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资源

你已学习:

特色资源>>案例库
案例库
 
洋洋对毛巾的依恋情绪
 

洋洋是一个24个月大的孩子,入园第一天,陌生的环境让他感到好奇,情绪基本稳定。但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洋洋情绪极度的不稳定,间断性的哭闹不止。第四天,妈妈送洋洋来幼儿园时,拿出一块大毛巾说:“老师,洋洋一哭,就把毛巾给他,让他抱着,他就不会哭了”。妈妈还对洋洋说:“妈妈把毛巾放在抽屉里,要,你就自己去拿。”话音刚落,只见洋洋就一把抓过毛巾,紧紧地抱在怀里。这一天,洋洋的情绪有了明显的转变,哭闹的现象也减少了许多。

自从洋洋有了毛巾以后,他的情绪一天天的趋于稳定,但洋洋对于毛巾的依恋则已经到了形影不离的程度:上课、做游戏的时候手里拿着毛巾;吃饭的时候将毛巾放在饭碗的旁边,嘴巴脏了就用毛巾擦一擦;睡觉的时候把毛巾塞在嘴里,吸吮着毛巾入睡;甚至连上厕所的时候,也把毛巾拖在地上跟着跑,还时不时的把毛巾含在嘴里,咬着走。即使毛巾已经十分龌龊,他也从不放手。我们几次试图从洋洋手里把脏脏的毛巾拿走,但只要洋洋一离开毛巾,他就立刻产生强烈的反应:趴在地上,连滚带爬嚎啕大哭,并不停地喊:“毛巾!毛巾!毛巾!”当毛巾再次回到他的手上时,他便把毛巾死死地抱在手中,情绪也随之慢慢的稳定下来。经过几次与毛巾的“生离死别”,洋洋变的很紧张,再也不让毛巾离开他了。

个案中洋洋的行为也许你并不陌生,在平时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含咬、吮吸自己的手指头;睡觉的时候抱着小枕头,或是要摸着成人的眉毛才能安然入睡……这些现象都同属于依恋行为,只是在行为上表达的方式各不相同。产生这种依恋行为的普遍原因是由于孩子的情绪情感得不到满足、环境的影响、社会交往能力弱等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但作为一个独立、特殊存在的个体,他们依恋行为的成因也有着不同的特性和差异。因此,对于案例中的洋洋,我们有针对性地分析其个体特征、家庭背景等,寻找其行为形成的原因,尝试在普遍共性中探究个体行为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