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二章 >> 第三节 荀子“叛教”——儒家思想稍稍转向

第三节 荀子“叛教”——儒家思想稍稍转向

     荀况,字卿,被后人成为孙卿、荀卿,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后担任出国兰陵县令。在很多人看来,荀子也许并非“单纯的”儒家学者,他的思想还有其他学派的影子,并且他的两位高徒——韩非、李斯都是法家巨子,使得历代学者都怀疑荀子的儒家身份,荀子也因此受到许多学者的抨击,因而世人多称“孔孟”,却没有将荀子纳入其中,但正是荀子开辟了如后儒家的发展之道。

一、海纳百川——荀子对于百家思想的吸收
     荀子对百家的学说都有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学说,他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并在儒家原有学说的基础上,对各派的思想进行总结和扬弃,将他们纳入到儒家之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而他思想准确的反映了东周以来社会制度的变革,使得儒家更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也变得逐渐被统治者所接受。

     荀子生活在战国末期,在这段时期内百家主要的流派都已出现,并且各家的思想在不断的交流、争论和总结中也相对成熟,荀子对于百家学说的批判吸收(其中最主要的是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客观上也使得他自己成为了诸子百家中“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荀子的著作很多,在汉代流传的就有三百多篇,后来经过学者刘向的编订,有所增删,定著为三十二篇,这三十二篇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哲学、政治、经济、文艺、教育等方面,并且荀子在每个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还包括荀子弟子所编的记录荀子言行的部分,流传至今就成了《荀子》一书。

    上一页   第5页  下一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