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学课本中的初唐诗歌的教学
本章的教学内容:(4课时)
第一节:唐诗的分期及其繁荣情况 第二节:唐诗繁荣的深层原因
第三节:开阔眼界:初唐重要诗人、诗歌介绍 第四节:中学课本中的初唐诗歌的教学
本章的教学内容:(4课时)
第三节:开阔眼界:初唐重要诗人、诗歌介绍
一、初唐的分期:

前期:(武德元年618—高宗李治龙朔三年663): 魏征(名臣)、李世民(君主)、上官仪(宠臣)。 王绩(隐士)、王梵志(诗僧)。
后期: 沈佺期、宋之问(二人是宠臣)、 “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四人是宫廷诗人)。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刘希夷、张若虚(七人是中下层文士)。

二、王绩《野望》:

    作于唐初弃官隐居故乡之时。 写东皋薄暮远眺所见的秋野景色。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东皋(地)薄暮(时)远眺。点题。 略显忧郁和落寞的神情背后,一定有一颗善感的心: 似“绕树三匝”(曹操《短歌行》)的乌鹊,有“何枝可依”的彷徨(时处易代失意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态)。 东皋(gao):站在东皋?望着东皋?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铺写野望所见之景(景与情、心与境交融)。 前两句:背景,静谧而又黯淡,闲适却又萧瑟。 大笔勾勒眼前之景: 恬然:树树、山山之叠音。惘然:秋色、落晖。后两句:田园牧歌式的风光。 一些淡淡的、若有若无的心事从眼前飘过: 牧歌情调与落寞之感交织,闲适意趣与易代之慨并存, 避世隐居的企望和归隐的逸趣。 隋末唐初易代的苦闷。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直抒孤独之慨:准备仿采薇古贤,隐居避世,远害全身。 朴素平淡而又意蕴深厚:隐居田园而无法扯断与社会现实的情绪连结。

艺术特色:
1、风格朴素淡远(超拔于齐梁雕饰华靡的流俗之外)。 二、三联写景:白描。 取景层次丰富:远近错落,动静搭配。 设色寓情一箭双雕:秋色(节令) 涂抹上一层薄暮时分(时间)的黯淡,画面色调符合自然时空和心理时空的特点。

2、较早出现的成熟的五律(早于沈宋数十年)。 南北朝久经酝酿的五言律体,到他手里渐趋成熟。 对唐代田园诗以及五律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上一页 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