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网络课程

 

(第三章)第二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四、遗忘和复习

  (一)遗忘

   1.遗忘及其原因

  遗忘(forgetting)是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遗忘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图3--4中的信息加工模型。你会看到各种不同的记忆贮存形式都有信息的丧失。如果人们不对感觉记忆中的信息给以快速的注意,它便消失且不能恢复。工作记忆中的信息经复述能被保留,否则的话,信息将被替换掉或被清洗掉而不能恢复。信息经过复述或组织而进入长时记忆后,仍将出现遗忘。为什么会出现遗忘呢?

   一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干扰造成的。干扰(interference)是指在学习之前或之后学习的别的东西分散了对当前学习的注意力从而造成了信息丧失。实验研究表明,干扰有两种,一种叫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例如,实验者让两组被试学习字表,第一组被试在学习前进行了大量的类似的学习和练习,结果只记住了字表的25%,第二组被试没有进行先前的学习,结果记住了字表的70%。另一种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叫倒摄抑制。例如,实验者要求被试识记个无意义音节,达到一次能背诵的程度。然后,一部分被试即行入睡,另一部分则照常进行日常工作。结果表明,照常工作对回忆所学材料起了干扰作用,其回忆效果低于学习后即入睡组的效果。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称为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而遗忘最多。

    另一种观点认为遗忘和提取失败有关。许多研究者认为,当遗忘发生时,学习者并非真的“失去”了信息,而是学习者不能提取信息。在试图提取信息时,人们常常意识到他们在长时记忆中贮存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们无法准确地说出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舌尖现象”。比如,当你看见一张脸时说:“我认识她,但是她是谁呢?我是怎么认识她的?”答案似乎就在嘴边,可就是说不出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贮存时没有做适当的加工或者找不到适当的回忆线索。

   2.遗忘的进程及其影响因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lls,1885)最早研究了遗忘的进程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除时间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材料的性质。一般认为,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得慢,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得慢。

      (2)学习材料的数量。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一次学习的材料越多,遗忘越快,材料少,则遗忘得较慢。

   (3)学习程度。对所学习的材料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为过度学习。心理学实验证明:在达到100%的学习程度以后,再继续多学几遍并不是浪费,而是很有必要,过度学习无论从保持量还是防止遗忘的数量来看,都要好于恰能背诵的学习。因此,学习不要满足于刚刚记住,但过多的过度学习也是不必要的。实验证明:150%的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

    (4)加工程度。学习时是否对所学材料做认知加工,对遗忘有重要影响。单纯地复述材料,保持的效果较差,遗忘较多。经过学习者精制和组织的材料遗忘得较慢。

   (二)复习

    为了防止遗忘,在学习之后,我们还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有效地组织复习的条件与方法如下:

    1.及时复习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为了防止遗忘首先就要及时复习。许多学生认为,刚学完没必要复习。但若过了很长时间再去复习,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记忆已发生了“大塌方”,这时的复习,几乎相当于重学,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作为学生,应力争做到当堂复习和当天复习。不要等到考试了才想起复习,搞突击,开夜车,这无疑于“临渴掘井”,经果只能搞得自己“焦头烂额”。

    2.分散复习

  即使做到了及时复习,也不能一劳永逸,复习还要多次经常地进行。许多实验证明,给以同样的时间,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比如,复习外语单词,早晨用30分钟的时间集中复习,就不如早晨、中午、晚上各用10分钟时间的分散复习效果好。需多次进行的分散复习,一开始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以后复习的间隔时间逐步加长。

    3.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

  伊万诺娃在实验中将学生分为两组复习同一段课文。A组是单纯阅读组,让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反复阅读四次;B组是阅读与尝试回忆给合 组,让学生对课文阅读一次,尝试回忆一次,再阅读一次,然后再尝试回忆一次。在复习完之后的1小时、1天和10天,分别对两组学生的记忆成绩进行测验。结果发现,单纯阅读组的成绩分别是记住了课文的52%、30%和25%;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组的成绩分别是记住了课文的75%、72.5%和57.5%。可见,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可以使复习效果大大提高。

    4.部分与整体相结合

  将一篇文章分段记忆,还是整个记忆,这是指在记忆内容上的一种分配方式。将文章从头到尾一遍又一遍地记,直至将整篇文章记熟为止,这叫整体法;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记熟一个部分,再记下一个部分,直至将各个部分都记熟为止,这叫部分法。 如果将一篇文章先从头到尾通读一至数遍,然后再分段通读和记忆,最后再从头到尾通读,直至能熟记为止,这种整体--部分--整体相结合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综合法。

  这三种方法哪一种效果最好呢?实验证明:部分与整体相结合的综合法是最佳的方法。沙尔达柯夫在实验中将被试分为三组,使用整体法、部分法和综合法记同一首诗。结果熟记所需时间分别为:整体法8分钟,部分法16分钟,综合法6分钟。20天后回忆时需要提示的次数分别为:整体法4次,部分法7次,综合法1.5次。综合法所以最为出色,显然在于它将整体法“把握全局”的优点与部分法“各个击破”的优点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5.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运用视觉、听觉、运动觉、触摸觉等多种感官协同记忆,比单独用一种感官的效果要好。在一项实验中,让被试记10张图片,第一组单靠视觉去记忆,结果记住了70%,第二组只是听别人说图片上的内容,结果记住了60%,第三组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结果记住了86.3%。可见,多种感官相结合的记忆效果最好,这是由于运用多种感官给回忆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主    页  教师简介  课程简介  在线学习  案例实验  教学大纲  学习资源  影音资源  思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