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二章 >> 第一节 孔丘出品——儒家的产生

     每逢乱世,总会有一批优秀的思想家诞生。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争霸而互相攻伐不已,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的同时,也为优秀思想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儒家终于在前人文化的基础上诞生了,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后继者孟子的思想是前后相继的,但在荀子那里出现了稍稍的转向,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把握儒家早期思想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孔丘出品——儒家的产生

一、儒家学派的诞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鲁国昌平乡的一户孔姓人家的第二个孩子出世了,他就是孔子,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家道中落逃到了鲁国。年幼时的孔子聪明好学,在20岁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博学了,而且很喜欢研究周礼,后来曾向老子请教周礼,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博学好礼”。从外貌来看,孔子也并非人们印象中的文弱书生的样子,据说孔子身高两米左右,并且长的孔武有力,善于射箭。

     后来儒家的“学而优则仕”的精神充分反映在孔子的身上,孔子十分热衷从政,想做一个伊尹一样的人,辅佐君王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一展胸中之抱负。但孔子的仕途多舛,他曾受到鲁国君主器重,但后来因为鲁国内乱逃亡在外,逃亡到了齐国虽然受到当时统治者齐景公的器重,但始终没有得到重用。51岁的时候回到鲁国受到重用,史载“鲁国大治”,但因为想帮助鲁国国君夺回权力而得罪了鲁国的当权派又被排挤出鲁国。从而开始了他周游列国的生活。

     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每到一地都会想统治者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是除了宋国对他的态度稍显友好之外,其他的国家对他的主张并不重视,甚至宋国有时对孔子也采取敌对的态度,孔子在周游期间屡遭危险数次被围困。后来终于心灰意冷,返回了鲁国。

     孔子的政治抱负虽然没有实现,但他却开创了一个影响至今的学派——儒家。孔子从30岁的时候就开始招收徒弟,他虽然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却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正是孔子打破了贵族对于教育的垄断,开办了私学,成了我国普及教育的先驱。据说孔子的弟子达到3000人,其中才能出众的有72人,便是著名的72贤。孔子及其弟子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后来就形成了儒家学派。正是由于孔子及其后世弟子的努力,使得儒家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唯一能与墨家并称为“显学”的学派,其中墨家的政治团体色彩更浓一些,而儒家的学术氛围更浓。

     作为一个杰出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教育主张。他首先是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认为一切人不分等级高低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诲人不倦”,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则要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讲,不要仅仅是善于学习知识,还要善于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而且还要学会总结,才能“温故而知新”,学习和思考一定要相结合,否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求学的态度上,孔子提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任何人都有自己不知道的知识,遇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应当以人为师虚心求教。这些主张都对后世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还特别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整理,以便在教学的时候有相应的教材,他曾对西周以来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编辑,所编书籍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后世所称“六经”,除了《乐》后来失传之外,其他的五经都流传下来。这五部书后来被奉为儒家经典。

    上一页   第1页  下一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