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在线学习-> 第一章-> 第二节 -> 第一个问题
一、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的历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 (G .Stanley Ha11,1844-1924年)是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人。其典型标志是1904年出版的《青年期》一书。这本书的资料主要来源于问卷和各种测定,其副标题为:一青年期心理学及与其相联系的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具体内容有青年期的身体成长,青少年期的疾病、犯罪、性的发展,在文学、传记和历史中所表现的兴趣,青年期的感觉和声音的变化,感情与本能,对爱情的向往,对自然的感情,成年仪式,信教,社会的本能,理智的发展等等。不难看出,这本书就象是一本青年期的百科全书,囊括了青年期所能发生的任何问题和现象。然而,在这本书中对青少年期本身和它的发展并未给予系统的说明。
    继霍尔之后,一批年轻的心理学工作者也开始了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其主要代表作有F.布鲁克斯的《青年期心理学》、H.霍林沃思的《青年心理》、科尔的《青年期心理学》、哈罗克的《青年的发展》、格塞尔的《10岁至16岁青年》、以及H.霍林沃思的《心理的进展与衰颓》(中文译本为《发展心理学概论》)。其中,H.霍林沃思的《心理的进展与衰颓》出版于1930年,其中一章专门介绍了青年心理,其内容有:公众的仪式,身体的影响,身体变化中所含的心理适应,个别差异,父母的习惯与需要,社会化的过程,怀疑及知识的渴望,青年的智力教育及职业,青年的情绪与情操,情绪的稳定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社会环境的转换和巨变,欧洲出现了青少年的许多不良倾向和新旧两代人的冲突,以及青少年失业等问题,因此,青少年期的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从此,对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在美国展开,而且经过欧洲各国,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国。
    我国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是从介绍欧美的研究成果开始的,其历史还比较短。如1932年徐金泉译的H.霍林沃思的《青年心理》,1933年杨贤江译的美国霍尔著的《青年期的心理与教育》,1933年汤子庸译的美国F.屈雷西的《青春期心理学》,1935年赵演译的H.霍林沃思《发展心理学概论》 1937年丁祖荫、丁瓒同译的美国F.布鲁克斯著的《青年期心理学》,1940年朱智贤译的日本野上俊夫著的《青年心理与教育》等。同时期,我国心理学者在吸收国外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之上,也开始撰写一部分青年心理学著作。但由于当时我国青少年心理的研究还未系统开始,因此,书中的许多资料都是引自国外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例如,1933年出版了沈履著 《青年期心理学》一书,其主要内容包括青年期解剖及生理的成熟,心智发展趋势与解剖生理成熟的关系,青年期与习得反应,青年期与智能程序,青年期与感情生活,青年期与决意现象,青年人格的特质,青年期人格的扰动,青年的道德与宗教人格。
    解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项教育政策和法规的重新确立和修订,为我国心理学的研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由于青少年期的心理一方面具有闭锁性,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风气、历史的变迁、以及教育的发展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可以直接被历史事件所形成,也可以间接地通过把青少年带入这个阶段的生活历史所形成。因此,这些不可回避的现实情况就为揭示青少年心理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带来了很多困难。比较系统地揭示我国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和现象的规律,也还是近几年的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写的《青年心理学》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青年心理学专著。这本著作的主要内容有青年的智力及智力的开发,青年的创造心理与成才,青年的自学心理与职业心理,青年的情绪,青年的意志,青年的兴趣,青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青年的个性心理,青年的爱情与婚姻心理,青年的品德心理,青年的犯罪心理,青年的美感心理。和国外的青年心理学著作相比,不难发现,此书无论从内容还是体系上,都与国外的有所不同。这就告诉我们,青年心理学尽管都是研究人在青年阶段所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以及各种心理现象活动和年龄规律的科学,但由于青年的心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和道德的制约,就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代的青年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不相同。因此,各个国家的青年心理学工作者对青年心理学的解释和所揭示的规律也不尽相同。
引自:(《青年期心理学》 祝蓓里 编著)



    >>>第 章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