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搞好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的方案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师资培训,不仅要改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摸式,还需要把新的培训观念和培训模式转化为具体的内容体系和培训策略,这就需要培训的组织者,认真研究和设计培训计划,在培训之初即将有关计划公之与众,使之得到培训人员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做不仅仅简单起安民告示的作用,更重要之点还在于,将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要求公之于众,可以更好地激发培训者参与培训的内在动机,有利于调动参训对象的主动创造精神,使培训工作在“互动”的过程中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培训目标设计
培训目标是师资培训的灵魂,是引导培训的航标,是判定培训效绩的重要依据。正确地确定和恰当地把握培训目标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关键所在,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培训目标的设计,应该表述为培训对象通过培训可以取得的收获及可能达到的水平。换句话说,也就是参训者经过若干时间的培训后可以预期达到的最低水准,可以用以评估参训者的学习表现和可能达到的程度。毫无疑问,目标设计的内容应该是可以测量和进行具体评价的。
基于上述认识,对培训目标的设计,不仅应依据新课程实施的整体要求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实施的特殊需要,更要从培训对象的实际水平和他们参训后从事工作的特点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例如对各级培训者和一线教师的培训目标即不应雷同。因此,对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培训应努力体现它们各自不同的目标特点。
例如,《基础教育新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是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以提高培训者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胜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省级培训的业务指导为目的,培训具体目标就确定为如下四点:
1.理解更新教育观念对于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了解并初步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及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能够从课程体系改革的高度,提高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意义的认识,激发搞好该课程的研究和培训工作的自觉性。
2.熟悉并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提高培训者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
3.了解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前景,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师资在线培训的基本理念和操作运行思路。
4.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要领,能够胜任省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工作的要求,在省级培训中发挥骨干作用。
后来的实践证明,上述目标确定是比较适当的,既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又符合参加培训的大多数骨干培训者的实际情况,因而受到大家的欢迎。
(二)培训实施的设计
要把培训的目标化为现实,需要培训的实施,而好的、有序的实施过程又来自于对培训过程的周密的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对原设计内容所做的恰当的变通。
对培训实施的设计,通常包括对培训对象的确定,培训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对培训内容的具体安排以及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有关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1.培训对象的确定
培训对象的确定依培训范围和目的而异,一般区域性培训,对象的确定应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人员的选择大多需要一定的行政手段进行认定。对于校本培训,则要视学校的具体要求而做安排。基础教育新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是由师范教育司直接领导的,培训对象是由各省(市、区)教育厅负责指派的。对培训对象的条件做了如下明确的要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的培训对象,应是省(市、区)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业务骨干,他们可以是师范学校的教师、培训院校的教师、教研员和小学优秀教师;培训对象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主动参与基础教育改革,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基本情况,具有长期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经验,能够胜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省级培训业务指导工作,具有相应职称的教师。
实践证明,学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理论水平,同时又具有不同学术背景,丰富了交流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保证培训的质量。
2.培训方法与内容的选择
考虑到新课程以转变学习方式为重点,又要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出发,在设计培训内容时,便以培训者的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组织培训过程,以更新教育观念为重点,兼顾方法和技能的学习,以便得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内容的选择上,则兼顾通识性内容(教育理论、研究方法)和专业性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来自实际的教学背景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和谐统一。
具体内容包括下述三个部分:
(1)通识性培训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改革的基本思路
从结论性学习到过程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心理学基础
如何构建学习型组织
(2)专业性培训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教育功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域性实验研究
(3)培训方式与教学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远程在线模式
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理论和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观摩和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省级师资培训计划的编制
3、培训中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培训的过程是培训中培训者和受训对象的统一,决定培训的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培训中双方的交往。培训双方互相交往、积极互动、相互理解、互相沟通,不仅可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还是保证培训成功的有力保证。因此,培训中教学活动的设计,乃至于组织管理的设计,归根结底都是要便于双方的交往,并保证和提升双方交往的质量和水平。
以往的培训,受 “教师中心”和“管理中心”思想的影响,常常对受训一方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认识不足,培训的组织者往往会把学校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一套思路搬到培训中来,使“专家报告”充斥于培训全过程,全然不顾受训一方是否能够接受,是否接受得了。这种违背人们的认识规律,剥夺参训人员自主权的做法,难免导致参训者的抵触情绪,甚至会形成培训的负面影响。
针对以往培训中的上述经验和教训,为加强培训双方的交往,我们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中,作了三个方面的努力:
(1)改革以往培训中将通识培训和专业培训截然区别,且总是先通识,后专业的编排培训内容的方法,在全部培训过程中将通识内容和专业内容进行穿插安排,这样做实质上就是从总体上为参训者营造一个便于交往的大环境,培训内容“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交相反复,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有利于参训者对新课程的理念和实施策略逐渐加深认识和理解。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通识培训中,不仅讲理论,而且要联系实际,要讲清楚理论是怎样从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重点要说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怎样形成的;在专业培训中则防止以事论事,要努力渗透通识培训的思想,要求把对专业问题的把握,放到一定理论高度去理解,讲明白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实施是怎样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
(3)努力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把专家的讲授与学员的研讨结合起来。专家的讲授要尽可能采用交互参与的方式,鼓励学员质疑问难,展开讨论,积极沟通,一般在讲授过后都留有一部分时间,让学员提出问题,为互相交流提供机会。同时,在整体计划中安排有参与教学和专题讨论的时间,对普遍感兴趣的涉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4.对组织管理工作的设计
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是培训目标达成的组织保证。对该项工作的设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内容:
(1)建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培训领导事宜;
(2)建立培训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培训业务指导;
(3)建立培训办公室,负责行政管理事项;
(4)加强经费管理,按有关文件要求,负责培训经费的审核和管理。
对上述各项组织机构的建立,依据培训规模的具体要求的不同可以做适当的变通。如果属于校本培训,问题当然也就更简单了。总之,组织工作应服从于政治任务,组织工作的设计,一切应以保证培训任务的顺利进行为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