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三章 >> 第一节 湖泊的作用与分布

第一节 湖泊的作用与分布

     在陆地表面上有一些周边高、中间低,能够蓄相当水量的天然洼地,我们称它为湖泊。

     一、湖的分类

     按照湖水性质,可划分为咸水湖与淡水湖,而蓄水量最大的则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海(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湖泊),最大的淡水湖是苏比利尔湖。按照湖水的循环方式,可将湖泊划分为内流湖与外流湖。咸水湖都是内流湖(只有河流注入),外流湖都是淡水湖(湖水一般都能外泻)。

     天然湖盆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盆,主要有构造湖盆、火山口湖盆和阻塞湖盆等;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盆,主要有河成、风成、冰成、海成、溶蚀等不同类型的湖盆。

     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等。

     火山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如白头山天池深达373米,为我国第一深水湖泊。

     堰塞湖: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等。据《黑龙江外记》载:“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墨尔根(今嫩江县)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越数日火熄,其地遂成池沼,即今日的五大连池”。

     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如贵州省威宁县的草海。威宁城郊建有观海楼,登楼眺望,只见湖中碧波万顷,秀色迷人;湖心岛上翠阁玲珑,花木扶疏,有水上公园之称。

     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如新疆阜康天池,又称瑶池,相传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

     风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环绕,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河成湖: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它又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河流摆动,其天然堤堵塞支流而潴水成湖。如鄱阳湖、洞庭湖、江汉湖群等。二是由于河流本身被外来泥沙壅塞,水流宣泄不畅,潴水成湖。如苏鲁边境的南四湖等。三是河流截湾取直后废弃的河段形成牛轭湖。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

     海成湖:由于泥沙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割而成,通常称作泻湖,如杭州西湖、宁波的东钱湖。约在数千年以前,西湖还是一片浅海海湾,以后由于海潮和钱塘江挟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使湾内海水与海洋完全分离,海水经逐渐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二、湖泊的分布

     陆地表面湖泊总面积约270万km2,约占全球大陆面积的1.8%,其水量约为地表河流溪沟所蓄水量的 180 倍,是陆地表面仅次于冰川的第二大水体。世界上湖泊最集中的地区为古冰川覆盖过的地区,如芬兰、瑞典、加拿大和美国北部。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面积>1 km2 的湖泊有 2300余个,总面积为 71787km2,占全国总面积的 8%左右。我国湖泊的分布以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最为密集。

     中国湖泊的分布,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此线东南为外流湖区,以淡水湖为主,湖泊大多直接或间接与海洋相通,成为河流水系的组成部分,属吞吐性湖泊。此线西北为内流湖区,湖泊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陆盆地之中,与海洋隔绝,自成一小流域,为盆地水系的尾闾,以咸水湖或盐湖为主。全国湖泊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五大湖区。

     1.东部平原湖区

     系指长江及淮河中、下游,黄河、海河下游及大运河沿岸所分布的大小湖泊,这些湖泊大多由构造运动、水流冲积作用或古潟湖演变而成的外流湖。湖泊总面积为21847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9.4%,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都分布在这里。由于本区濒临海洋,地处东亚季风带,气候温暖湿润,湖泊水利资源比较丰沛,河湖关系十分密切。湖泊水位的年变幅较大,并具有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小的趋势。特别是近10余年来的盲目围垦,已使一些湖泊日益丧失其调节江河水量的作用,湖泊自然资源及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

 

    上一页  第1页 下一页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