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第四章 --> 第三节 -->『资料4』
 

『资料4』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随着中小学校竞争激励措施的不断增加,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据国家级课题组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进行的调查,发现有51.23%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它对学校工作、同事关系、家庭幸福、个人生活都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亟需予以关注。
一、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
(一)焦虑症
  焦虑是指个体在知觉到危险后产生的无方向的唤醒状态。主要指对未来对象的忧虑、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应的躯体特征。
当前,焦虑已成为中小学教师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引起焦虑的原因主要有:
1、自身水平有限、能力一般,致使所带班级教育教学质量平平,但好胜心却很强,极想取得好名次和受到表扬,因而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平衡,造成心理焦虑。
2、没完没了的教育教学质量评比,使有的教师怕所带班级的成绩落后于平行班的其他教师和拖学校的后腿,出现精神焦虑。
3、成年累月处于单调的超强度教学工作中,缺乏足够的睡眠、体育锻炼和社会交往,造成精神萎靡不振。
4、在职评评定、评优等方面屡次受挫,内心非常压抑,对前途极其担忧。
5、物质待遇、社会地位不如从事其他工作的亲戚、朋友、同事,产生自卑感。
6、实行竞争上岗位,使部分教师因担心下岗而坐立不安、忧心忡忡。
7、极少数教师脾气古怪、心胸狭窄,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内心苦闷。
(二)情绪波动大,行为偏差多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也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
  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其情绪波动大,行为偏差多。体现在以下三点:
1、在情绪状态方面,这些教师由于工作处于逆境;或者工作缺乏成就感;或者人际关系紧张,或者办事力不从心,他们的心境往往处于消极悲观状态。同时他们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激情状态,容易造成行为失控,遇到意外时他们的应激能力也较差。
2、在基本情绪方面,他们较少感到快乐,而愤怒、悲哀、恐惧则时常表现出来。当他们意识到别人不合理地对待自己时,愤怒便会骤然发生,并对他人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当他们遇到难以名列前茅的考试、评比、选拔时,即产生恐惧心理;当他们发现自己尽了最大努力仍收效甚微时,便会产生悲哀心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出现违反纪律的行为而随意缺课、不交作业、干扰同学学习、欺负同学时,这些教师经常会粗暴地指责和批评学生,讽刺、挖苦学生,污辱学生的人格,甚至会动手体罚学生,发生伤害学生自尊或健康的行为。
(三)心身疲劳
  有心理问题的教师普遍感到自己活得很累,心身经常处于疲劳状态。
1、这些教师有三分之一左右上班时间超过8小时,上班期间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下班后还在思考诸如教育教学、人际关系和名誉地位等问题,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身心俱疲。
2、由于工作紧张过度,大脑兴奋过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夜间经常失眠,造成第二天无精打采,思想情绪低落,脾气暴躁。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3、由于学校按考试的合格率和学生的升学率来评定教师,并将此与奖金、晋级、评优挂钩,使许多教师成年累月地竭尽全力抓教学质量,造成长期的精神紧张状态。
4、由于教师的劳动多数为个体性的脑力劳动,客观上容易造成心理的自我封闭和以自我为中心,所以部分教师会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变态。

 
 
<1><2><3><4><5><6><7><讨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