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环境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是基于上海市《生命科学》高中教材中所涉及的病毒与人类疾病的相关知识点的综合而设计。

在二期课改教材内容基础上,将环境因子与个体以及人类社会联系,以进一步凸显新教材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更好地发挥新教材的社会教育功能。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致癌因子与癌;病毒与传染性疾病(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乙型肝炎)。

本课程特色:

1、本课程内容将相关的基础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2、本课程内容关注危害人类健康的热点问题,使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

环境因子的致癌机理与细胞癌变的分子生物学。

病毒的生物性学特征与病毒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技能与方法

采用文献法调查病毒性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病毒性疾病在人类社会大流行的历史事件。

深入分析有害环境因子对细胞作用的机理。

综合运用教材各册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癌与环境致癌因子的相关性,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渗透科学合理饮食和良好生活习惯与环境的教育。

通过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传播特征,承担在学校范围内普及宣传预防相关疾病的社会责任。

确立对HIV携带者与AIDS患者人文关怀的意识。

三、授课计划:

环节

主题

内容概述

活动安排

病毒

在本门课程中的位置属于“概述” 性质,就本课程后述环节各种疾病所涉及的病毒作总体特征讲述,即为后面教学环节知识展开铺垫。

讨论、探究活动、参考材料。

第1课时讲解内容包括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环境各种致癌因子及可能致癌机理;
第2课时讲解内容包括细胞癌变的分子生物学、癌的流行与危害、癌的预防等。

讨论、参考材料

艾滋病

第1课时讲解内容包括HIV的相关知识(结构、理化特性、靶细胞、侵染周期等)、艾滋病三种感染途径;
第2课时讲解内容包括艾滋病的诊断标准、HIV感染和艾滋病的临床表现、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

讨论、参考材料

SARS

包括SARS病毒的结构、感染机理;SARS的传播、危害和预防等知识。

讨论、参考材料

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的分类、结构、变异、生物学特性和感染机理;禽流感的传播、危害和预防等知识。

讨论、视频、参考材料

乙型肝炎

第1课时讲解内容包括HBV的结构、理化特性、传染源与传播途径、致病机理与免疫性;
第2课时讲解内容包括乙型肝炎的危害、临床检查以及预防的主要措施。

讨论、参考材料

四、评价标准

本课程的学习评估形式主要采用绩效作业,每一环节绩效作业评估标准见各环节的评估。

五、参考书目

1.陈铭德.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宋思杨.生命科学导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吴庆余.基础生命科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六、网站链接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ttp://www.chinacdc.cn/

2、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搜狐健康频道:Aids.health.sohu.com/aizibingwangzhan.shtml 76K

3、中国红丝带网:Chain.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