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第七章 -> 第二节 ->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倾听与欣赏

  倾听是一门学问。做学问要讲规矩,倾听也有规矩。倾听者必须专注,必须敏捷,必须有同情心。三者之中同情心是前提和基础,有了同情心,你才会设身处地,才会将心比心,才能有效地与对方沟通。“同情就意味着理解的一半”(高尔基),有了同情心,你才会尊重对方,待人以诚。倾听需要专注,是因为无论何人都希望别人认真听自己诉说,不专注听别人的谈话无异于轻视或侮辱别人。因此居高临下心不在焉是倾听的大忌。专注的倾听对于倾诉者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褒奖,从专注的倾听中流露出来的真诚和善意,比任何药物都更有抚慰作用。说到敏捷,这需要知识和经验积累,需要边听边想,分析综合,既要抓住对方在倾诉中流露出来的闪光点加以引用、夸奖和张扬;又要留意其中的纰漏和谬误,以便适度疏导或批评。这就需要缜密,也要掌握分寸。
  倾听是一种艺术。作为艺术,倾听也讲技巧。倾听者必须保持平静的心态、坦诚的胸怀,并拥有符合要求的体态语言。倾听时或上身前倾,平视对方,或俯身侧耳,紧闭双唇,洗耳恭听。倾听中应尽量保持静默。且看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倾听者时而面带微笑轻轻点头以示肯定或赞赏,时而双眉微皱面有愁容甚至有泪盈眶,仿佛身临其境,不经意地走进了对方的心灵世界。教师学会倾听更能了解学生的愿望,燃烧起讲课的激情,言之有物,言之有趣。
  常常可以听到教师们这样抱怨:“真搞不懂我的那些学生,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想的。”在这句话的背后,教师们往往想说的是,因为学生不“听话”,所以他们不能控制住学生,当然也就无法了解学生,而且,这种情形常常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越是不了解学生,工作越难做,越是工作难做,学生工作就越是迷茫。其实,我们忽视了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了解!——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而了解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学会倾听——不是他听你说,而是你听他说!
  一个人思考的速度总是要比说话的速度快。说话的标准速度是每分钟150到160个字,人最多可以每分钟听300个字甚至更多而不中断讲话的思路。
  这两种速度之间的差距使人们难以耐心聆听。我们总容易走向说话人的前面。我们利用自己的想法抢先一步了,于是,我们就不能聚精会神地来领会对方实际说出来的话。于是我们就处于自己个人思想的“隧道”中了。

 
 
第一部分<1><2><3><4><5><6><7><8><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