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是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美国心理学界建树甚丰,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学识跨越许多领域,被誉为“现代的多面手”。198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一)基本观点
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 ,也称替代学习 (vicarious learning),是班杜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其义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学习者可以不直接作出行为反应,也不需要直接体验强化,而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下的行为及该行为所带来的正面或反面的后果就可完成学习。例如,儿童学习新歌或做家务、玩游戏等,几乎与其父母的活动一模一样,他们常常在观察之后立即仿造出一连串的新行为,这就是观察学习的结果。班杜拉把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对学习者本人的影响称为“替代性强化(Vicarious reinforcement)”,而学习者通过对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所完成的学习又称为“无尝试学习”。
观察学习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或反应再生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也就是说,个体要成功地模仿一个模式,那么,他/她就必须:(1)注意这一模式;(2)有保持所看见内容的符号的形式;(3)必须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才能复现这种行为。如果这些条件都合适,个体就知道如何去模仿这一模式。否则,就不可能模仿。个体实际的操作是由偶然的强化所控制,其中很多是替代性的。实际上,这四个成分并非是完全分离的,尤其是强化过程,会影响我们注意的对象。比如,我们常常注意强有力的、有权势的、有威望的模式,因为我们发现模仿他们远比模仿差的模式要好,这可导致积极的结果。
班杜拉还十分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所谓社会学习,是指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是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按某种行为去行动。班杜拉专门研究了社会学习对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自我强化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的作用。
:观察学习的过程
(二)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观点
概括起来,班杜拉关于青少年心理的观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班社拉强调榜样在青少年行为形成中的作用。榜样的特征和观察者本人的特征都会影响观察学习的过程。青少年期是最喜欢模仿他人的时期,因此,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榜样就非常重要。同时,电影、电视、书籍等一切青少年能够接触的传媒都会成为青少年学习、模仿的榜样。
第二,班杜拉指出,观察学习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主要形式。班杜拉认为青少年所具有的知识经验、社会规范、思想观念和态度等,主要是通过观察学习如模仿和认同得来的。所谓模仿是指青少年对榜样的仿效,其作用是使个体学到其以前不曾学到的新行为,可以使原有的潜伏着的行为表现出来,也可以使已有的行为得到强化或改变。青少年常常模仿的榜样有三类:(1)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即观察中的人,如父母、老师和同学等;(2)电影、电视中的人物形象;(3)符号模型,如文艺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行为。认同是指深层的模仿,是学习行为的内化过程, 它不只是模仿榜样的外部行为,还能学到榜样的内在品质。模仿的行为经过认同,就成为个性的一部分。模仿和认同是使青少年学到好的行为和品质,还是使他们学到不好的行为和品质,这主要取决于榜样本身的社会价值和青少年对外部或内部奖赏的预期。
第三,班杜拉还指出,观察学习不是机械的模仿,它是一种比模仿更复杂的学习形式,其中包含有中介的认知因素。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区分为以下3种:①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如幼儿的大部分模仿行为。②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以后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如青少年看了枪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③创造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第四,班杜拉强调,人的行为不仅仅由直接经验和观察到的外部奖惩所决定,它们还会接受自我奖惩的调节。如果行为只受外部环境的摆布,那么人就会像个风向标一样,需要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各种刺激的影响。实际上人类的绝大部分行为都受自我强化(Self- reinforcement)的控制,人根据自己设立的—些行为标准,以自我奖惩的方式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调节。班杜拉进一步指出,青少年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各种措施和方法使之学会自我调节,从而适应复杂的社会。
第五,他强调替代性强化的作用。替代性强化是指人们通过对他人行为受到奖惩而相应地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观察到的他人的行为结果能够以与直接经验的结果同样的方式调节育少年的行为,这再一次提示人们,教育者应该正确和适当地使用各种奖励和惩罚手段。
最后,班杜拉反对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他认为青少年期虽然是人生的一段困难时期,但并非是必然的骚动期。班杜拉认为。在青春期到来时,大多数青少年已经内化了父母价值观中的大部分,因而父母对他们的限制和控制已经减少而不是增加;早在儿童期父母就已经开始训练其独立性,所以许多方面在青少年时已经完成;青少年选择的同伴的价值观不仅与自己的类似,而且也与父母的价值观类似,所以同伴团体通常会加强和巩固父母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三)对该理论的评价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从人的社会化角度研究学习问题,指出观察学习、强化、自我调节在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发展上的重要性,从而使其学习理论更加贴近儿童青少年真实的学习过程。班杜拉还认为,人的行为变化,是人的行为与环境相互决定的结果,既不能把人的行为变化仅仅归结为环境因素,也不能仅仅归结为个人的内在因素,强化与认知相结合是其理论的特点之一。这种相互决定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学习的特点,也为我们科学地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及个性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但是,尽管班杜拉在其理论中提到了认知因素的作用,但他的整个研究依然是围绕着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行为进行的,并没有把认知因素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他最终要说明的仍然是行为。所以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实际上仍然缺乏对认知因素的充分认识,就其整个理论体系而言,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仍然属于行为主义,只不过是一种“温和化”、“自由化”的行为主义,或者说是一种新的新行为主义。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两种新理论
理论的启示
综合分析上述几种理论观点不难发现,华生的行为主义强调外部刺激和强化的作用;勒温的生活空间论重视的是社会环境和社会化的过程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哈维格斯特的发展课题论强调每个年龄段社会所要求个体完成的发展课题;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则强调榜样的作用和观察学习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这些理论观点无疑为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宝贵的参考资料,它们突出了环境特别是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这在当今社会有着积极的、突出的意义。但由于它们皆偏重于社会环境和后天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把环境和教育看作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而或多或少地忽视了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这些理论仍属片面的发展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