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Language="C#" AutoEventWireup="true" CodeFile="2409.aspx.cs" Inherits="_Default" %>
世界多极化在扭曲中发展是当今和平与发展大趋势下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认识和理解这个特点,对于从总体上把握国际局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正确选择我国对内对外政策与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我们从多极化发展现状和多极化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现状 多极化是当代世界格局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世界多极化,泛指经济、政治、军事、文明等方面形成的多个世界中心,包括经济多极化、政治多极化、军事多极化、文明多极化等。一般意义上的世界多极化,常指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 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总体趋势而非定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由两极格局演变为“一超”与“多强”的格局。从现实基本政治力量分布来看,扮演全球性或地区性主角的有美国、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一些地区大国。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取决于世界主要力量相对均势状态。这既指各国或国家集团综合实力的相对均衡,也指它们之间的相互制衡。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加速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仍是唯一超级大国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自己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强大综合国力,力图建立由它主宰的单极世界,为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便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战略以达目的。政治上,美国按自身模式和价值标准,千方百计推行“全球民主化”,实行“新干涉主义”,对违反美国意志和标准的国家和地区,实行经济制裁,直至军事打击。经济上,美国运用诱压兼施的手段迫使他国无限开放市场,利用高科技优势和不等价交换手段,获取垄断利润。同时,在美洲推行经济一体化,与欧盟争夺市场。军事上,美国大量增加军费,建立绝对军事优势。在全球战略上,美国控制欧洲,利用、制约日本,挤压、削弱俄罗斯,用接触、遏制手段对付中国,主导中东事务,分化第三世界。舆论上,美国为实现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目标,极力宣扬“单极稳定论”和“多极危险论”。2001年初,布什政府上台,美国奉行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政策,推行防止任何大国对其构成威胁的战略。为此,美国加紧研制、开发导弹防御系统,对付它所谓“无赖国家”的导弹威胁,同时,也使多个强国的核武器失效。“9.11”事件后,美国经济走向衰退,但从美国综合国力所包含的经济、科技、军事等主要方面看,美国仍处于绝对优势,国际战略力量实力对比有利于美国。由于反对恐怖主义获得世界上绝大数国家的同情和支持,这为美国推行单极独霸战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美国抓住这一机遇及时变换策略,调整单边主义政策,按照“要么站在美国一边,要么站在恐怖分子一边”的原则划分敌友,建立由它主导的反恐联盟。特别是美国还把有可能在未来对其构成挑战的俄、中、欧、日等国际战略力量都纳入该联盟,加以利用、约束和监督,不让它们任何一方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力量,企图阻止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尽管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有客观的优势,致使当代任何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排除美国的参与,但21世纪的美国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从经济发展的总趋势看,逐渐走出低谷的日本、西欧,对美国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东亚地区经济的复苏,也会使美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在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方面,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及先进武器足以构成对美致命威胁。此外,核武器的扩散,国际恐怖主义的蔓延,也对美国形成新的挑战。政治上美国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联合国及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在联合国及安理会中,俄、中、法等大国在众多重大问题上采取不同于美国的独立立场。同时,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和集团再推行新的霸权和强权,主张各国应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另外,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特别是不同民族、宗教的存在,都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强权政治。因此,美国虽是唯一超级大国,但它又面临众多的挑战,不可能主导、领导全世界,世界必然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俄罗斯寻机重振大国地位 2000年3月,普京正式执政后,俄罗斯实行重振大国地位的战略,并把核战略力量视为重振大国地位最重要的支柱和象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继承了苏联留下的3000多枚战略导弹和6000枚左右战略核弹头,使它仍是当今世界唯一可以同美国进行战略核对抗的大国。 布什上台后,把俄重振大国地位视为对美国单极主导地位的最大挑战,决心要废除或退出《反导条约》,坚持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企图消除俄核战略力量的威慑能力,使俄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陪衬角色。“9·11”事件后,美国并未放弃遏制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对美国的遏制和压力,俄罗斯为了重振大国地位和维护其战略利益,最初对美国要废除《反导条约》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表示坚决反对,随后俄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提出核裁军与反导挂钩等一系列建议,同美在外交谈判中周旋。“9·11”事件后,俄同美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合作的同时,继续加强战略核力量和进攻能力。此外,俄还组建新的航天兵部门,专门对付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普京政府把振兴经济作为恢复俄大国地位的关键。鉴于俄仿效西方推行激进经济改革失败,导致经济大幅度衰退的教训,普京政府采取“渐进、逐步和审慎”的方法,走 “把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的改革道路。这促使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加上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俄已具备在新世纪振兴经济、再现强国雄风的良好条件。“9.11”事件后,俄为美国提供运送“人道物资”的“空中走廊”,提供情报及搜索和救援合作。其战略意图除谋求解决车臣问题等安全利益外,最重要的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俄希望换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减轻自己所欠西方国家的巨额债务。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俄发展经济,重振大国地位。 从长远看,俄具有再次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潜力。据俄学者计算,俄人均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总潜力超过美国1-1.5倍,德国4-5倍,日本17-19倍。其劳动力素质较高,科技教育力量较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较雄厚。只要俄能将自身潜力充分挖掘和释放出来,其复兴指日可待,未来也会成为世界政治多极化中重要的一极。 (三)欧洲独立自主的趋势日益增强 欧盟作为美国最大的盟友,现有25个成员国,人口4.5亿,其经济实力同美国相当。但任何一个欧盟国家与美、日进行经济总量的比较,都将处于下风。正是有欧盟做后盾,欧洲国家才得以避免单枪匹马与美、日竞争。在近半个世纪的联合中,欧洲取得了辉煌成就。 冷战结束后,欧盟立足欧洲,放眼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进一步扩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东欧国家的影响力急剧下降,欧盟趁机填补了东欧的政治真空。剧变后东欧国家相继陷入经济和政治危机,急需欧盟施以援助,同时为彻底消除横亘在东西欧之间的无形屏障,纷纷要求加入欧盟和北约。欧盟利用东欧国家入盟的迫切心理,提出一系列经济政治条件,对这些国家的转轨进程施压。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欧盟的影响正不断扩大。 目前,欧盟已经建立经济联盟,实行单一货币欧元,经济一体化取得历史性的巨大进展,并为欧盟政治、军事一体化奠定了基础。美国通过不断强化以北约为核心的美欧军事同盟,在利用欧盟为美国建立单极世界效劳的同时,又控制欧盟走向独立自主的政治、军事一体化的道路。布什政府上台以来,欧美矛盾从经济领域日益扩展到军事和政治领域。尽管“9.11”事件后欧美在反恐方面加强合作,但掩盖不了欧盟独立自主趋势。 在欧洲安全防务问题上,欧盟历来对美国言听计从,但现在自有主张。尽管美国一再警告欧盟,建立欧洲防务力量必须依托由美国主控的北约,而不能走脱离北约的道路,但实际上欧盟正加紧组建欧洲独立自主的防务:建立了欧洲军团,目前有5.5万人。美国坚持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遭到了欧盟的冷落和不同程度的抵制。欧盟认为,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不仅是遏制俄罗斯和中国,而且也是保持对欧盟的控制。这是欧盟抵制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根本原因。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协议的问题上,欧盟一直反对布什政府实行单边主义,随意撕毁已经达成的国际条约和协议。特别是美国拒不批准有180多个国家签署的《京都协定书》,激起欧盟国家对美国前所未有的愤怒和谴责。在打击恐怖主义的问题上,欧盟虽然多次发表了完全支持美国的声明,但实际上同美国保持着一定距离。欧盟强调在联合国框架内组成反恐国际联盟,暗示对美国不与盟国磋商便采取军事行动的不满。当美国有意把打击恐怖主义目标扩大到阿拉伯国家时,欧盟立即表示反对。总之,在新世纪,欧盟作为世界政治多极化中不可或缺的一极,已形成对美强有力的制肘。 (四)日本图谋走向政治军事大国难以控制 冷战结束后,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明显加快。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实际影响。 在经济方面,日本创造了战后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这一成就是在克服资源贫乏、地狭人稠等先天条件不足的劣势下取得的。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达4.4万亿美元,占世界17%,达美国的70%,相当于德国的2.5倍。在军事力量方面,以军事技术水平衡量日本军队装备,则是亚洲最先进的。从军费开支看,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军费大国。冷战结束后,日本军事发展动向引人注目,首先是以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为名,突破了自卫队向海外派军的禁区。其次,继续推进军事现代化。再次,巩固日美同盟,进一步加强日美军事情报交换,联合研究和军事演习等。最后,日本在美国支持下修改宪法,主要修改有关不允许有交战权和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内容。“9·11”事件后,日本迅速向印度洋派兵,支援美国的反恐军事行动。这是日本战后在远离本土的地区发生战争的情况下,首次向海外派兵。在国际影响力方面,日本积极利用“援助外交”,作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的主要手段。冷战后,日本一再强调要为国际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为跻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做准备。由于日本为国际事务提供财力较多,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日本是联合国第二大出资国,当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次数最多、在联合国高级官员中任职的也很多;日本所介入的国际事务面较广,在一些地区争端上的发言权超过了其他大国。因此可以说,日本已具备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本条件。 随着日本加速走向政治军事大国,美日控制与反控制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浮出水面。长期以来,由于驻日美军犯罪事件频发,美军基地对当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许多日本人反美情绪强烈,要求削减或迁移基地。日本舆论认为,日本要实现大国梦,必须摆脱作为战败国所受美国的控制,发挥正常国家独立自主的作用。 (五)中国的崛起和强大无法阻挡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上,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强国。政治上,中国政局稳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军事上,中国被看作是世界第三大核力量,常规力量也较强。但中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不会对其他国家形成威胁。从目前情形看,中国成为一个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都名列前茅的世界性强国,将不可避免、无法阻挡。“9.11”事件后,中美在反恐方面加强接触与合作,为改善两国关系提供了新机遇。所有这些接触与合作在客观上都有利于中国的崛起与强大。 另外,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不可忽视。20世纪80年代来,亚洲、拉美、东欧、非洲涌现了一大批经济迅速增长的国家。在亚洲,东盟10国结成了经济、政治实力强大的地区集团。印度和巴西拥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较强的科技力量,发展潜力巨大。南非在消除种族隔离后,制裁被解除,外资源源流入,其工业基础在非洲最发达,发展前景看好。这些发展中国家在当前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与要求。作为一支独立的国际力量,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逐步增强,它们既是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要表现,也是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看,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趋势正在加速发展。尽管当前美国仍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但美国要对付的战略力量,已由冷战时期的一个变成现在的多个,包括非敌非友的俄罗斯和中国,以及作为盟友的欧盟和日本。无论美国对俄、中采取遏制和接触政策,还是对欧、日采取利用和控制政策,都无法阻止它们成为未来多极世界的重要一极。同时,未来的多极化格局,也不同于历史上的列强争霸的局面,多极化正朝着牵制、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比正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是美国难以阻挡的必然趋势。 二、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一)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当今世界经济多极化、全球化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 世界经济作为世界政治的基础和条件,是世界政治的最终决定因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表明,世界政治的结构和形式随着一定的世界经济形势变化而转移,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对比的变化必然反映到它们在世界政治中地位的变化。因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的地区一体化和全球化态势成为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造成多个经济中心,而世界经济多中心化铸就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当前一些大国开始在本地区和本国利益攸关的地区建立和加强保障自己经济和安全利益的区域性组织,发展中国家也为拓展本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避免大国干涉,建立相应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促进了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国家间合作与竞争愈益激烈的背景下,区域性经济组织的作用日益增长。这样,不仅造成国际行为主体的多元化,而且推动多极化格局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关系走向全面依存,走向民主化,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也促使国际格局朝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在经济上互为条件、彼此制约,经济上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会扩展到其他各领域,促进国际关系在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彼此牵制、互相影响。一方面,这种彼此间强有力的制衡能产生均衡,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另一方面,使得任何一个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都不能我行我素,为所欲为,更不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它方。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事务和国际争端,将成为现实的选择,这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促使国际关系形成一种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多元复合且又相互制衡与协调的态势,使国际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都在曲折中发展。所谓在曲折中发展就是尚未定型,还没有最终形成。其客观原因在于:推动多极化的各种力量对比还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一个稳定而强有力的多极化保障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美国从未停止建立“单极世界”的努力。由于美国力图构筑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因此“单极世界”同“多极化趋势”之间矛盾和斗争日益突出。中、俄、法等国公开声明,主张建立多极化世界,反对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并得到众多国家的支持。在国际事务中,在各个层次的多极化进程中,各种力量不同程度地抵制与反对美国的“单极世界”企图。 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首先,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除非遇到强大的制约力量,美国建立单极世界这一既定战略是不会改变的。尽管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但目前的绝对实力和对全球经济影响力,是其他国家和力量无法相比的,美国在军事和国际战略方面也占明显优势。此外,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政治制度及意识形态对立、民族分裂、宗教纠纷等因素也对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形成干扰和冲击,这些无疑都增加了争取多极化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其次,斗争将是长期而曲折的。各种力量对比的改变,多极制约力量的形成,多极化格局保障机制的建立以遏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这都需要较长时间,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世界政治大趋势是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这不意味着发展将一帆风顺。多极化趋势有时受阻、受压、受冲击,不时出现暂时的曲折乃至倒退,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加速发展。在多极化的大背景下,单极化倾向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会占上风,但大趋势是客观的、不可逆转的。
最后,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国际政治旧秩序并未根本改变。这些是阻碍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代世界政治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利用经济全球化大力推行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适应,“全球主义”思潮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盛行。“全球主义”的核心是鼓吹民族国家的消解和国家主权的衰退、弱化,是新霸权主义的理论基石。然而,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宣扬“全球主义”的目的,不仅是要谋求经济的扩张,更是要任意干涉别国内政,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实现全球西方化,最终建立由其主宰的世界秩序和世界霸权。于是,借口民族、宗教、人权和民主等问题,频频向其他国家发难、干涉他国内政,在当代世界政治中司空见惯。近年来,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甚至表现为动用大规模军事力量轰炸乃至入侵其他国家,明目张胆地颠覆这些国家和政府。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两大发展趋势,有利于和平与发展。十六大报告强调:“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这是因为:今日的经济全球化尽管是西方主导的,但它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只要善于把握、正确应对,从长远看将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各国经济的发展,从而为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各地区经济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日趋加强,从而形成了更加紧密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是防止冲突、维护和平的重要保障;世界多极化趋势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一种制约,有利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斗争之一,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 无论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还是反对霸权主义与维护世界和平,都要以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作为基础和保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既取决于“多极”实力的平衡和制约,但更为基本的,还是取决于国际安全机制的健全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建立国际新秩序,正是这三大要素的结合点。所以,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维和与反霸的逻辑延伸,是解决单极与多极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时代进步和发展提出的重要要求。 中国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我们主张建立的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1999年3月27日,江泽民主席在瑞士访问时发表讲话,认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应该从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他再次系统地提出了我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1)应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2)应坚持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3)应坚持世界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4)应坚持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的原则;(5)应坚持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 但是,西方国家提出的国际新秩序,其内容和要求与我们、以及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对新秩序的构想是:谋取和维护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全世界的最大利益;以西方价值观作为整合世界的基础;突出发挥美国的领导作用,有时也发挥集体安全的机制作用;以强制性力量施加压力作为维护秩序的手段;新秩序不限于国家与国家之间,而是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国内,干预有关国家的内政。这些内容,他们也称作是“世界新秩序”。 两相对比,可以发现,西方要求建立的,是以他们为主导的“新秩序”,发展中国家则希望建立发挥联合国作用、尊重中小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新秩序;西方国家要求的“新秩序”,是用西方标准衡量一切,把全面推行西方价值观作为战略目标之一,以西方价值观作为整合世界的基础。而发展中国家所主张的新秩序,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建立何种国际新秩序,是当前以及未来国际斗争的一个焦点。今后,围绕新秩序的斗争和磨合还会长期存在。我们需要继续坚持自己的主张,同时又要对现实采取灵活的态度。在服从和服务于国际战略中心目标的前提下,大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 在争取建立这样的国际新秩序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几个难点问题。 一是自主选择与共同价值的关系问题。我们主张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国家制度。别国无权干涉,不能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别的国家。 二是国家平等与大国作用的关系问题。我们主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 三是国家主权与国际干预的关系问题。我们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一切分歧或争端,坚决抛弃冷战思维和一切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做法。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通过多边、双边的协调合作,逐步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和问题。 四是经济竞争与经济合作的关系问题。我们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反对经济贸易交往中的不平等现象和各种歧视性政策和做法。反对动辄对别国进行经济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