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网络课程

 

(第九章)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在对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各种因素做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这些影响因素去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

    外部强化可激发外来动机,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情境中,教师可以运用目标、反馈、评价、表扬、批评、竞赛等各种强化手段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外来动机。

   (一)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指引学习的动机作用。长远目标的动机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但离开近期具体目标,其功能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要求。目标的高低要因人而异。要尽力与个人的学习能力相一致,过高的目标,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差距较大,学生可望而不可即,过低的目标,又缺乏挑战性,只有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才能有最佳的动机激发作用。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也将进一步提高实现目标的动机。

   (二)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例如,看到批改后的作业,考试的成绩等,既可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又可通过反馈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均可激发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关于了解学习结果对动机的激励作用已为许多实验所证明。

    布克(W·F·Book)与诺维尔(L·Norvell)让两组大学生以最快速度和正确性来做练习(减法,速定字母a等),连续进行75次,每次30秒。在前50次练习中,甲组知道每次练习的成绩,B组不知道。自第50次练习开始,两组条件对换,结果前50次甲组成绩比乙组好,后25次甲组成绩变坏了,乙组成绩明显上升(见图9-2)。

 

 

9-2  了解结果与不了解结果成绩比较

   (三)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具有强化作用。佩奇(E·B·Page)曾对74个班中学生,共两千多人进行实验。他把每个班中学生都分成三组,给以不同评价。第一组为无评语组,只给甲、乙、丙、丁的等级;第二组为顺应评语组,即除标明等级外,还按照学生的答案给以相称的评语;第三组为特殊评语组,对甲等成绩者,评以“好,坚持下去”,对乙等成绩者,评以“良好,继续前进”,对丙等成绩者,评以“试试看,再提高点吧。”结果发现:顺应评语针对学生答案中的优缺点作评定,效果最好;特殊评语的内容针对性不够,虽有激励作用,但不如顺应评语;无评语的成绩明显低落。因此,教师对学生作业、测验等进行评价时,不仅应打分数、评等级,还应加上有针对性的评语,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表扬、批评做为学习的外部诱因,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赫洛克(E·B·Hurlock)在实验中将106名四、五年级学生分成四个等组,在四种条件下做加法练习,A组为受表扬组,B组为受训斥组,C组受忽视组(旁听甲乙两组受表扬与训斥),D组为控制组(单独进行,不受任何评价)。结果表明:(1)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动机,对学习起促进作用;(2)适当的表扬效果明显优于批评;(3)批评的效果比不做任何评价为好(见图9-3)。

 

9-3  不同诱因对算术成绩的影响

    此外,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于成绩较好,但有些自傲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

   (四)适当开展竞赛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切拨曼(J·C·Chapman)和费得(R·B·Feder)在实验中,让五年级两个等组的儿童进行十天(每天十分钟)的加法练习,竞赛组的成绩每天都在墙上公布,并为优胜者贴红星;无竞赛组只做练习,无任何诱因。结果竞赛组的成绩优于无竞赛组(见图94)。

 

 

9-4  加法练习竞赛成绩比较

    然而,竞赛必须适当。过于频繁的竞赛不但会失去激励作用,反而会制造紧张气氛,加重学习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因竞赛失败而丧失学习信心。

    因此,为使竞赛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竞赛要适量;(2)选择竞赛的方式,使不同学生在竞赛中都有获胜的机会。例如,可以按能力分组竞赛,也可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已竞赛。

 主    页  教师简介  课程简介  在线学习  案例实验  教学大纲  学习资源  影音资源  思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