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二章 >> 第三节 荀子“叛教”——儒家思想稍稍转向

三、荀子的天道观
     “天”的问题是一个到现在也被关注的问题。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天”被人格化了。到了孔子的时候,天的人格性被淡化,孔子将天命视为一种盲目的主宰一切的力量。荀子吸收了道家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天道观”。当然荀子的天道观并非是对道家的自然模仿,他在承认天道的同时更加肯定了人的作用。

     由于孔子已将天的人性弱化了,并且认为天是盲目的,荀子在吸收道家思想的同时,对孔子的天说进行改造,在他看来,天更像是一种规律、一种客观的东西,没有理性和好恶,天是自然的而非具有人的意志的神,宇宙的生成不是神创造的,而是自然运动的结果。“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荀子揭开的天的神秘面纱,他认为“天威并非难测”,天的运动是客观的、无意识的,天不会用风调雨顺来赞美圣王,也不会用灾难来惩罚暴君,荀子批判了传统的宗教迷信的报应观,认为自然的变化与国家的治乱是没有关系的;天是有一定规律的,而这些规律人是可以发现的,但是人只能遵守这些规律,不能违反。因此,“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便是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荀子将天和人划分开来,他认为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二者是互不干扰的。国家的治乱,在人而不在天,二者各有不同的职责。这是荀子的“天人相分”思想。当然天和人之间并不是绝对的没有联系的,荀子看来对于那些了解“天道”的人而言,与其敬畏上天,迷信上天的权威,期待上天的恩赐,不如正确的利用“天道”来为自己服务。荀子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认为,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利用天道为自己服务。

    上一页   第7页  下一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