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三章 >> 第一节 湖泊的作用与分布
2.青藏高原湖区
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总面积达37 487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0.5%,它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和面积最大的内陆高原湖群,也是中国湖泊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湖泊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湖水深度一般较大,冬季结冰期亦长。
在青海省南部的黄河上游,构造盆地宽阔平坦,有不少湖泊分布,其中有著名的札陵、鄂陵二湖,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黄河流域仅有的两个大型湖泊。
3.蒙新高原湖区
蒙新高原湖泊的总面积为91 0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2.2%,蒙新高原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河流与潜水易向江水洼地的中心积聚,所以亦能发育众多的湖泊。由于蒸发量超过湖水的补给量,湖水不断浓缩,遂发育成闭流性的咸水湖或盐湖。随着补给水量的增减,湖泊的水面时大时小,湖形亦多变。发育在沙漠地区的风成湖,具有面积小、湖水浅、补给水量少、湖水易浓缩等特点,这些小型湖泊常随水源的多少而变化,雨季成湖,旱季干涸。
4.东北平原—山地湖区
东北的湖泊总面积为3 952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4%,湖区地处中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夏季短而凉爽,入湖水量比较丰富:冬季长而寒冷,湖水结冰期较长。本区湖泊大多受火山活动的影响,如牡丹江上游的镜泊湖,德都县的五大连池和长白山地区的白头山天池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湖泊。此外在大片沼泽湿地上,亦点缀着一些大小不等的湖泊,此类湖泊均较浅,含盐量较高,但也有个别湖泊由于补给水源的中断,而变成时令湖或干涸消亡。
5.云贵高原湖区
云贵高原湖泊的总面积为1077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4%,这些湖泊主要分布在滇中和滇西地区,以中小型淡水湖泊为主。云贵高原的湖泊湖水含盐量不高,湖深水清,冬季不结冰,并以风景佳丽而闻名。区内湖泊分属金沙江、南盘江和澜沧江水系。湖泊除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外,还兼有灌溉、供水、航运和发展水产之利。本区的湖泊多为构造湖。此外,碳酸盐类岩层经水的溶蚀后,对湖盆的发育也起着辅助作用。
三、湖泊的作用
淡水湖是极为重要的水资源。咸水湖中往往具有丰富的化工资源。不同地区的湖泊,在蓄洪、滞洪、分洪、冲淤、航运、灌溉、养殖、水能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湖泊周边的沿岸地带,往往在农业开发、人口聚集、工业发展等方面也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
湖泊及沿岸地区作为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然湖泊调蓄洪水显然比人工水库和堤防更有优势,一是湖泊一般地处天然洼地,水面高程比地面低,是蓄洪的好地方,水在低处漫溢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且蓄洪过程对周边地区淹没不是突然的,而是渐进的,人们可以预见,且容易撤离;二是自然调蓄,不需要人工建设、运行和管理,成本比水库和堤防低。对于大型水库,虽然调节库容大,但建大库代价高昂,安全、经济和环境风险都较大;三是江湖互通,利于维持水生生物的生命通道和湖泊的湿地特征。所以,江湖互通对于防洪和生态环境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湖泊的防洪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分流洪水,当湖泊高程低于洪水位时,可以直接分流洪水,解决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的问题,如洞庭湖;二是调蓄洪水,直接接受支流洪水,减小和延缓干流洪峰流量,如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其中洞庭湖具有上述两方面的作用。生物的多样性方面有着独到的价值。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其湖盆、水质、湖中生物等,会不断进行演变。当湖中泥沙不断积累,植物在其中大量繁衍,以及水量补给减少时,湖泊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沼泽化。如果有人工围垦和湖水遭污染等因素发生,湖泊的生态环境还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保护湖泊、保护湖泊生态环境,也应成为人类一项长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