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研究 【作者】:景怀斌
【来源】:心理科学,1995,2:180-183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成就动机研究的拓展,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日渐受到心理学家们的重视。McClelland认为,在中性条件下,女性成就动机高于男性;在竞争条件下,男性成就动机高于女性;用相同测验方式进行的测验,男女成就动机一样。而其它一些研究则表明,男性成就动机高于女性。可见,关于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尚未有一致的结论。 近来,我国心理学界对成就动机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多集中于研究与学生有关的成就动机问题。而对非学生个体成就动机研究较少。至于从男女整体比较,从教育水平,年龄阶段等角度研究中国成年人成就动机机性别差异,则尚未见到。 本文将从男女整体,教育水平、年龄阶段等角度对中国成年人成就动机性别差异进行探讨。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样本来自《家庭》杂志社的调查网。该调查网是在大量读者中按接随机原则抽取建立的。另外,为充分了解在校大学生成就动机状况,我们采用分层取样抽取了一部分大学生样本。最后取得有效样本1352人,其中男703人,女649人。他们分布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和教育水平中。 2.2 材料 JPAM测验 该量表是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成就动机量表,是在作者自己的理论观点基础上编制的。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是个体在潜在的、综合的成就心理因素基础上,中介我化环境信息而产生的。推动个体取得成就目标的心理状态。这些因素集中表现为成就抱负水平。成就竞争性,对成就环境影响的敏感性、成就自我估计,成就内归控性等五个维度。据此,JPAM测验由五个分量表构成,每个分量表有10个题目,其计50个题目。它采用5级记分法。标准化处理结果显示,JPAM测验达到良好心理量表标准。 2.3 程序 采用通讯问卷。回收问卷后,严格按指导语及有关问卷要求,剔除无效问卷,最后将有效问卷1352份输入计算机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男女成就动机的整体比较 我们首先从男女JPAM测验的总分及分量表得分方面,比较中国人成就动面的性别差异。在JPAM测验总成绩上,中国人男性和女性之间有显著差异(Z值达3.65),中国男性的成就动机明显高于女性。再进一步分析,从JPAM测验分量表成绩比较来看,男女成就动机有几个独特之处:①在成就抱负水平成就竞争性、成就自我评价、成就内归控性分量表上,男性成绩均显著高于女性(P<0.001以上)。这说明,中国男性较女性有更高或更强的成就期望、成就竞争意识,更高的成就自我评价,更大的成就自主性。②在对成就环境影响的敏感性上,女性的成绩显著地高于男性(Z值2.54)。这说明,女性的成就动机较男性更易受环境激励因素影响。这也意味着,如果给女性一个良好的成就榜样、成就气氛,她们的成就动机将会得到激发和加强。③从男女在各自分量表得分的趋势上看男女表现出基本相同的趋势;即男女成就竞争性、成就自我评价在五个分量表中平均成绩最低,成就抱负水平居中,对成就环境影响的敏感性和成就内归控性最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人在成就追求中的民族性格特征。关于这一点,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尚待进一步开展。 3.2 不同教育水平的男女成就动机比较 从不同教育水平的男女被试JPAM测验的成绩可以看出:①总的来看,无论男女,他们的成就动机水平(JPAM测验平均成绩)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均有提高。②男女平均成绩提高程度不同。男性提高的幅度大于女性。从初中到大学,男性成绩平均提高了9.83分,而女性平均提高了3.93分。③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男女成就动机差异呈加强趋势。在小学阶段,女性成就动机水平稍高于男性,但从初中阶段开始,女性成就动机水平开始低于男性,而且差别越来越大,在大学阶段,男女成就动机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Z值为4.39)。④表2显示,受过大学教育的男性成就动机水平显著地高于相应水平的女性。这个结果颇出乎意料。这种差别为什么在初中、高中教育水平没有出现?这值得认真思索。 3.3 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成就动机比较 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JPAM测验成绩显示:①无论何种年龄阶段,男性成就动机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女性。②男女成就动机的差异有独特之处,表现在他们的成就动机差异在21-30岁,31-40岁两个阶段达到显著水平,而在其它年龄阶段,性别差异不显著。③就男女成就动机随年龄阶段变化而呈现的共同性来讲,男女成就动机在31-40岁阶段后,均呈下降趋势,在41-50岁阶段达到最低点,此后又呈上升趋势,在51-60岁阶段达到最高水平。④就性别差异角度看,随着年龄阶段的变化,男性在31-40岁阶段以前,成就动机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而女性却相反,呈持续的下降趋势。 4 讨论 成就动机作为社会化的人的理性行为活动,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它的社会文化性,即成就动机的激发、指向、强度无一不受个体所处的社会及文化环境影响。可以说,成就动机是社会价值、尤其是社会对成就的价值观经个体心理中介后在其头脑中的反映。在成就动机研究中忽略其社会性是不恰当的。因此,我们认为,应从社会文化背景角度,对中国人成就动机的上述状况进一步解释、剖析。 第一、上述统计结果已表明,男女被试JPAM测验分量表平均成绩从低到高均为"成就竞争性、成就自我评价,成就抱负水平、对成就环境影响的敏感及成就内归控性。这可从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特征加以合理解释。众所周知,中国社会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多种文化溶合的传统性非常强的社会。它崇尚"和为贵"、"服从"、"集体主义"、"个人的忍让"、"无为"思想等等。这解释了中国人成就竞争性,成就自我评价较低的状况。也解释了中国人对成就环境影响敏感性较高的状况。从这里,我们还可以导出一个相关的论点,即中国人在成就追求中常面临一个矛盾的选择--成就往往是个人性的,而社会氛围则有意无意对此产生一定的压抑。只要整个社会对成就追求取赞同取向,中国人的成就欲将会得到极大的激发。此外,上述结果还表明,无论整体,还是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中国男性的成就动机水平均较女性高。中国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观念可以较满意地解释这个状况。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男外女内或男事业女持家的传统观念。近一世纪来,虽然提倡男女平等,但传统思想难以完全消除。它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第二,教育水平对中国男女成就动机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表2可看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个体(无论男女)的成就动机水平亦同步提高。又据我们的相关研究,对个体生活背景因素与个体成就动机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性别、年龄、城乡、学历(教育)、父亲职业、籍贯、自已职业、与父亲职业是否一致诸项自变量中,只有教育自变量(因素)的权系数达到非常显著水平。这都说明,教育因素在中国人成就动机状况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需特别说明的是,无论男女,成就动机水平在41-50岁阶段均最低。对这一状况的解释,涉及到"人到中年"的种种心理、社会问题。这一状况与人才成长规律不相适应。一来,在这一阶段,人到中年,社会经验逐步丰富,加之本事业有一定积累,个体的成就欲应强些,最起码应和其它年龄阶段相近,但实际却是各年龄阶段的最低点,这应进一步研究。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