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少年的需要和动机
(一)需要和动机
需要(need)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它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行为的内在驱力,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它在心理活动上通常是以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而被体验着。需要一旦被意识到,就成为激发人们行动的动力,能调动人活动的积极性。需要激发人去行动,使人朝向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求得自身的满足。青少年的一切行动都是由需要所驱动的,没有需要,也就没有行动。
动机(motivation)是指激发和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并将活动导向某种目标的行为动力,是行为的内部动力。它对行为活动具有激发、指向和调节的作用。人的行为与其动机是相一致的,行为总是在动机指引下向一定目标前进,动机越强烈,人的行为目标也越明确。需要被认为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如有机体内部的物质不足时,就需要补给物质,在这种需要的刺激下,人就想办法去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不只是简单活动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复杂活动的动机也是从社会的客观现实向人提出要求,变为人的内部需要后才产生的。动机在引发个体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动机是引发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其体内平衡;动机为个人行为提出目标;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
(二)青少年的优势需要
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的变化,以及社会关系的变化,使得青少年发展出有别于儿童也异于成人的具有代表性的需要结构,他们不但具备人在各个阶段上所必须的需要,而且还有其特殊的需要。青少年典型的优势需要有:
1.独立自主的需要
随着成人感的产生,青少年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束缚,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成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他们要求自己的事由自己来做,不愿别人把自己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在这一时期,家长对他们的亲热的爱抚动作,琐碎的说教会使他们反感,过多的限制,粗暴的指责会激起他们的反抗。
独立自主需要的适当的、合理的满足会带动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但要注意这一需要的满足要与其他方面的发展如辨别能力、知识、意志、自我意识等相协调。
2.友谊的需要
对友谊的迫切需要是青少年期的显著特点之一。友谊是最初独立选择交往对象的依恋心,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最初发展。每一个青少年寻找友谊的动机和目的是不同的,有的为了从朋友身上得到帮助和提高;有的是为了找到自我评价的验证人,把朋友作为一面“镜子”,在“镜子”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映像”;有的是为了寻求模仿效仿的榜样和心理冲突上的辩护人;有的则是为了摆脱孤独,以增强生活的信念和力量等。青少年之间一旦结下深厚的友谊,不仅能在生活上互帮,学习上互助,而且更能思想相通、坦诚相见、忧乐与共,乃至形成相同的人生观和人生目标。
3.理解和尊重的需要
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很多方面都已“成人化”和“社会化”,特别是出现了要在别人面前显示力量,以表示自己已经长大的心理,于是对理解和尊重的要求非常迫切,他们强烈地希望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认可和信任,如果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他们产生温暖感,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缓解他们烦恼不安的情绪,消除心理上的不适应,顺利地渡过青春期。
4.成就的需要
成就的需要是个人对于自己所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去从事、完成,并要达到某种理想程度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对自己提出目标和要求,并为自己的目标做各种准备,成就需要逐渐强烈。这种需要的满足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动机,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不断发现和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5.社会交往的需要
对社会发展的特点,当代青少年有着敏锐的感悟和理解。为此,他们热切渴望家长、老师们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交往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学会与家庭以外的人沟通、交流,比如,他们需要打开家庭“城堡”的大门,把同学请到家,把朋友请到家(包括异性朋友),与他们在一起聊天、侃谈、叙情、道旧等,通过这些方面的沟通,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更主要的是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要。
(三)青少年动机的特点
随着青少年生理的发育成熟、社会生活领域及交往范围的扩大,新的需要大量出现,而由这些需要所引起的动机成为青少年行为的动力,并表现出以下特点:
1.多样性
青少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两方面快速发展的时期,其需要丰富多彩,因而他们的动机也相应具有多样性。青少年动机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相当广泛,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个体还是群体,物质还是精神,青少年的动机都无所不包。青少年的典型动机主要有学习动机、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青少年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青少年为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成就动机是指青少年对于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交往动机是指青少年希望得到他人理解、关心、支持、信任,渴望向同伴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动机。
2.冲突性
如果个体同时具有多种动机,而这些动机的强度相当而又不能同时满足时,就会产生动机冲突。由于青少年面临学习、交往、升学、娱乐等许多选择,常会出现明显的动机冲突。无论是动机内容上的原则性冲突和非原则性冲突,还是动机形式上的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在青少年身上都有突出表现。例如,青少年在文理分科时可能在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学习能力之间产生冲突;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可能在学校的名气和自己向往的城市之间产生冲突。
3.隐蔽性
动机作为活动的内在动力,从外部难以直接观察。尤其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以后,心理出现闭琐性的特征,内心世界逐渐复杂,不轻意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因此,他们的动机更具有隐蔽性,这给了解和预测青少年的动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他们可能对自己喜欢的异性采取回避或攻击的行为表现。但动机的产生、表现和实现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作为行为的动力,通过对行为的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动机,从而为培养和激发青少年的正确动机提供依据。
4.发展性
动机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种水平。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不平衡的时期,其动机发展性的特点也表现得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动机的种类有所增加,动机的水平不断提高。
比如学习动机,青少年最初的学习可能是为了考个好分数而努力,而后来可能是为了考上高一级学校而努力,再后来就可能是为了获得真才实学而努力;再比如交往动机,青少年早期的交往对象往往局限于邻居或者同龄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选择交往对象时,会越来越注重对方是不是和自己有着相同的兴趣和爱好,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人即使离自己很远,他们也会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的取得联系。这也是现在笔友、网友等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且受到尊重的一种体现。
(四)青少年需要的满足和动机的激发
青少年合理需要的满足和良好动机的激发对于青少年行为的合理化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1.青少年需要的满足
需要是推动青少年行为的原始动力,各种需要能否满足直接关系着他们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在满足青少年需要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选择需要
青少年需要的种类繁多,满足需要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并非所有的需要都是正当合理的,也并非所有的满足需要的方式都是正确的。因而,青少年不仅要自觉调节需要层次,选择合理需要,还要知晓各种需要的满足条件,选择正当的方式方法。一个合理的需要如果是通过不合理的方式来得到满足的话,那么这种满足也是不合理的。
例如由于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产生了性冲动,有了欣赏和追求异性的需要,这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正当的要求。但有些青少年自身对友谊和爱情的理解还不成熟,缺乏控制能力,又加之没有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可能采取看黄色书刊、光碟,对喜欢的异性强烈追求以至影响他人生活等不当的方式来满足。
(2)实现需要
需要的满足、目标的实现非一日之功,青少年既要充分调动、合理利用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客观条件,又必须从主观上做出努力,一旦确定了目标,就决不轻易放弃。同时,教育者也应重视青少年的合理需要并引导其实现。
例如,青少年对自尊的需要非常强烈,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教育者可以在集体中适时地关心、鼓励、表扬、称赞他们,使青少年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青少年在获得尊重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教育者可以组织开展有益的活动,例如献爱心、春游、竞赛、文艺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青少年不仅可以熏陶自己,更可以发现他人的长处,赞扬别人的优点,学会尊重他人。
(3)调整需要
大多数需要,尤其是高层次需要的满足需要较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突如其来的变故影响需要的实现,教育者要引导青少年全面地分析原有和现有情况以及变化的原因,适当地调整自己的需要。如果青少年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对抗情绪和对抗动机。
对抗情绪和对抗动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理智型对抗,例如一次考试没有考出好成绩,青少年会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考好,在这种动机的促使下,他会更加勤奋、刻苦。二是非理智型对抗,即产生不正常的情绪,消极不满,将失败归因于老师、家长或自己的无能,或者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需要,甚至出现破坏、违法等恶性行为,或者自我封闭,产生心理疾病。这就需要教育者采取各种措施帮助青少年进行调节,并培养他们自我调节的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需要的不满足性。
2.青少年动机的激发
动机是支配行为的直接原因,要通过激发内在动机、提高成就动机、确立行动目标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青少年的动机水平,形成良好的动机体系。
(1)激发内在动机
激发青少年的动机,要善于变外部动机为内在动机。外部动机是指推动行为的动机是由外力诱发的,外在因素包括奖励、惩罚、酬劳、赞许等;而内在动机是指人的行动出自于个体本身的自我激发。比如,让青少年清楚学习的意义,知道通过学习可给自己带来满足、愉快和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青少年就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内在动机的激发也依赖于—定的赏罚,通过一定的赏罚.可以使外部动机与内在动机相结合,共同推动青少年的行为。
(2)提高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与青少年的学习成绩、行为的主动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成就动机高的青少年对学习活动具有积极的心态,乐于完成任务,喜欢面对挑战,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因此,提高青少年的成就动机对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毅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的意义。教育者应多激励、多鼓励青少年,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坚韧性,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力量去面对困难,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促使成就动机的提高。
(3)确立行动目标
青少年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培养正确的动机导向。在树立目标时既要有物质的,又要有精神的;既要有长久的,又要有暂时的;既要有宏观的,又要有具体的。同时,要将个人的目标与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在确立目标时,必须注意恰当性与合理性,所设目标既不唾手可得,又不高不可攀,而要有一定的难度,是经过自己一番努力可以达到的。另外,一个目标实现后,必须给予及时的肯定,使青少年产生成就感,激励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