技能的意识。
(1)参与家庭管理
组织学生参与家庭支出核算,尽量减少非必要的资源浪费,如节约用电、用水、废旧物回收利用并亲自分配回收所得的收入等。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从小养成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意识,并促进他们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融洽关系。
(2)参与学校管理
通过建立一些学生自己的机构,如各类“协会”、“委员会”来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各机构的成员由学生选出的班级代表组成,每学期调整一次。这种代表体系可以使所有学生都觉得他们参与了学校的决策。
(3)参与社区环境管理
这种活动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体验参与管理所带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在社区管理方面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当他们能有机会对社区有关问题的发现与家长、学校、社区领导者、规划者和政治家们进行交流时,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当然适用于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还有很多,不便在此一一介绍,如果需要时老师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书报杂志上寻找有关介绍。
(四)行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要求以文本形式呈现出来,参考以下形式:
活动名称 |
|
活动目标 |
|
活动准备 |
|
过程步骤 |
1.
2.
3.
…… |
评估 |
|
备注 |
|
(五)交流展示——以组为单位组织各种形式的“说课”交流,各小组优选、重组最佳方案抄写在全开大白纸上,进行展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