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在线学习-> 第一章-> 第一节 -> 第一个问题
一、青少年期的观点
    关于青少年期的观点,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到目前为止,活跃在舞台的上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精神分析的观点
  青少年期是“必然剧变期”。弗洛伊德根据精神分析的看法,提出下面这种关于青少年期的观点:潜伏期结束时,一个儿童的性格结构代表本能冲动与自我这两种力量之间长期持续冲突的结果。所达到的内部平衡……只是初步的,不稳定的。……必须把它抛弃,以便使成人性欲可以整合到个人的人格之中。所谓青少年期的剧变不过是在进行中的这种内部调节的外部表现。我们都知道,有一些大到 14、15或16岁的儿童,这种内部的不安并没有表现于外部的迹象……这些儿童也许比任何其他儿童更需要治疗的帮助,以消除内部的束缚并为正常发展扫清道路,不论这里所说的其他儿童可能表明是如何的“心烦意乱”。 (摘自:发展心理学 R.M.利伯特著 刘范等译)
(二)社会学、人类学的观点
     青少年期是一个社会的范畴。人类学者们长期以来就注意到,不同文化在鼓励儿童去从事或注意成人活动上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这种鼓励是广泛的,青少年期的不安就缩减到最低限度。不同文化在青少年过渡时期中所提供的支持量也各不相同;某些文化是通过仪式如青春期的宗教仪式来明确标志进入成年期的,这使得儿童较容易于担负成人的角色。这类支持在我们的文化活动中是没有广泛采用的,虽然青少年也可自己从事某些特殊活动已作为过渡的仪式。例如,在若干年前,在青少年社会中喝酒比吸大麻等类麻醉品较为盛行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研究报告 [马多克斯和麦卡尔,1964]提到:……这个研究中的10多岁的青少年把大多数成人视为酒徒。此外,特别在男孩中,扮演或喜欢扮演成人角色的10多岁的孩子多半比其他孩子更喜欢饮酒,并以酒徒自居。……只要社会给成人以受尊重的地位而饮酒又惯常地被看成是已经成人的一个标志,那么中学生饮酒行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这种行为使他有可能得到这种地位。
(摘自:发展心理学 R.M.利伯特著 刘范等译)
(二)社会学习的观点
  班杜拉 (1964)赞成社会学习的观点,他辩解说,经常把青春期描绘成暴风骤雨般的情况是过分夸大了。例如他指出,虽然10多岁的青少年确实可能在衣着上布点爱好新奇,但是成年妇女们也是一样,她们追随巴黎时装,穿袋式外衣、梯形服装和无袖衬衫。按照班杜拉的意见,过分渲染青少年对与众不同的新装的爱好,是把青少年期视作一个大剧变期这种一般看法的一个原因;大众宣传工具的危言耸听的手怯,夸大偏离常规的年轻人的形象以及自圆其说的预言,则是其它一些原因。不过他并不是把青少年期看作完全没有问题的;他仅仅是把它看作另一个发展的时期,有着与过去行为及训练有关的并与之相符合的行为特性。 (摘自:发展心理学 R.M.利伯特著 刘范等译)
  一般说来,大多数人大概都是相当愉快地转入成年时代的。不过也不能否认,青少年期是会出现戏剧性的变化与适应的,这种适应并非总是能称心如意地实现的,往往是经过困难才达到的。视频一《人大十八变》


   >>>第 章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