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培养
(一)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青少年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认识各种道德现象、实施道德行为时,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表现出特有的道德情感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情感的社会性,二是道德情感的形式。
1 .道德情感社会性的发展
青少年道德情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自己的羞耻感、荣誉感,对他人和工作的情感,如友谊感、责任感、公正感等,对社会的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主义情感等方面。在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性情感的成分逐渐增多,具体体现在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良心等方面。
李怀美等人用“书面情感表达的方法”研究了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良心、荣誉感、幸福感等几种道德情感,结果发现,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二,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感水平一直在提高,到初二时达到顶峰。小学六年级青少年学生与初二青少年学生在道德情感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很多初中生的道德情感已能以内化了的抽象道德观念为依据。他们不仅自觉地遵守道德行为准则,而且道德行为准则也成为他们的一种激励力量。初、高中青少年学生的这几种道德情感依其成熟水平排列如下:义务感、良心、幸福感、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
2 .道德情感形式的发展
根据道德情感产生的原因、道德情感与道德认识之间的关系,可以把道德情感分为三种形式:第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它是由于对某种情境的直接感知而引起的一种情感体验,它的自觉性较低,具有迅速的道德定向作用。第二是想象性的道德情感体验。它往往是在联想起某些有道德意义的人或事物的形象时被激起的较自觉的情感体验。第三是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把道德感性经验和理性认
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意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最概括、最自觉的情感体验,它由道德认识支配,个人能清晰意识到道德要求和道德伦理。
这三种形式的道德情感体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青少年不同的道德认识及行为中,且每种形式本身又有程度与水平等级差异。青少年在初中三年级之前,道德情感容易受情境影响,容易冲动,而且很难控制。初三以后,青少年直觉的情绪体验明显减少。到了高中阶段,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多建立在道德观念、意图、信念的基础上,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占优势,由道德形象引起的情绪体验也不断受到自我意识的控制。
3 . 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情感是学生道德行为的心理推动力。它构成道德行为的动机,也是实现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基础。然而, 学生的道德情感从发生到趋于成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教育工作者热情、积极地予以引导和培养。 为此,教育者应在对学生已有的道德情感进行梳理和厘正的工作的基础之上,采用 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