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二章 >> 第十一节 养育我们的河流—珠江

第十一节 养育我们的河流—珠江

     一、概况

     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2400公里。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其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东北部沾益县的马雄山,干流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北江和东江水系几乎全部在广东境内。珠江流域在中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另有1.1万余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珠江流域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丘陵、盆地相间,东南部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流域的中部,气候温和多雨,多年平均温度在14~22℃,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2200mm,降雨量分布明显呈由东向西逐步减少,降雨年内分配不均。汛期4-9月占年径流总量的80%,6、7、8三月则占年径流量的50%以上。全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470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的1.7倍。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致使流域洪、涝、旱、咸等自然灾害频繁。

     珠江水资源丰富,仅次于长江,航运也很发达。广州黄埔港以下可通万吨海轮,千吨轮船溯西江可到梧州,小轮船可上达柳州、南宁。可通行轮船、驳船的航道近5,000公里,航运价值仅次于长江而居全国第二位。珠江河川迳流丰沛,水力资源丰富,全流域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约为2512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168亿度。其中西江的红水河落差集中,流量大,开发条件优越,素称水力资源的"富矿"。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尚少,亟待加快开发。珠江三角洲还是中国粮食、蔗糖、桑蚕和淡水鱼重要产地之一。

     二、防洪与治涝

     珠江流域受红潮威胁的耕地有92.66万hm2,受影响的人口2000万,珠江洪水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浔江、柳扛与黔江的汇流地带。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此要花力气治理洪涝灾害。

      (1)西、北江中下游堤库结合防洪工程。在北江中下游修建飞来峡水库,可控制流域面积34097km2,占北扛流域面积的73%,主要防护广州市和北江下游三角洲,受益区耕地10.66万km2。在黔扛兴建大藤峡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97755 km2,防洪库容20亿m3。龙滩和大藤峡两库联合调度,可有效控制西江干流洪水。以上述三库和相应的堤围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可确保广州和三角洲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

     (2)郁江中下游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在郁江兴建百色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9600 km2,通过水库调节可使南宁市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远景再建老口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3344 km2,占南宁以上流域面积的99.5%.两库联合运用,可使南宁市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

     (3)东扛中下游堤库结合防洪工程体系,已建的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水库的控制面积11740 km2,占流域面积的43.5%。三库联合运用,结合加固堤防,可把东江中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上一页  第24页 下一页       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