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二章 >> 第六节 河流的开发与利用

第六节 河流的开发与利用

     人类利用河流的历史悠久,生活在水边的人们,便懂得了捕鱼、行舟。后来将水能转化为机械能,直到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水力交流发电机发明后,水能才被大规模开发利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开放利用水能的方式不断的改进。现在主要的开发模式有:

     (1)以水资源为主的开发模式

     五水:水电、水利、水运、水产、水土保持。

     (2)环境整治开发模式

     上游:修水库,发展林业、使调洪调蓄与开发水资源相结合;

     中游:设置滞洪区和建设分洪工程;

     下游:修筑和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3)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以流域中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充分合理开发流域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同时兼顾河流的整治。

     一、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中国古代已广泛利用湍急的河流、跌水、瀑布的水力能资源,建造水车、水磨和水碓等机械,进行提水灌溉、粮食加工、舂稻去壳。18世纪30年代,欧洲出现了集中开发利用水力资源的水力站,为面粉厂、棉纺厂和矿山开采等大型工业提供动力。

     19世纪80年代,当电被发现后,根据电磁理论制造出发电机,建成把水力站的水力能转化为电能的水力发电站,并输送电能到用户,使水电能资源开发利用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全世界江河的水能资源蕴藏量总计为50.5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44.28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22.6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9.8万亿千瓦时。我国是世界上水电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最新的水能资源普查结果,我国江河水能理论蕴藏量6.94亿千瓦、年理论发电量6.08万亿千瓦时,水能理论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水能资源的技术可开发量为5.42 亿千瓦、年发电量2.47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量为4.02亿千瓦、年发电量1.75万亿千瓦时,均名列世界第一。

     水能资源是否丰富——取决于两个条件:河流水量多少(与气候相关);落差大小(与地势地形联系)。对开发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了经济优势(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养殖等),带动相关产业(建筑、旅游等)发展,扩大就业机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下游地区的防洪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水坝造成大面积淹没、损失巨大、人口迁移,甚至造成生态破坏、土壤次生盐碱化、农田沼泽化。对水电输入地区:能源供应增加,用电成本降低,能源紧张状况得到缓解;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微观影响——坝址选择(地质、地形、气候、淹没区、输电半径等)、水库的气候调节效益(温差、降水量、风日与风力)等。

     二、航运

     影响航运的一般条件

     (1)自然基础(与气候、地形相关)

     水系条件:河道宽深,水流速度平缓(平原或盆地内部);水系庞大且可通航河道长。

     水文条件:汛期较长(水深),含沙量低(少淤),无冰期或短冰期(通期时间长)。

     (2)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提供丰富的物产和广大的消费市场。

     如有人工运河沟通天然河道,则进一步方便了区域内的联系。江铁(路)联运或江海联运,减少了客货运的中转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河航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国际,反过来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河道上空建设桥梁,必须考虑到河面到桥拱面的最小净空高能否让船只顺利、安全通过(因为河水在汛期上涨,净空高考虑不周到,则会出现汛期大船无法通行的情况)。

 

    上一页  第11页 下一页       共31页