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二章 >> 第四节 河流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第四节 河流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一、河流与地貌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为河流地貌。地貌类型中包括侵蚀与堆积地貌两类,河流侵蚀地貌是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河流堆积地貌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被搬运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包含: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形式 |
概念 |
影响 |
河段 |
溯源侵蚀 |
向源头方向的侵蚀 |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展 |
河源、上游 |
下蚀 |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
河床加深,河流向径深方向发展 |
中上游 |
侧蚀 |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
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谷向横向发展 |
中下游 |
组成部分 |
分布 |
形成机制 |
地貌特点 |
洪积一冲积平原 |
山前 |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 →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
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粗到细。 |
河漫滩 |
河流中 |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 →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
地势平坦,宽广。 |
三角洲平原 |
河口地区 |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 →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
一条大河从源头到河口,按照水流作用的不同以及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可将河流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段。上游一般位于山区或高原,以河流的侵蚀作用为主;中游大多位于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以河流的搬用作用和堆积作用为主;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河谷宽阔、平坦,以河流的堆积作用为主;河口段位于河流的终段,处于河流与受水盆(海洋、湖泊以及支流注入主流处)水体相互作用下的河段。
河流根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河谷横断面为宽U或W形,河床纵剖面较平缓,常为一光滑曲线,比降较小,多为弯曲、分汊与游荡河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