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在线学习-> 第二章-> 第三节 -> 第三个问题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瑞士杰出的生物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识发生论的创始人,也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
(一)基本观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前两种理论不同,它把注意力的中心放在智力发展、认知过程、个人完成某种逻辑运算的能力上。
    皮亚杰对制约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种:成熟、经验、环境和平衡。
    (1)成熟。皮亚杰认为神经系统的成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生命的头几年,但成熟不是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2)经验。个体在周围环境中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是智力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些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经验因素不是对智力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3)环境。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决定了社会性相互作用和社会经验的传递,该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4)平衡(equilibration)。平衡因素指的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的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适应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又分为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种形式。同化指个体把新的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e))中并引起认知结构的扩展,它属于量的变化,即“同化于己”。例如,已经学习过几何图形基本概念的青少年在遇到多边形时会把有关多边形的新知识纳入其关于几何图形的认知结构而并不改变这一结构。顺应是指个体通过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立新的图式来适应新的情况,它属于质的变化,即“外化于物”。例如,已经具有“鸟会飞,会飞的动物是鸟”这一经验的儿童在学习了“蜜蜂会飞但不是鸟”这一知识后用其已有的关于鸟的认知结构不能适应这种新情况,只能改变他/她原有的认知结构(“会飞的动物是鸟”)来实现其心理平衡。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机制之间不断从某一水平的平衡向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转变,这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皮亚杰理论中的认知发展机制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会依照一系列的阶段发展并且各阶段之间有着质的不同。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智力水平只限于感知运动,他们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2)前运算阶段(2-7岁)。在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符号性的特点,能够用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具有直觉性、非逻辑性和自我中心性的特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具有了符号性和逻辑性,能够运用符号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性和心理操作能力。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皮亚杰的心理操作概念与数量守恒实验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15、16岁)。在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达到成熟的阶段,他们拥有成人所具有的逻辑运算形式,思维具有抽象性,克服了具体运算阶段的限制,其情感和道德也表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二)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观点
    皮亚杰指出,大约从12岁开始,儿童便进入青少年期。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变化,这时青少年已经达到了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即形式运算阶段,其认知能力如分类能力、假设演绎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提高。

:皮亚杰的钟摆实验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第一,过渡年龄(12岁一15岁)的主要特征是:少年应用客体进行思维运算的抽象能力成熟了。这种思维运算的复杂化对其它生活方面(其中包括情绪)有重要影响。青少年在进入形式运算时期后,开始对一般理论、公式等特别感兴趣。在某种意义上说,爱好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年龄特点。对他们来说,一般比个别占绝对优势。他们创造自己的政治理论、哲学理论,制定自己的幸福与爱情的公式。正如皮亚杰指出的,甚至少女关于未婚夫的幻想也有其特殊的理论,它把许多特点联合起来,而这些特点或者彼此完全相抵触,或者很少结合在一起。
    第二个特点与形式运算思维有关,即可能性与现实性这两个范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儿童首先是考虑现实性,而青少年则是把可能性这个范畴放在首要的地位。这既是由于儿童青少年的情绪特征和地位特征所致,也是由形式思维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形式思维只认为现实性才是可能实现的范围的一部分。由于进行逻辑思维时不只应用现实的客体,而且还应用想象的客体,所以要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就必须进行智力上的实验,以特殊方式来运用概念和公式等等。由此可见,青少年思维有着独特的自我中心性:这种自我中心性是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有受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青少年会把整个周围世界同化到自己的一般理论之中,用皮亚杰的话来说,青少年的做法是,世界应当服从体系,而不是体系服从现实。

:遗传与环境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共同决定论
(三)对该理论的评价
    皮亚杰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心理学体系的核心,对世界各国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描述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图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它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观点揭示了青少年认知发展过程中的质的演变,对正确认识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此外皮亚杰强调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动作是心理发展的起源、同化与顺应是心理发展的两种机制以及关于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的论述都充满了辩证色彩,这种辩证的观点也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对皮亚杰理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他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认知过程,从而忽略了儿童动机和情绪生活的发展。这对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第二,关于智力完全形成的更大的年龄,皮亚杰根本没有涉及。很多人认为,个体智力的发展,并非像皮亚杰所认为的那样,在15岁时就达到了顶峰—形式运算阶段,而是还存在着更高级的辩证思维形式。第三,儿童智力的发展也并不像皮亚杰所描述的那样以“全或无”的形式进行,在皮亚杰那里,各发展阶段间是不连续的、间断的,比如青少年就必然会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事实上,许多重要的能力在儿童年幼时就已经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能力将随着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增长而增长,一直到成年期。
    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的不足之处已越来越明显,但这并不能抹煞或降低皮亚杰发展理论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理论的启示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斯普兰格的第二次诞生论把青少年期看作心理混乱、不安需要重新构建的阶段;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则强调自我同一性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注重青少年的智力发展特点;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则偏重于道德意识、道德判断的发展。这几种理论观点都从心理过程本身的发展出发阐述了青少年心理的发展,虽然认为遗传和环境都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但心理结构、心理机能等心理过程才是更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才是首要的因素。因此,这种理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偏执遗传或环境一端的决定论,具有了相互作用论的优点和长处,但是它们仍未能完全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和科学性。




       >>>第 章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