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实验

你已学习:

经典实验
经典实验
 
  如何判断儿童的依恋类型   
 

一、 实验目的

采用陌生情境法来对儿童的依恋性进行测量。

二、 实验过程

艾斯沃丝(Ainsworth)等人利用母婴分离反应,即利用婴儿在受到中等程度压力后接近依恋目标的程度以及由于依恋目标而安静下来的程度,设计了一个“陌生情境”,以观察儿童在此情境中的反应,从而来判断儿童依恋关系的前史、现状,并对其未来人际关系的发展进行推测。

陌生情境法的标准操作包括7个步骤:

婴儿自由探索,母亲在一旁观看。

陌生人进入,起初沉默不语,然后(1分钟后)与母亲交谈。再过1分钟,陌生人走进婴儿,与其玩游戏。

母亲离开,陌生人与婴儿留在一起活动。

母亲返回,安抚婴儿,陌生人离开。

母亲离开,婴儿单独留在室内。

陌生人返回,与婴儿一起活动。

母亲再次返回,重新安抚婴儿,陌生人离开。

研究者观察记录婴儿的行为包括:①操纵玩具时的活动方式;②啼哭与紧张表情;③引起母亲注意的尝试;④尝试与陌生人接近的倾向等。研究者特别注意观察的是,每次母亲再回来时婴儿的动作与表情。

 

实验结论关闭

根据实验中婴儿的不同行为表现,研究者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行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属于安全依恋型(secure attachment)。此类婴儿视母亲为安全基地,当母亲在身边时,他会自行四周探索,自动玩玩具,陌生人出现,他也会以友善的态度对之。当母亲离去时,他会紧张,甚至啼哭;母亲去而复返时,他表示非常高兴,可是与母亲亲近一下之后,又回去玩他的玩具。在12-18个月的婴儿群中,有65%属于此一类型。另一类型属于不安全依恋型(Insecure attachment)。不安全依恋型又可以分为两类:①回避型(avoidant):母亲在时他不注意,反而表示生气;陌生人出现时,没有特殊表情。在被试中,属于此类型的约占25%。②矛盾型(ambivalent):一开始就不适应实验情境,一直担心母亲的行动。母亲离去时,表现极度不安,并啼哭。可是当母亲返回时,却又表现若即若离的矛盾倾向;他要母亲抱他,却又生气地挣脱下地。他不再回去玩玩具,一直注视母亲的行动。在被试中,属于此类型的约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