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四章>> 第二节  儒学地位的动摇及维护
二 儒家对于道家思想的吸收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当政垄断仕途,引起了士人的不满,当时的太学生已达三万人,于是形成了与宦官对抗的政治力量,他们互相标榜,批评宦官专权乱政,以郭泰为首开始公开和宦官集团对抗。这种书生与朝廷的对抗导致了前后两次党锢之祸,士大夫一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清议的内容也由时政转向了探索本原。

     到了三国后期,魏国司马氏父子专权对于忠于曹氏的士人采取高压政策,使得很大一部分士子怯于从政不得不放弃仕途。当时的道家思想重新流行起来,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得到了士人的重新重视,士人鉴于当时的政治状况不得不放弃儒家的入仕梦想,转而终日沉迷于酒色,徜徉于山水,张口所谈论的就是玄学,这就是所谓“清议”。

     玄学是儒生通过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得到的产物,所谓“玄”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魏晋时期的玄学包括立言和行事两个方面,专门讨论“超言绝相”的本体论问题,“在儒而非儒,非道而有道”形象的描述了玄学的特点。他们将《道德经》、《庄子》、《易经》作为自己的经典,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人。

     玄学是在汉代儒家衰落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吸收道家思想而产生的,它以道家思想为骨架,将儒家思想从汉朝繁多的经学中解放出来,意在调和“自然”和“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玄学讨论的主要是关于“本末有无”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根据不同的观点可以分“贵无派”和“崇有派”。玄学虽然反对两汉时期繁琐的儒家经学,但由于玄学本身就是由儒学演化而来的,因此他并没有彻底否定儒学,相反,玄学最终还是回归到了儒家的纲常名教之中。

    上一页   第4页 下一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