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在线学习-> 第八章-> 第三节 -> 第一个问题
一、青少年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interpersonal intercourse)是指人们利用各种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进行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愿和需要的多边交流过程。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际关系的起点。
    青少年阶段的社会交往是丰富多彩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心理的进一步成熟,他们的交往范围比儿童期加大,交往内容也更趋复杂。
(一)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新特点
    任何一个人,从来到世界上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他的父母以及亲属朝夕相处,紧接着就陆续和同龄的伙伴、学校的同伴、老师等生活在他身边的人产生了一定关系。到了青少年阶段,其人际交往出现了新的变化。
1. 交往对象的转变
    交往对象由原来所依赖的父母转向同龄人中的伙伴和朋友。在小学阶段,虽然也存在亲子、师生、同伴三种交往,但更多依赖的是父母。进入青春期后,随着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自立、独立的意识增强,他们开始在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渴望对任何事件都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他们不再一味听从父母的观点,而是喜欢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
    然而,由于面临着许多以前从没有过的烦恼、不安、忧虑和恐惧,又感到无所事从,不能确定自己的情感、不能把握自己情感是否适合某一情境。因此,他们又特别害怕孤独。于是他们在情感上有了其他的依恋对象即同伴朋友。在与同伴与朋友的交往中,他们可以对自己的才能、情感做出适当估价,以适应周围环境。陈梅曾以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其中有一项问题是“你平时将自己内心想的事经常对谁讲?”,并要求被调查者将所列对象按其重要程度排序。小学生的答案为:父母、兄弟姐妹、朋友,而初中生的答案为:朋友、兄弟姐妹、父母。可见,同伴关系在青少年心目中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2. 交往意识的转变
    交往意识由原来寻求玩、娱乐的伙伴到寻求能理解、认同自己的伙伴。例如,随着青少年需要层次的不断递增,他们不再局限于儿童时期低层次的生理和安全需要,高级的需要例如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自尊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都大踏步地走来了。所以,青少年的交往摆脱了儿童时代的游戏色彩。对他们来讲,与人交往不仅仅是为了玩和娱乐,更主要的是为了寻找能够理解自己并能帮助自己缓解青春期紧张和不安的伙伴,要求别人在心理上给予认同和支持。
    在择友标准上,青少年更注重内在品质和情趣,强调对方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等。他们很少考虑朋友的家庭地位和经济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视彼此心理的相容,希望朋友之间既相似又互补。
3. 交往方式的转变
    交往方式实现了由团体交往到小群体的交往。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地增强、身心方面矛盾的涌现,而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表露自我并能保守秘密的朋友,而交友团伙不具备这种功能。因此,青少年交友范围逐渐缩小,最要好有朋友一般是一至两个,交友内容也逐渐从活动的外在层面向内在认识和体验方面发展。他们不主张朋友越多越好,选择朋友时很慎重,一旦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交往的亲密性很高,能做到坦诚相待,心心相印,无话不谈。也就是说,青少年感情重心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几个朋友。
(二)青少年人际交往的作用与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衔接无忧无虑童年期和独立承担责任的成人期的断带时期,也叫“心理断乳期”。如果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缺少人际交往或人际交往效果不好,则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及个人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际交往对青少年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
1. 人际交往决定着青少年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而这种过程主要是通过人际交往来完成的。青少年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彼此传递一定信息,这使得青少年可以直接地习得态度和价值观,获得许多从成年人那里得不到的信息,如关于青春期身体的发育、性需要的知识和体验、怎样和同伴相处等等,这些都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
    同样,人际交往也有助于个性发展。首先,青少年通过学校交往,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发展了自己好的品格,同时,他们在与同学的比较中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确定了衡量自己的参照系。其次,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青少年在认识自己同时,对自己的评价也更客观了。最后,通过交往还可以更好的认识他人。青少年接触的人多了,就可以不断得到良性刺激、信息,能力和人格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所以通过社会交往同样也促进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2. 人际交往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需要之一,为了生存和发展,一个社会人不仅需要合群,还需要通过人际交往去满足身心健康的需要。
    有这样一个实验:让你呆在一间房子里,这间房子没有窗户,没有钟表、电话、电视、收音机、笔纸、书报,只有一盏油灯,一张床,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以及洗漱设备。传送带会按时给你送饭,你看不见一个人,但每天给你100元钱,问你能呆多久?在这个剥夺实验的最开始一段时间,也许你可以睡觉、思考问题。但长此下去,每天给你200元钱,你大概也难呆下去。这种孤独、隔离破坏了一个人应付日常交往的能力,使一个人心理变态、精神崩溃,变成心理学家的实验品。
    在青少年阶段,如果个体交往处于良好状态,经常和同学、朋友、老师交流思想,参加团体活动,那么他既可以从中体验到信任、友谊与支持,也可以密切与他人的关系,得到相互间感染。同时,通过与他人交流,把自己担心的、害怕的事情说出来,还可以减轻焦虑。如果情形与此相反,一旦缺乏交流与沟通,个体经常处于抑郁、忧虑等情绪困扰之中,在人际交往方面困难重重,那么他就可能产生恐惧、孤独、疑虑,甚至会产生攻击性行为。久而久之,不但心情不愉快,甚至可以发展为身心疾病,影响健康。
3. 人际交往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成就
    同学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往的好坏对学习有很大影响。在同伴的支持、鼓励、互助或者督促、监视和竞争的压力下,青少年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有研究指出,青少年学习技能不佳时,鼓励其与同伴相互交往,可能较大地提高学习成绩;相反,一位同学如果处于一种消极的同伴关系中,一贯被同伴拒绝冷落,那么会引起他的破坏行为和消极情绪,对学习产生否定态度,降低学习效率。
    与此同时,青少年在交往中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对于其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英国作家肖伯纳说得好:“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可见,通过与同学、教师的交往、交流,青少年会受到启发,打开思路,产生灵感,解决一些自己百般思索也解决不了的问题,甚至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第 章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