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网络课程

(第七章)第二节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保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1、中小学生心理、身体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在迅速的发展和剧烈的变化,他们的身体、心理健全发展需要心理健康做基础。

  2、中小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层次的标准,其实质即是健全人格的标准。注意心理卫生,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它有助于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3、中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作为社会的人,他们不仅需要有为社会作贡献的真才实学,更需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不仅是健康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对中小学生的要求。所以,家长、教师和心理医生应该关心中小学生社会性能力的培养、提高。

  (二)保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为使中小学生能够保持心理健康,促进其发展和完善,教师应该在三方面帮助学生:一是帮助他们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二是帮助他们掌握自我调整的技能;三是帮助他们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包括: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

  人生观、世界观是人格结构的核心,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有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有适当的认识,采取适当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因此,人生观、世界观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关系到心理是否能够健康的发展。

  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个别中学生中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另一种倾向是自我评价过低,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小学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因此,中小学生应积极主动的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

  处在发展中的学生,会常处于情绪不稳定状态下,既容易受外界影响,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大起大落。要保持心理健康,就要学会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5、帮助学生学习心理卫生的知识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的身体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这是他们前所未有的变化。身体上的急速增长,使得一些学生感到困惑、情绪不佳或出现不良行为。因此,学习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变化加深了解,从而更好的适应变化。

  6、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有时候,中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是自我不易解决的,那么,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寻求帮助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因为有病,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的过程。

 主    页  教师简介  课程简介  在线学习  案例实验  教学大纲  学习资源  影音资源  思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