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十二: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师资培训的实施

一、从实践“参与式”培训活动开始
二、转变培训观念,主动投入培训
三、搞好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的方案设计


    靠培训者和参训者自己以研究者的资态,积极反思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的过程和经验,从中找出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认识新课程,认同新课程。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特别主张,在对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时,要积极采用参与和体验的培训方法,鼓励进行合作学习,转变以往培训时被动受训的状况,通过实践和反思,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了解新课程并逐步达到对新课程的认同,并指导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

【相关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上的应对

     一、从实践“参与式”培训活动开始

    复杂的学习活动应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开始,有效的师资培训活动要从参训者的需要出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是涉及新课程顺利实施的教师教育活动,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其中充满许多不确定性和变化性的因素,为切实搞好培训工作,培训的组织者固然应竭尽全力搞好培训的各项组织工作,也可以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参加授课,对受训对象提供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但更重要的首先还是要尊重受训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教师已有的经验和根据实际需要对培训内容进行选择的权力,以调动受训对象的学习积极性为中心,营造一种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整体氛围。为此目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选择和实践“参与式”培训的模式,使每一名受训教师都能成为培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下面,就让我们以全体参训老师为对象,组织一次“参与式”的培训活动吧!

    (一)准备工作

    1.分组

    将全体受训学员,以每组6人左右分为若干小组,分组时采用随机办法,尽量打乱原有建制,使具有各种不同背景的人分别加入到不同的小组,以便开拓每个人的视野,尽可能广泛地进行交流。

    2.物质准备

    为每一组准备全开大张白纸1~2张;彩色画笔一套,浆糊或胶水一瓶,便签纸若干。

    (二)建设参与性培训小组

    1.小组成员自我介绍

    成员介绍时既可以由每个人分别向全组简要介绍自己的情况;也可以采用先两两相识,再分别把对方介绍给其他小组成员的办法。

    2.进行组内分工

    召集人    负责小组讨论的组织。要求鼓励人人参与讨论,又应避免个别人的语言霸权,不使妨碍其他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记录员    负责记录小组内每个人的发言。要求字迹清楚,内容简明扼要,如实反映发言内容,无须对发言进行价值判断。

    计时员    协助组长保证小组每一位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要能及时提醒发言过长者缩短发言时间,以免剥夺别人发言的权利。

    噪音控制员    在讨论过程中负责控制小组成员发言的声音。保证组内发言声音不要过高,以免影响其他小组的交流。

    汇报员    负责代表本组汇报讨论结果。汇报时要注意精练概括,防止“照本宣科”,但必须反映小组发言的实际情况,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要改变原意。

【相关资料】 在实践中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真正转变

    3.制定组名和设计小组标志

    以小组成员的组成特点,或对培训内容与目标的理解,为小组制定一个独具特色的名字,还可以设计相应的标志。

    (三)讨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各司其职,协同工作

    小组成员应按分工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协助组长掌握讨论的进程。

    2.积极发言,争取时间

    在小组讨论的有效时间内,小组成员都应克服从众心理,积极争取发表意见,防止冷场和信息衰减。

    (1)尊重他人,倾听意见。讨论过程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一员,要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也要认真听取。

    (2)实录内容,无须判断。记录时要如实记录发言者的原意,不要随意加以概括,更不要对发言进行价值判断,给以褒扬或贬斥。

    (3)关注整体,不要妨碍他人。讨论过程中,各小组都应注意控制本组的声音不要过大,更不能妨碍其他小组的讨论。

    (四)整理与汇报

    分组讨论完毕,各小组应对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并向全体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提出培训应该解决的问题。

    1.分组整理

    各培训小组要在组长的主持下,对本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整理,根据组内发言情况整理出本组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基本要求的理解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型课程存在的认识上的问题,还可以提出对本次培训的意见和要求。

    对整理的结果,可以用提纲式的办法,也可以使用概念图的形式,书写或绘画在全开白纸上,然后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或事先准备好的拉好的线绳处。

    2.全体汇报

    在小组整理的基础上,要组织全体性汇报,由各组汇报员代表各组汇报整理的结果。汇报要忠实于小组讨论的实际情况,除介绍小组讨论时情绪、状态等一般情况外,重点应介绍本组提出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关系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汇报时,对小组讨论中虽属个人意见,但却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也不应遗漏。

    汇报员汇报后,若有不充分之处,各组组长和小组成员都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总之,汇报应尽可能地反映小组讨论的全貌。

    3.分类与梳理

    小组汇报后,培训的组织者应引导培训人员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和梳理,对各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纳,不仅要分门别类的归纳,将问题编成辫子,以便了解参训人员对本次培训都提出了哪些问题,同时还要了解对每一类或每一个具体问题,有多少人提出来,占全体参训人员的比例,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在有条件的时候,可以在本单元中通过讲解或讨论给予即时解决,对那些在本单元中还不能解决的重要问题,则需注意将其结合到以后将要进行的培训中逐步加以解决。总之,要充分尊重参训人员,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使学员提出的问题都能得到反馈,都能有所回应,帮助他们逐渐了解新课程,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使其通过培训能确实有所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教育者、对学生都是新课程,它的内容、方法、原则,评价等等许多问题都在刚刚建立,都还很不成熟,教师在培训中提出问题,存在困惑,都在所难免,是可以理解的,都应该欢迎。培训的组织者更要以满腔的热情,通过有效的方式把培训者组织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改变以往培训中“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陈旧模式的消极影响,尊重参训者的经验,激发他们参与培训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在培训过程中以研究者的态度,反观自我,反思现状,做好培训的主人,使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比较理想的培训方法。这一点,我们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国家级培训和其他一些培训中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二、转变培训观念,主动投入培训

    教育思想观念是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先导,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即将从点向面进入关键时刻,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实施,转变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之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这是确保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

    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实施新课程,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精神,广泛有效地进行岗前培训,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措施,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提要》在总结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时,正确地指出“培训观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更新培训观念是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把新的观念化为新的内容体系和新的培训模式则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两大支点。”在新课程的师资培训中,我们要把对教育观念的培训放在首位,用观念的转变带动内容和方法的学习,每一个致力于新课程实施的师资培训班,每一所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学校都要坚持用新的培训观念,搞好各自的培训。吸引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培训中来,就可以有力地保证培训的质量,从而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1.转变培训观念,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也不例外。那么,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这就要从对接受培训的教师的具体情况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要求这两个方面进认真的分析。

    (1)从受训教师的情况看,总体上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较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属于全员培训性质,受训教师尽管学科背景不同,学历程度各异,教龄长短不一,教学经验积累的情况也不一样,但迄今为止,他们在学校所受的教育,毕业后的从教过程,基本上都是在传统教育的环境下以分科教学的形式进行的,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们受传统的学科教学的影响较深,在当前教育转型的时期,一般讲都会表现某种不适应,教育观念滞后,对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的深远意义认识不足,对综合活动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深刻的理解,更难于摆脱传统教学中“教”的束缚,在学生自主活动面前常会表现得束手无策。

    (2)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看,课程理念新,要求高,客观上对培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毕竟是课程计划中开设的新型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有许多新的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和生成性的特点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相比,对教师们来讲都是十分陌生的,活动组织与学科教学在内容、方法、原则、评价等方面又有许多不同,兼之综合实践活动四个指定领域和各项非指定领域内容的整合对教师专业素质更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切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一方面是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较深,另一方面是课程对教师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无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提出了严重的挑战,需要各级培训工作者给予认真的对待。我们认为,为了有效地完成既定的培训任务,各级培训都应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大力气,一方面通过文献学习和专家报告,从理论原理上搞清楚本次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真正理解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以及该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帮助教师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活动方式、指导策略和评价措施以及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处理的策略,帮助教师树立搞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信心。

    我们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是说培训的内容要切合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培训要符合参训教师的实际需要,要解决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参训教师组织到培训活动中来,为参训教师创设直接体验和感悟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境。这就是说,要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参与式的培训,为教师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通过参与活动的实践达到培训的效果,完成培训的预定目标。

    在为教师设置的参与式的培训中,教师对活动课程的特点的把握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出来的,在这种形式的培训过程中他分别扮演学生、教师或旁观者等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体验学生的角色,可以充分感受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发生过程,再进一步地对其总结和升华,就可以使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发自由衷的认同。“情境体验是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再就活动培训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体验、心得和体会进行交流和分享,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成果。

【相关资料】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2.教师要作为学习者,主动参与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培训的一个实际情况就是参训者多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具有自我监控和对学习情境进行分析与反思的能力。“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参训人员这一特点,依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培训策略,就容易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为使教师主动参与到培训中来,首先就要充分认识教师也是培训的重要资源。参训教师不简单地只是培训对象,只是接受培训,他们首先也是教育者,是推动培训的教育资源。这一方面是因为广大参训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近年来的新课程的宣传和推广,教师们都或多或少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这样或那样的了解,培训自然不会是一切从零开始,培训就不应仅仅停留在一厢情愿的灌输上,而应尽可能地使用研讨和交流的形式,通过培训者与参训教师以及参训教师之间的互助对话和交流,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另一方面,近年来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说明,各地改革的进程并不平衡,就基础教育改革的情况看,除了由教育部基础司全力推动的课程改革外,各地各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如主体教育,创造教育,活动课程,成功教育等等都十分活跃,实际上这些教育研究在理念上都是相通的,许多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或自觉研究现代教育的理念,或直接参与各项课题的研究,有着当局人的感受,更有人已经取得过成功的经验,他们的真知灼见,常具有启迪身心的作用。改变培训者“一言堂”的局面,做好参训者自身的资源开发,尽可能实现最充分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就可以使教师始终感到自己是培训的主人,从而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

    要使教师作为学习者积极投入培训实践,需要认真抓好“反思”这个环节,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是对传统学科课程结论性学习的局限性进行批判而产生的,又是对原有活动课程的规范、发展和提高。 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曾经担任过活动课教学,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又兼任着学科教学的任务,这样的状况,极有利于教师进行反思。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时,强调对比,帮助教师掌握学习批判精神,促进教师的思考,用新的教育理念检查和审视以往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以往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一句话,“经验加反思”,在理念和实践的交互作用中,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努力实现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要真正吸引教师积极参与培训,还要使教师在培训中确有所得,做到在反思中成长,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为达此目的必须使培训内容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认识。以往教师继续教育的最大弊端是理论与实际相分离,培训背离了教师教学的需要,理论认识和教学实践得不到同步提高,这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要解决这个问题,自然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如何将继续教育的内容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认识,形成教师自己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无论如何都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要实现培训内容向教师个体的内化,其结合点就是教师的活动。参训教师应按培训要求积极参与,主动活动,不是生吞活剥地记诵培训的内容,而是在培训思想的指导下投入实践活动,积极体验,总结和升华,这样就可以将新的知识和经验有机地连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上,成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培训的组织者为加速这一内化过程,就要努力创造教师积极参与的条件,在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案例分析,进行活动方案设计,采用师生互动的培训方式,都会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行协同组合培训和组织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精心设置培训的内容,采用“边教学,边培训,边研究”的方法,组织教师采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办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注 ①《更新培训观念 变革培训模式》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4页 2001年11月

    注 ②《更新培训观念 变革培训模式》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5页

【相关资料】 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

 
 

    三、搞好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的方案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师资培训,不仅要改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摸式,还需要把新的培训观念和培训模式转化为具体的内容体系和培训策略,这就需要培训的组织者,认真研究和设计培训计划,在培训之初即将有关计划公之与众,使之得到培训人员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做不仅仅简单起安民告示的作用,更重要之点还在于,将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要求公之于众,可以更好地激发培训者参与培训的内在动机,有利于调动参训对象的主动创造精神,使培训工作在“互动”的过程中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培训目标设计

    培训目标是师资培训的灵魂,是引导培训的航标,是判定培训效绩的重要依据。正确地确定和恰当地把握培训目标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关键所在,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培训目标的设计,应该表述为培训对象通过培训可以取得的收获及可能达到的水平。换句话说,也就是参训者经过若干时间的培训后可以预期达到的最低水准,可以用以评估参训者的学习表现和可能达到的程度。毫无疑问,目标设计的内容应该是可以测量和进行具体评价的。

    基于上述认识,对培训目标的设计,不仅应依据新课程实施的整体要求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实施的特殊需要,更要从培训对象的实际水平和他们参训后从事工作的特点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例如对各级培训者和一线教师的培训目标即不应雷同。因此,对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培训应努力体现它们各自不同的目标特点。

  例如,《基础教育新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是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以提高培训者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胜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省级培训的业务指导为目的,培训具体目标就确定为如下四点:

     1.理解更新教育观念对于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了解并初步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及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能够从课程体系改革的高度,提高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意义的认识,激发搞好该课程的研究和培训工作的自觉性。

     2.熟悉并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提高培训者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

     3.了解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前景,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师资在线培训的基本理念和操作运行思路。

     4.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要领,能够胜任省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工作的要求,在省级培训中发挥骨干作用。

    后来的实践证明,上述目标确定是比较适当的,既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又符合参加培训的大多数骨干培训者的实际情况,因而受到大家的欢迎。

    (二)培训实施的设计

    要把培训的目标化为现实,需要培训的实施,而好的、有序的实施过程又来自于对培训过程的周密的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对原设计内容所做的恰当的变通。

    对培训实施的设计,通常包括对培训对象的确定,培训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对培训内容的具体安排以及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有关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1.培训对象的确定

    培训对象的确定依培训范围和目的而异,一般区域性培训,对象的确定应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人员的选择大多需要一定的行政手段进行认定。对于校本培训,则要视学校的具体要求而做安排。基础教育新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是由师范教育司直接领导的,培训对象是由各省(市、区)教育厅负责指派的。对培训对象的条件做了如下明确的要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的培训对象,应是省(市、区)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业务骨干,他们可以是师范学校的教师、培训院校的教师、教研员和小学优秀教师;培训对象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主动参与基础教育改革,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基本情况,具有长期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经验,能够胜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省级培训业务指导工作,具有相应职称的教师。

    实践证明,学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理论水平,同时又具有不同学术背景,丰富了交流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保证培训的质量。

    2.培训方法与内容的选择

    考虑到新课程以转变学习方式为重点,又要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出发,在设计培训内容时,便以培训者的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组织培训过程,以更新教育观念为重点,兼顾方法和技能的学习,以便得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内容的选择上,则兼顾通识性内容(教育理论、研究方法)和专业性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来自实际的教学背景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和谐统一。

    具体内容包括下述三个部分:

     (1)通识性培训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改革的基本思路

     从结论性学习到过程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心理学基础

     如何构建学习型组织

     (2)专业性培训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教育功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域性实验研究

     (3)培训方式与教学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远程在线模式

     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论和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观摩和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省级师资培训计划的编制

    3、培训中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培训的过程是培训中培训者和受训对象的统一,决定培训的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培训中双方的交往。培训双方互相交往、积极互动、相互理解、互相沟通,不仅可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还是保证培训成功的有力保证。因此,培训中教学活动的设计,乃至于组织管理的设计,归根结底都是要便于双方的交往,并保证和提升双方交往的质量和水平。

    以往的培训,受 “教师中心”和“管理中心”思想的影响,常常对受训一方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认识不足,培训的组织者往往会把学校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一套思路搬到培训中来,使“专家报告”充斥于培训全过程,全然不顾受训一方是否能够接受,是否接受得了。这种违背人们的认识规律,剥夺参训人员自主权的做法,难免导致参训者的抵触情绪,甚至会形成培训的负面影响。

    针对以往培训中的上述经验和教训,为加强培训双方的交往,我们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中,作了三个方面的努力:

    (1)改革以往培训中将通识培训和专业培训截然区别,且总是先通识,后专业的编排培训内容的方法,在全部培训过程中将通识内容和专业内容进行穿插安排,这样做实质上就是从总体上为参训者营造一个便于交往的大环境,培训内容“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交相反复,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有利于参训者对新课程的理念和实施策略逐渐加深认识和理解。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通识培训中,不仅讲理论,而且要联系实际,要讲清楚理论是怎样从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重点要说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怎样形成的;在专业培训中则防止以事论事,要努力渗透通识培训的思想,要求把对专业问题的把握,放到一定理论高度去理解,讲明白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实施是怎样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

     (3)努力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把专家的讲授与学员的研讨结合起来。专家的讲授要尽可能采用交互参与的方式,鼓励学员质疑问难,展开讨论,积极沟通,一般在讲授过后都留有一部分时间,让学员提出问题,为互相交流提供机会。同时,在整体计划中安排有参与教学和专题讨论的时间,对普遍感兴趣的涉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4.对组织管理工作的设计

    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是培训目标达成的组织保证。对该项工作的设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内容:

    (1)建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培训领导事宜;

    (2)建立培训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培训业务指导;

    (3)建立培训办公室,负责行政管理事项;

    (4)加强经费管理,按有关文件要求,负责培训经费的审核和管理。

    对上述各项组织机构的建立,依据培训规模的具体要求的不同可以做适当的变通。如果属于校本培训,问题当然也就更简单了。总之,组织工作应服从于政治任务,组织工作的设计,一切应以保证培训任务的顺利进行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