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第七章 --> 第一节 责任、同理与关注  
 

第一节 责任、同理与关注

  本章的内容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可能觉得乏味枯燥,因为其中涉及的所有名词在老师心中已是耳熟能详。老师们渴望标新立异,渴望用全新的词汇解释全新的生活和工作,解读我们的学生。我期望用一个词语描绘本章内容,融合教师需求与经典需要之间的差异:教育词汇“心”解;让我们在诸多的案例中重新感悟这些教师必备的素质。
首先,我们来谈谈责任心
  有责任心的老师未必是一个优秀的教师,没有责任心的教师一定不会是优秀的教师。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把责任心比作“知识”,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是如果知识掌握在具有破坏性、攻击性、心术不正的人手里,那么它所展现出来的力量也会很大,不过是一种破坏性力量;责任心也如是,如果一个有着丰富教学技能与教育机智的教师拥有强烈的责任心,那么他将能够创造教育的传奇,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帮助、指导和促进作用;相反地,如果责任心掌握在没有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手里,那么为了尽这份“责任”,这位教师必然采取让孩子无法接受的方式来展现,体罚、变相体罚,“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死缠烂打;或者伤害自己:对学生失望、助长教育枯竭感、情绪低落、压力陡增等等。责任心是一把双刃剑,它体现着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期望。但如果没有合适恰当的教育方法,责任心往往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创伤和不幸。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案例,看看你如何评价该老师的做法:

  我觉得老师们应该从多个角度看待教师责任心。有责任,更要有展现责任的艺术水平。
  另外,说起责任,我们不得不谈到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教师承担责任的能力。有不少老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但是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失误却没有承担责任的意识与勇气。
  孩子出现问题,老师不再把所有的原因归结为家庭的不良教育和影响,不再一股脑儿归咎为周边环境的脏乱差,而是要从自身寻找问题,从自己的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寻找原因,从孩子在班级以及学校行为、学习表现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当的教育方法,这就是承担责任的精神和意识,而不是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相互推卸。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