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网络课程

 

(第七章)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心理健康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

    美国学者坎布斯从人格特质的角度观察,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以下特质:即积极的自我观念、恰当地认同他人,能面对和接受现实,能对自己、周围的事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主观经验丰富可供随时提取使用。

    奥尔波特从成熟人性的角度观察,认为健康的个性不受无意识力量的控制,也不受童年心灵创伤或冲突的控制。奥尔波特指出,健康的特性有以下特征:自我意识广延;自我同他人关系融洽;有情绪安全感;知觉客观;有各种技能并专注于工作;自我形象现实;人生观统一。

    心理学家马斯洛则从自我实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通过对心理健康的49个人进行的大量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心理健康者的一系列特征,他把这种人称为“自我实现者”,即一切潜能都得以实现的人,他们的特征是:良好的现实知觉;接纳自然、他人与自己;自发、坦率、真实;以自身以外的问题为中心;有独处和自立需要;自主发挥功能;愉快体验尝新;有神秘或顶峰的体验;有社会兴趣;人际关系深刻;有民主性格结构;有创造性;抗拒遵从。

    综合起来看,虽然各种观点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其中也有很多一致的看法。可以认为,心理健康者具有如下特征:了解自我的现状与特点,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有意识的驾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不受无意识力量的支配,也不受他人的支配;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能专注与工作,献身于事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关心别人,具有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注重现实的体验,不注重过去的不幸或创伤,也不沉迷于所渴望的未来。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来评价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

    这个标准是指要有正确的自我观念,并对自己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越相符,就越有利于适应环境,表明其心理处在正常健康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会现实地接受自己。他能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的水平、性格的优缺点等都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自己确定的生活目标、理想较为符合实际,对个人的前途、未来充满信心,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自我知觉较为良好。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悦纳自己,对人生、未来抱有乐观的态度。

    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所谓合乎常理地认识客观现实,是指一些人人皆知的常识性东西不要有不悖于常理。心理健康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合乎常理的,适度的,该大喜则大喜,该小愠则小愠。并且积极的情绪即愉快、高兴、愉快等情绪多于消极情绪(痛苦、不满、悲伤等),自身经常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个体情绪的产生有引发原因,情绪反应适度,情绪体验的强度及个体反应强度与引发情境相称,能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类别、体验的时间及强度,使其能在适当时间、场合恰如其分地表达,既能克服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

    3、对挫折有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个体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在心理学上成为“挫折”。心理健康的人遇到挫折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自我防御的方法将由于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紧张消除掉,从而表现出对挫折有较好的耐受力;相反,如果有小问题、小问题而焦虑不安,烦闷异常,或暴跳如雷,则表明其心理承受力极低,处于不健康状态。在挫折面前,个体的活动不是缺乏主见或盲目、一意孤行的,而是有一定自觉的目的,并能随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当调整。在行动或活动过程中,不是害怕困难,知难就退或半途而废,而是表现出一定的坚持性、毅力,在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调节、控制方面有一定的自制能力。

    4、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

    社会对各种角色有相应的要求或规范。个体的行为与其充当的角色的规范基本一致,则是其心理处在健康正常状态的表现。某些不良的习惯也是一种不合常规的行为模式,如咬指甲、拔头发、吮手指等。在明确的行为动机、目的的支配下,人们的行为应当表现出方向明确,思维符合逻辑,言语表述清晰有条理,行为有条不紊,思想与行为一致,言语与行动一致。

    5、正常健康的交往

    能够以正常的方式与周围的人交往,没有诸如社交恐怖症、极端地自我中心之类不正常的交往行为。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正常需求与行为,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并通过交往形成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正确的交往动机驱使下,个体在集体或群体中结成的伙伴、同学、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在社会交往中也会形成良好的亲情关系、朋友关系等。正常的交往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常常会给人带来满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个人常常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会减少或避免一些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

    6、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

    心理健康的人格是统一的,因此行为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如果人格缺乏统一性,则行为表现出不连贯,时而这样,时而那样,变化无常甚至自相矛盾,心理学上称之为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个性是较为健全的。即气质、性格、能力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能平衡发展。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较为完整、和谐、协调的表现。

 主    页  教师简介  课程简介  在线学习  案例实验  教学大纲  学习资源  影音资源  思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