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在线学习-> 第六章-> 第二节 -> 第三个问题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前苏联心理学家科恩指出:“青年初期最宝贵的心理成果是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发现对于青少年来说,等于一场真正的哥白尼式的革命。”随着青少年性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熟,社会、成人对其态度的改变,他们越来越把注意力指向自身,不仅自我意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而且自我意识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深刻。总的来说,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 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
    自我评价和自我概念是自我认识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也是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前提。因而,了解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主要应该了解青少年自我评价和自我概念的特点。
1.青少年自我评价的特点
    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是指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人格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它是自我认识中最重要的指标。个体自我评价的能力到高中阶段才渐趋成熟,青少年自我评价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的独立性
    儿童开始进行自我评价时是以成人对他们的评价为依据,具有较大的依赖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评价开始出现独立的倾向,并努力摆脱对成人、权威的依赖,表现出某种反叛的对抗和主观上的偏执性。在评价的标准方面则表现出更重视同龄人的意见而忽视成人的意见。
(2)评价的概括性
   儿童时期自我评价主要集中于外部行为,表现出注重行为结果,而不能从内部动机来评价,且评价具有直观、具体的性质。例如,在评价自己是否达到好学生标准时,小学生常用“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做作业,听老师的话,不骂人,不打架”等描述来进行评价。进入青少年期后,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迅速提高,社会化进程加速,使得自我评价由具体向概括化、抽象化发展,这时中学生在评价好学生时常用较概括的评语,如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团结友爱,谦虚,自信等。
(3)评价的稳定性
    儿童的自我评价时常因外部情境和事件而改变,缺乏稳定性。进入青少年期后,开始阶段的自我评价仍常因具体的成功有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的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成熟,自我评价逐渐趋于稳定。研究者用同样的问卷对个体先后相隔一周实施两次测验,得到两次结果的相关数。相关数越高,表明稳定性越好,这时的自我评价已不像童年期时是由别人的态度和反应折射到自身而产生的,缺乏内在性,而是来自于主体自身的分析和判断。青少年逐渐学会了较为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分析自己,表现为他们不仅能分析自己一时的思想矛盾和心理状态,能认识到自己个别的心理特点,还能经常对自己整个的心理面貌进行估量,能对自己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有一个大致的把握。青少年进行自我评价不是由于外力的推动,而是由于自我教育的需要,出于实现自我的愿望。
    总之,青少年能逐渐地独立评价自己的内在品质、动机、行为和表现,其自我评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辨证统一。
2.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关于自己的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Byrne,1986),即个体把自己当成一般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知觉和评价。青少年期是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结构上都与个体早期的自我概念有着很大的不同。一般说来,青少年期自我概念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自我概念的分化
    与儿童相比,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在结构上更加分化,在进行自我描述时更倾向于把自己的一些特质与特定的情境相联系。例如,儿童可能会说,“我很开朗”,但青少年可能会说,“在我心情好的时候,我是开朗的”、“当我跟熟悉的人在一起时,我很开朗”。认识到自我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是青少年自我概念分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明显表现。另外,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分化还表现在青少年在自我描述时考虑到了“谁做描述的问题”(Steinberg,1999),能够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区分开来。当青少年对自己的性格进行描述时,他们会说“别人都说我很外向,但我在遇到陌生人的时候,也很腼腆,不知该说什么”、“有些人认为我很文静,可我的好朋友都知道我是很活跃的”。
(2)自我概念的差异性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存在年龄差异。弗瑞曼(Freeman,1992)的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概念的发展曲线是起伏变化的,从小学到初中逐年下降,青春后期显著上升,大学毕业后又下降。  
    刘惠军(1999)运用Song-Hattie自我概念量表考察了整个中学阶段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结果发现,中学生在学业自我方面不存在年级差异,而在非学业自我方面存在年级差异。其中,初一是整个中学阶段非学业自我概念发展的最低点,初一至初二期间非学业自我概念迅速发展,初二以后至高中阶段发展缓慢,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由此可见,自我概念的发展同其他心理特质的发展一样存在着关键期,而这个关键期就处于初中阶段。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还存在性别差异。由于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中社会期望和社会角色的不同,男女自我概念的发展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这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弗莱厄蒂(Flaherty)的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我概念存在性别差异的固定模式:男孩在成就/领导方面有高于女孩的自我概念,在意气相投性/社会能力方面的自我概念却较女孩低。
(二)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
    个体的自我体验能力产生于四岁左右,到了青少年期自我体验的发展一般明显落后于自我认识的发展,但这一时期的自我体验同样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自我体验的丰富性
   进入青少年期,个体情绪体验丰富而敏感,一些小事常常引起强烈的情感。同时个体也出现了许多儿童期很少有的自我体验,如自爱、自卑、自大等。其中青少年初期成人感的产生尤其具有典型性。所谓成人感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成人感的产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的特征,也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转折点。产生成人感的青少年要求和成人建立一种不同以往的朋友式的新型关系,迫切要求老师和家长尊重和理解自己,并开始疏远父母而乐于和同龄人交往,烦恼和心事愿意向志趣相投的伙伴倾吐,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是平等的、民主的。如果家长和老师还把他们当作“小孩”而加以监护、奖惩,无视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可能以相应方式表示抱怨,甚至产生抗拒心理。
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
    青少年的自我体验一般都比较敏感,凡涉及“我”及与“我”相联系的事情,比如涉及自己名誉、地位、理想及与异性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极容易引起青少年强烈的情绪体验。他们非常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别人的点滴评论往往会在他们心头掀起轩然大波。青少年自我体验的敏感性有时还具有直觉的特点,即在一定的情境下,对自我产生一种想象式的、灵感式的、非逻辑的体验,甚至会一下子陷入一种突然降临的激动中。例如,青少年有时感到喜悦、自豪、幸福、充实,有时感到烦恼、苦闷、伤心。这种敏感性的直觉体验,也使青少年能够发现自我的某些新方面,感到自己的“唯一性”和“独特性”,进而引起新的思考和遐想。
3.强烈的自尊心
    自尊心也称自尊感(self-esteem),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自尊需要包括要求独立、自由、自信、被人认可、对成就、地位、名誉的向往等。而来自于他人的积极的关注形式,如赞许、尊重等是决定自尊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与青少年自尊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是学业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社会认可、容貌外表以及行为举止,这些领域中的能力越大,产生的自尊也越高;获得同辈群体与成人的赞许越多,他的自尊感也就越高。同时,自尊还与个体对这些方面的重要性的评估有关。青少年期个体自尊心变得脆弱而敏感,他们最不能忍受被轻视、侮辱,既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更在乎同伴的赞许和重视。他们会以各种方式表现自己,争强好胜,以求获得赞赏和满足。如果不能通过正当的途径满足这种要求,他们有可能用不符合社会角色的方式去寻求满足,如寻衅滋事、玩世不恭、打架斗殴、搞恶作剧等。自尊心长期得不到满足时会导致低自尊、抑郁情绪以及普遍的失望甚至绝望。因此,对青少年的自尊心应给予特殊的关心和保护。

:自尊与虚荣有什么不同
(三)青少年自我控制的特点
    自我控制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其自我控制能力在不断增长,但还很不成熟,很不稳定,具体表现为:
1.自我控制的主动性
    青少年自我控制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断增长,逐渐由自发性、冲动性向主动性、计划性发展。  
    青少年初期,个体在从事某项行为前对行动的目的与计划缺乏事先考虑,对行动的结果及影响也缺乏深远的估计。到了青少年的后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多,他们行为的自觉性与计划性逐步增强,在从事某项行动前,不仅能预计到行为的后果,而且还将规划出行动的方式。行为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开始能较好地根据新的形势确定新的行为目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并能根据行为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来的目标与方法,表现出较高的灵活性。例如,为了考上重点大学,放弃许多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去努力学习。同时,青少年自我监督、批评与教育的水平提高了,不仅在感知水平、表象水平上驾驭自我,而且逐步过渡到在信念的水平上驾驭自我。他们对自己的控制方式逐步从外部控制转变为内部控制,逐步主动地掌握自己的心理变化。
2.自我控制的差异性
    在教育实践中,研究者们发现青少年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有差异的。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因年级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以初中生为例,初中一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初二是自我控制的动机主要以外部力量为主转变为以内部力量为主的转折点,一方面他们力图摆脱教师、家长的束缚,另一方面自控能力还未建立起来,所以这时的学生往往易放松自己;到了初三,学生的年龄又相对大些,加上准备毕业和升学,学习自觉性有所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此外,这种差异性还与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以及不同的学习环境有关。例如,在青少年早期,由于女生比男生提前进入青春期,所以,在同一年龄阶段,女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强于男生。




     >>>第 章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