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学课本中的初唐诗歌的教学
本章的教学内容:(4课时)
第一节:唐诗的分期及其繁荣情况 第二节:唐诗繁荣的深层原因
第三节:开阔眼界:初唐重要诗人、诗歌介绍 第四节:中学课本中的初唐诗歌的教学
本章的教学内容:(4课时)
第二节:唐诗繁荣的深层原因
学生心理:
学生好奇心强,很想知道唐诗为什么特别繁荣。
教材价值: “唐诗繁荣原因”的探讨,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加中学教学的深度。
教学误区
    教师一般不提及唐诗繁荣的各种因素。导致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觉得语文课没有概括性的、有深度的内容,吸引力不大。
(一)备课资料:
1、唐代社会经济情况:

1)武德七年(624),李渊颁布均田令。

男子分为:
黄(始生)、小(4至17岁)、中(18至22岁)、丁(23至59岁)、老(60岁以上)。国家每年一造计帐(户籍底稿),三年一造户籍(均田制和赋役的依据)。
百姓受田: 丁男、中男各一顷(20亩为永业田,80亩为口分田)。
官吏受田: 永业田(地租私有),正一品60顷,八品、九品2顷。职分田(俸禄补充),最多12顷,最少2顷50亩。


2)德七年(624),颁租庸调制(唐前期赋役制度)。

租:
每丁每年向国家缴纳粟二石。
调: 帛二丈、绵三两,或麻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庸:
每丁每年服役二十天,如无事时,每天折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缴纳。
如有事加役,超过十五天则免调,超过三十天,租调全免。

3)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颁行两税法(杨炎):

税额:
不固定。
户税: 均在现居住地登记户籍,然后按每户的财产划分户等,征收户税。
地税:
按两税法实行前一年(779)的土地占有数量,征收地税。
时间: 按夏秋两季征收。

4)农业:

工具:
曲辕犁、水车。
水利: 二百多处水利工程。水利灌溉法规《水部式》。
耕地:
面积扩大,八百万顷至八百五十万顷。元结:“开元、天宝之中······高山绝壑,耒耜皆满。”
粮食: 单位产量显著提高,“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三吴地区“机杼耕稼衣食半天下”。

5)手工业:官营、私营手工业:

纺织:
宋州(河南商丘)、亳州的绢。定州(河北定县)、越州(绍兴)的绫。蜀地的锦。宣州(安徽宣城)的毯。
印染: “夹缬”、“蜡缬”、“绞缬”三种染法。
金属铸造:
铜镜和金银器制作。扬州百炼镜。
瓷器: 河北的邢窑、浙江的越窑、陕西的耀窑。唐三彩。
 

上一页 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