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一章 >> 第二节 新阶层——士的初现

第二节 新阶层——士的初现

一、“世风日下”的礼崩乐坏

     公元前771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烽火戏诸侯”,最后犬戎部族击杀周幽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宜臼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自此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的这段时期被称为东周,东周又包括了春秋和战国。这段时期,周王室地位急剧下降,其所属的诸侯和士大夫的实力却急剧膨胀,发生了很多在过去看来是大逆不道的“僭越”事件,比较著名的就是“周郑交质”,至高无上的周天子竟然被所属的郑国大臣射伤且差点做了俘虏,被儒家奉为经典礼乐制度不断遭到践踏,是为“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是对东周时期礼乐制度逐渐被破坏的形象描述。在春秋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动,原来所奉行的周礼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存的经济基础,具体表现就是诸侯将原来所谓的“王土”私有化,变分封制为郡县制,周天子的至高地位不断下降,诸侯都有着自己的法令。这都反映了政治制度的变迁即由原来的奴隶制逐渐向封建制过渡。具体表现为:经济上,井田制逐步解体,出现了土地所有制及相应的赋税制度,如鲁国的初税亩制度,齐国的相地而衰租等等;一些强大的诸侯开始建立直属于自己的郡县制,已停止对土地进行分封。政治上,各诸侯之间的攻伐战争不断,周天子却无能为力;各诸侯的僭越现象十分普遍;作为奴隶制基础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了严重践踏,在诸侯和卿大夫的干预下嫡长子继承制多不能实行,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卿大夫出的局面。

     其后果就是导致了原处于周天子统治之下的阶层活跃起来,其中最为活跃的当属贵族社会最底层的士阶层。




    上一页   第4页 下一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