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在线学习-> 第四章-> 第三节 -> 第五个问题
五、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智慧的集中体现,英国心理学家波诺的“学思维”教学证明了思维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高的。所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它反映了思维的概括化、内化和简化的程度。思维敏捷性的培养常用的方法有两个:第一个是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提出速度要求,利用青少年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加强速度比赛的训练。
    第二是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高速度的要领和方法。例如,数学教学中运用“速算”的方法,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通过具体化达到“熟能生巧”,一旦“生巧”,既能丰富教学知识,又能锻炼思维品质。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有以下几种表现(1)思维方向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2)思维过程灵活,能自觉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等;(3)思维内容灵活,能举一反三,形成知识的迁移。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思维有直接关系,因而应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入手,提高其思维灵活性。例如,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语文教学中的“一字多词”等都属于发散思维的范畴。学生从各种解法中找出规律,便能举一反三,比盲目多做题效果要好。因此教师应精选例题,按其类型、深度编选适量的习题,启发学生一题多解,进而发展其思维灵活性。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反映在学生的学习中就是善于概括归纳、逻辑抽象性强、能抓住事物本质、开展系统的理性活动。有的学生具有解答各种问题的现成知识经验,但不能独立分析面临的新问题,也就是缺乏深刻抽象的思维,因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用不上。所以,教师应该先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类能力,这种归纳概括能力通常是在学习中外言语和其他间接经验的过程中提高的,因此教师就应注重在概念与原理的教学中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一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式进行:
(1)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
    科学的概念是抽象思维的产物,为青少年提供具体的生动的感性材料,将会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该注意挖掘和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感性经验为教学服务。例如,在物理课上,老师在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可以先在学生面前出示分别盛有水银、自来水和盐水(浓度较大)的三个玻璃杯,让学生猜一猜,如果在三个杯中分别放入薄铁块和鸡蛋会出现什么情况。在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教师进行演示。当学生亲眼见到铁块浮在水银上、一只鸡蛋沉在水里,另一只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时,就会等待老师“解谜”。这时教师再讲授有关沉浮条件的知识,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并掌握原理了。
(2)适当运用变式
    变式就是在保持本质属性不变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变换材料的非本质属性,从而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运用变式教学,可以防止学生思维定势的形成。比如在几何教学中,教师经常把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画在下面(标准图形),但学生因此很容易形成一种定势,当底边出现在上面或一边时就会发生解题困难。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除了让学生看标准图形外,再看一两个非标准图形,以利于其对于概念或原理的全面、正确归纳。
(3)要适时做出语言概括
    在教学实践中,不失时机地对概念做出本质上的概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适时是指对概念或原理进行本质概括时要掌握好时机。过早学生尚未理解,使掌握原理流于形式;过迟既浪费时间又影响知识的及时整理和巩固。一般最好在学生具备了相应的感性知识、对抽象原理基本理解时,及时用精辟语言定义概念,明确原理。
(4)让学生自觉应用概念和原理
    这种应用包括用自己的话重述概念或原理,也包括把概念和原理在新的情景中加以应用。无论哪一种,都必须建立在对概念、原理的正确概括和理解上才能做到。因此,这是检验和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重要途径。




     >>>第 章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