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三章 >>第二节 反思后的胜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二节 反思后的胜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始皇本欲自己为始皇帝,自己的子孙为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但秦朝二世而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秦亡后很多学者开始反思秦亡的原因,自然会将原因归咎到作为秦朝立国之本的法家思想,其中饱受法家之苦的儒生开始行动了,他们极力的指责“暴秦”指责“刻薄寡恩”的法家,同时不少儒生也开始沿着荀子开辟的道路,结合时代和统治者的需要,对儒家进行改造。

一、汉儒学者对自身的反思

     鉴于秦国短命的教训再加上天下饱受法家严刑之苦,西汉初期的统治者并未冒然采用相对成熟的法家思想,又由于经历了灭秦和楚汉争霸,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民生凋敝、物资匮乏、人口锐减,皇帝大臣出行竟然找不到像样的车,国家和社会急需休养生息,这时崇尚清虚无为的道家,反而得到了统治者的垂青,黄老的无为思想逐渐渗透到国家管理的各个层面,在管理的过程控制中,强调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在管理的原则上.强调从民之欲,宽政爱民;在管理者的道德要求上,强调谦恭俭约,以德化民。黄老的思想在西汉初期盛极一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带来了“文景之治”的第一个盛世,而且到了汉武帝时期人口增多、牛马成群,国库里的铜钱因为太多而长期没有使用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为了后来的汉武帝推行大一统,反击匈奴提供了丰厚的经济基础。

     其实,早在西汉初期,儒家也已经进入了政府,虽然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很讨厌儒生,甚至当众侮辱儒生,但儒生的博学还是为儒家带来了一线生机。鉴于秦朝时期的教训,儒生并没有向刘邦推销自己的封建理论,而是采取慢慢渗透的方式,逐渐在统治者心中留下好感。汉朝建国之后,由于刘邦本人就是流氓出身,举止很随便,他的部下也十分粗鲁不通礼仪。因为在刘邦论功行赏大封功臣的时候,很多昔日部下因为对封赏不满而大闹朝堂,“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朝堂之上顿时乱作一团。

     毕竟当了皇帝,威严还是要的,但刘邦本人不懂礼,倒是给了颇通礼仪的儒家一次机会,博士叔孙通趁机向刘邦兜售儒家的礼仪,并且保证速度和效果,刘邦同意了叔孙通的请求并把事情交给他去办,果然数日之后,群臣皆按叔孙通所制定的礼仪行事,使得刘邦大呼痛快,“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这样,虽然此行为屡遭诟病,但叔孙通通过权变之术为儒家在新朝廷谋得了一席之地,站稳了脚跟。

     为了避免“焚书坑儒”的悲剧重演,同时也为了保住好不容易得来的统治者的青睐,儒家学者开始反思,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受到重视,是因为他的思想并不能给统治者带来实际的利益,而在秦朝惨败在法家手中则是因为他们主张统治者应当像周武王那样分封诸侯拱卫王室,而此时的统治者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家,将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上,妄想分统治者的权力自然遭到了统治者厌恶。总之,儒家从产生至秦朝始终被排除在统治阶层之外就是因为没有迎合统治者的需要,那么统治者需要什么呢?在反思的同时,儒家还注意吸收各派思想,结合时代的发展,终于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



    上一页   第3页 下一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